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良型平流式沉淀池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48137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改良型平流式沉淀池水处理装置,包括排泥系统,导流板及清洗装置。池底布置为多斗式,采用静压排泥管排泥,避免影响导流板的安装及工作;导流板用金属框架固定,如图所示,垂直水平面,由滑轨交错固定在池壁两侧,斜板延水流方向向下倾斜30至45度安装;在池体外围可安装高压喷水清洗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提高平流沉淀池沉淀效率,减少占地面积,装置易安装清洗且成本较低。装置易安装清洗且成本较低。装置易安装清洗且成本较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良型平流式沉淀池水处理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环境工程污水预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改良型平流式沉淀池水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平流沉淀池是指投加过凝聚剂的原水在矩形池内自进口至出口作水平流动的过程中,絮粒得以沉淀去除的水处理构筑物。平流式沉淀池的池型呈长方形,废水从池的一端流入,水平方向流过池子,从池的另一端流出。在池的进口处底部设贮泥斗,其它部位池底有坡度,倾向贮泥斗。
[0003]原水经投药、混合与絮凝后流入进水区。经穿孔墙尽量均匀地分配至沉淀区。沉淀区内的水在水平流动过程中,将絮粒沉降至污泥区。沉淀后的澄清水均匀地汇流至出水区。出水区末端设有出水堰(锯齿状堰顶或平顶堰),使出水均匀地流入集水槽。池底污泥不断聚积、浓缩、定期排出。排泥的方法有斗形底排泥、刮泥机排泥、虹吸或吸泥泵排泥等。
[0004]平流式沉淀池具有对冲击负荷和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强,施工简单,造价低的优点;但操作工作量大,且占地面积广,采用机械排泥时,机件设备和驱动件均浸于水中,易生锈,易腐蚀的缺点;不适用于地下水位较高及地质较差的地区。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改良型平流式沉淀池水处理装置,从而提高沉淀效率,安装清洗简单,建造费用低。
[0006]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7]一种改良型平流式沉淀池水处理装置,包括,沉淀池和导流装置,所述导流装置设置在沉淀池的内部;
[0008]所述沉淀池包括进水堰,出水堰和泥斗,所述进水堰和出水堰设置在泥斗的两侧外侧壁上;
[0009]所述导流装置包括多个导流板和金属框架,所述金属框架交错设置在泥斗的两侧内侧壁上,所述导流板安装在金属框架内。
[0010]优选的,泥斗底部由多个V型槽连接构成,且每个V型槽的底部设置有静压排泥管。
[0011]优选的,导流装置还包括固定滑轨;所述固定滑轨设置在泥斗的侧壁上,所述金属框架设置在固定滑轨的轨道上。
[0012]优选的,金属框架和固定滑轨均采用铝合金材质。
[0013]优选的,泥斗的侧壁上设置有清洗装置。
[0014]优选的,清洗装置采用高压水枪。
[0015]优选的,导流板由PVC材料制成。
[0016]优选的,沉底池的底部为多斗式结构。
[0017]优选的,导流板沿水流方向的夹角为30度

60度。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0019]本技术提供一种改良型平流式沉淀池水处理装置,该装置造价成本低,安装方便,清洗简单。在平流沉淀池中,交错安装导流板使两侧水流差速而引起湍流,从而加强水中颗粒物碰撞引起絮凝,提高絮凝沉淀效率,从而提升沉淀效率,可减少平流沉淀池建造面积,节约成本,提高污水预处理效果。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的平流式沉淀池水处理装置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的平流式沉淀池水处理装置俯视图;
[0022]图3为本技术的平流式沉淀池水处理装置局部剖面图;
[0023]图中:进水堰1,出水堰2,泥斗3,金属框架4,导流板5,静压排泥管6、固定滑轨7。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所述是对本技术的解释而不是限定。
[0025]一种改良型平流式沉淀池水处理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沉淀池和导流装置,所述导流装置设置在沉淀池的内部;
[0026]所述沉淀池包括进水堰1,出水堰2和泥斗3,所述进水堰1和出水堰2设置在泥斗3的两侧外侧壁上;
[0027]如图2所示,所述导流装置包括多个导流板5和金属框架4,所述金属框架4交错设置在泥斗3的两侧内侧壁上,所述导流板5安装在金属框架4内。
[0028]泥斗3底部由多个V型槽连接构成,且每个V型槽的底部设置有静压排泥管6。
[0029]如图3所示,所述导流装置还包括固定滑轨7;所述固定滑轨7设置在沉淀池的侧壁上,所述金属框架4设置在固定滑轨7的轨道上。
[0030]所述金属框架4和固定滑轨7均采用铝合金材质,强度高,耐腐蚀。
[0031]所述泥斗3的侧壁上设置有清洗装置。
[0032]作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可在泥斗3周围布置高压水枪,提起导流板装置可直接进行喷射清洗。
[0033]作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所述导流板2由PVC材料制成;
[0034]作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所述沉底池的底部为多斗式结构。
[0035]导流板5沿水流方向的夹角为30度

60度,导流板5从上至下安装在框架内,并沿水流方向倾斜30至60度,可根据水流大小实行调整,该装置长度为沉淀池一半,交错安装在池内。
[0036]具体优选的实施方式:
[0037]请参阅图中所示,本平流沉淀池为多斗式设计,避免了额外的刮泥机装配。包括设置于墙壁上的固定滑轨7,金属框架4及导流板2。
[0038]固定滑轨7垂直水平面固定于沉淀池墙壁两次,金属框架4为长方体如墙壁一样垂直于水平面,横向于沉淀池水流方向固定在滑轨上,导流板5从上至下安装在框架内,并沿水流方向倾斜30至60度,可根据水流大小实行调整,并给予一定活动角度抵御水流冲击力,
装置长度为沉淀池一半,交错安装在池内。
[0039]需要处理的废水从进水口进入,通过导流板5时有向下的趋势,加速颗粒物沉淀,同时因两侧水流速度突然变化产生湍流,使水中颗粒物产生碰撞发生絮凝,也可以额外添加絮凝剂加强絮凝效果,强化颗粒物絮凝沉淀效果。沉淀颗粒物由底部静压排泥管排出。城市污水进入本技术平流沉淀池之前,固体悬浮物(SS)在400mg/L左右,经过本平流沉淀池可降低到40mg/L左右,沉淀效率可达90%以上。
[0040]由以上可知,本技术沉淀装置可以达到高效预处理污水的目的,造价成本低,安装清洗简单,处理效果好,减少平流沉淀池建设面积。
[0041]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不是全部或唯一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阅读本技术说明书而对本技术技术方案采取的任何等效的变换,均为本技术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良型平流式沉淀池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沉淀池和导流装置,所述导流装置设置在沉淀池的内部;所述沉淀池包括进水堰(1),出水堰(2)和泥斗(3),所述进水堰(1)和出水堰(2)设置在泥斗(3)的两侧外侧壁上;所述导流装置包括多个导流板(5)和金属框架(4),所述金属框架(4)交错设置在泥斗(3)的两侧内侧壁上,所述导流板(5)安装在金属框架(4)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改良型平流式沉淀池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泥斗(3)底部由多个V型槽连接构成,且每个V型槽的底部设置有静压排泥管(6)。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改良型平流式沉淀池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装置还包括固定滑轨(7);所述固定滑轨(7)设置在泥斗(3)的侧壁上,所述金属框架(4)设置在固定滑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森蔺龙健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