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隧道通风竖井侧压力分布规律模型试验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480100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公路隧道通风竖井侧压力分布规律模型试验系统,包括外壳,外壳内壁的上下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固定板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管,支撑管内转动连接有转轴,转轴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固定板转动连接,支撑管的外壁两侧均设有导向槽,导向槽内滑动连接有滑块,滑块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连接杆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移动管,移动管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探测块,外壳设有若干个避让槽,探测块与避让槽对应设置,两个支撑管之间设有转动块,转动块与移动管对应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转动块和移动管,能够单独对外壳内的探测块的位置进行调整,还能够将多个外壳拼接在一起,实现对竖井内不同位置侧压力的测量。实现对竖井内不同位置侧压力的测量。实现对竖井内不同位置侧压力的测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公路隧道通风竖井侧压力分布规律模型试验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通风竖井侧压力检测设备领域,尤其涉及公路隧道通风竖井侧压力分布规律模型试验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公路隧道中,为了避免隧道内氧气含量过低导致各种意外情况发生,需要挖掘通风竖井来对隧道内进行换气,为了避免山体运动导致通风竖井的侧压力过大而使通风竖井受到破坏,需要对通风竖井的侧压力进行检测,并找到压力最大的区域来进行加固,以提高通风竖井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公路隧道通风竖井侧压力分布规律模型试验系统,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5]公路隧道通风竖井侧压力分布规律模型试验系统,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壁的上下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管,所述支撑管内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固定板转动连接,所述支撑管的外壁两侧均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内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公路隧道通风竖井侧压力分布规律模型试验系统,包括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内壁的上下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1),所述固定板(11)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管(2),所述支撑管(2)内转动连接有转轴(3),所述转轴(3)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固定板(11)转动连接,所述支撑管(2)的外壁两侧均设有导向槽(21),所述导向槽(21)内滑动连接有滑块(22),所述滑块(22)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23),所述连接杆(23)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移动管(4),所述移动管(4)的外侧固定连接有若干个探测块(5),所述外壳(1)设有若干个避让槽(12),所述探测块(5)与避让槽(12)对应设置,两个所述支撑管(2)之间设有转动块(6),所述转动块(6)与移动管(4)对应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公路隧道通风竖井侧压力分布规律模型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下侧固定连接有环形板(13),所述外壳(1)的上侧设有环形槽(14),所述环形板(13)与环形槽(14)对应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公路隧道通风竖井侧压力分布规律模型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板(13)的外侧设有两个第一沉槽(131),所述第一沉槽(131)内滑动连接有卡块(132),所述卡块(132)与第一沉槽(131)的槽底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133),所述环形槽(14)的内壁设有两个卡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佳奇段德峰黄光友阮明和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