一种智能实时调平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481645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实时调平装置,包括底座和位于底座上方的横摇机构、纵摇机构、负载安装平台。底座内安装有控制装置,横摇机构包括安装于壳体顶端且与壳体一体式铸造的横摇支架、位于横摇支架的外侧且与横摇支架贯通的横摇轴套筒以及位于横摇轴套筒内的横摇组件,纵摇机构包括安装于壳体上方的纵摇支架、位于纵摇支架外侧且与纵摇支架贯通的纵摇轴套筒以及位于纵摇轴套筒内的纵摇组件。通过横摇编码器和纵摇编码器将采集到的倾斜角度分别传输到控制器,控制器分别控制横摇伺服电机和纵摇伺服电机运转,使整体横摇组件所在的横摇轴和整体纵摇组所在的纵摇轴达到指定位置,从而带动纵摇支架运动,最终实现负载安装平台的调平。平台的调平。平台的调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实时调平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调平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实时调平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船舶、车辆、飞机在行驶过程中会产生很大的摇晃,例如,在江河海上,船受风浪影响,会产生很大的摇晃,这对船、车辆或飞机上的测量设备的测量精度产生巨大的影响。所以我们在进行精密测量时,需要隔离掉这种摇晃,从而减小摇晃对测试设备测量精度造成的不利影响。为了解决该影响,需要使用一种智能实时调平装置,该调平装置可以根据摇摆幅度和速率实时自动调整平衡,为测量设备或仪器提供实时水平的平台,从而隔离掉摇摆对设备仪器造成的不利影响。同时现有产品易受盐雾侵蚀和干扰,因而降低了测量设备的精准度和可靠性。为了弥补传统装置的不足,提高精准度和可靠性,必须解决干扰和盐雾腐蚀等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实时调平装置,可以根据摇摆幅度和速率实时自动调整平衡,为设备仪器提供实时水平的平台,从而隔离掉摇摆对设备仪器造成的不利影响。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实时调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00),包括壳体(110)、分别设置在壳体(110)外侧端面的电源插座(120)和通信插座(130)以及设置在壳体(110)内部的控制器(140)、电机驱动单元(150)、倾角仪(160)和稳压电源(170),所述控制器(140)、电机驱动单元(150)和电源插座(120)分别与稳压电源(170)电性连接;横摇机构(200),包括安装于壳体(110)顶端且与壳体(110)一体式铸造的横摇支架(210)、位于横摇支架(210)的外侧且与横摇支架(210)贯通的横摇轴套筒(220)以及位于横摇轴套筒(220)内的横摇组件(230),所述横摇组件(230)包括由外向内依次连接的横摇编码器(230

1)、横摇伺服电机(230

2)和横摇减速机(230

3),所述横摇伺服电机(230

2)为双轴伸电机,其中一个输出轴与横摇编码器(230

1)连接,另一个输出轴与横摇减速机(230

3)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横摇减速机(230

3)的横摇输出轴(230

3a)向内延伸到横摇支架(210)的内空腔体内;纵摇机构(300),包括安装于壳体(110)上方的纵摇支架(310)、位于纵摇支架(310)外侧且与纵摇支架(310)贯通的纵摇轴套筒(320)以及位于纵摇轴套筒(320)内的纵摇组件(330),所述纵摇支架(310)包括与横摇支架(210)平行设置的第一连接部(310

1)以及与第一连接部(310

1)一端部垂直设置的第二连接部(310

2),所述纵摇组件(330)包括由外向内依次连接的纵摇编码器(330

1)、纵摇伺服电机(330

2)和纵摇减速机(330

3),所述纵摇伺服电机(330

2)为双轴伸电机,其中一个输出轴与纵摇编码器(330

1)固定连接,另一个输出轴与纵摇减速机(330

3)的输入端固定连接,所述纵摇减速机(330

3)的纵摇输出轴向内延伸到第二连接部(310

2)的内空腔体内;所述横摇机构(200)还包括安装在第一连接部(310

1)靠近横摇支架(210)的一端外壁上的横摇连接轴(240),所述横摇连接轴(240)的另一端贯穿横摇支架(210)的外壁与横摇减速机(230

3)的横摇输出轴(230

3a)连接;负载安装平台(400),位于壳体(110)的上方且第二连接部(310

2)的内侧外壁,其顶端开设有第一安装孔(410),所述负载安装平台(400)与第二连接部(310

2)以及第一连接部(310

1)与横摇支架(210)之间均通过法兰连接;所述纵摇机构(300)还包括安装在所述负载安装平台(400)靠近第二连接部(310

2)一端外壁上的纵摇连接轴,所述纵摇连接轴的另一端贯穿第二连接部(310

2)的外壁与纵摇减速机(330

3)的纵摇输出轴连接;其中,所述横摇编码器(230

1)、纵摇编码器(330

1)、倾角仪(160)和通信插座(130)分别通过导线与控制器(140)的输入端相连,所述横摇伺服电机(230

2)和纵摇伺服电机(330

2)分别通过导线与控制器(140)的输出端相连。2.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唐王立慧徐曼马定奎桑锐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