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型地下工程洞室施工通风系统及其通风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46454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输水发电系统领域,公开了一种大型地下工程洞室施工通风系统,包括管道部和排风机构,所述管道部包括依次连通的主厂房、主变室和尾水调压室,所述主厂房顶侧连通有向上延伸的地下送风洞,所述主变室后侧设置有排风竖井,所述尾水调压室上侧连通有通气洞。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现有风机直接悬挂固定于洞顶的安装方式替换为分离式拱形承托导轨支撑,将轴流风机与洞顶分离,轴流风机的安装定位更加便捷,且改善现有固定方式在洞内爆破后容易松动的弊端,轴流风机位置调整更加方便,并在轴流风机进风端设置主动过滤并收集空气中杂质的过滤组件,利用同步轴外侧多组滤板受压转动实现灰尘过滤以及排放,无需人工清理风机以及风道。风机以及风道。风机以及风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型地下工程洞室施工通风系统及其通风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输水发电系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型地下工程洞室施工通风系统及其通风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水电工程中地下厂房等大型地下洞室群施工期间的通风问题,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目前国内外对这方面的研究不多,基本上没有成熟的设计、计算理论,可以借鉴的成熟经验少,施工中往往由于通风设计不当,给施工增加不必要的投入或造成通风效果差,施工空气环境恶劣,严重制约了工程进展,且地下厂房洞室群规模大、岔口多、线路长、出口少、埋深大、湿度大以及施工支洞和引水洞采用独头掘进、尾水洞采用悬臂式掘进机开挖而导致通风散烟困难,因此需要在大型地下工程洞室区域设置通风系统进行主动通风。
[0003]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现有的通风系统大多是在地下厂房、主变洞上层未贯通前,采用纯压入式通风,具体是在洞口顶侧固定轴流风机,端口外接阻燃帆布风筒并悬挂于洞顶拱,向开挖掌子面压入式供风,由于洞内未贯通前仍需进行多次爆破施工,风机直接悬挂于洞顶存在受震动掉落的安全隐患,对排风功能的使用保障能力较差,且安装后风机位置更换需要重新打洞固定,操作繁琐;同时现有的轴流风机外接有沿洞室长度方向延伸的帆布风筒,风机吸入风筒内的灰尘大量聚集后难以清理,容易造成地下工作区域排风不畅甚至风筒下坠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大型地下工程洞室施工通风系统及其通风方法,将现有风机直接悬挂固定于洞顶的安装方式替换为分离式拱形承托导轨支撑,将轴流风机与洞顶分离,轴流风机的安装定位更加便捷,位置调整方便,且改善现有固定方式在洞内爆破后容易松动的弊端;并在轴流风机进风端设置主动过滤并收集空气中杂质的过滤组件,无需人工清理风机以及风道,降低人员劳动量,且解决风道长期集尘造成的排风不畅以及风筒下坠问题,实用性强,详见下文阐述。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大型地下工程洞室施工通风系统,包括管道部和排风机构,所述管道部包括依次连通的主厂房、主变室和尾水调压室,所述主厂房顶侧连通有向上延伸的地下送风洞,所述主变室后侧设置有排风竖井,所述尾水调压室上侧连通有通气洞,所述地下送风洞、所述排风竖井和所述通气洞内部均设置有排风机构。
[0006]所述排风机构包括轴流风机和支撑该轴流风机固定于洞室掌子面爆破位置的承托导轨,所述轴流风机正面端部连通有进风斗,该进风斗正面开口处设置有进风槽,且所述进风斗底侧竖向贯穿有辅助槽,所述轴流风机前方设置有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进风斗正面下方的储存斗,所述储存斗顶部开口处设置有收集槽,且所述储存斗后侧设置有承托槽,该储存斗与所述进风斗相接处转动设置有同步轴,该同步轴外圆周侧
环绕固定有四组网孔状滤板,且四组所述滤板分别与所述进风槽、所述辅助槽、所述收集槽以及所述承托槽相平齐。
[0007]作为优选,所述储存斗外两侧对应同步轴设置有两组棘轮转动座,所述同步轴通过该棘轮转动座与所述储存斗单向转动,所述滤板外边沿设置有挡片。
[0008]作为优选,所述挡片与所述滤板相接处设置有限位轴,且所述挡片通过所述限位轴与所述滤板转动配合,所述限位轴外侧套设有扭簧,该扭簧一端抵紧于所述挡片远离所述滤板一侧,且所述扭簧另一端抵紧于所述滤板外侧。
[0009]作为优选,所述承托导轨底侧横向连接有底架,且所述承托导轨端面为C形结构,所述轴流风机顶侧固定有T形滑块,且所述轴流风机通过该滑块与所述承托导轨滑动配合,所述底架顶部一侧的所述承托导轨内侧设置有安装槽。
[0010]作为优选,所述底架顶部靠近所述安装槽一侧固定有卷扬机,该卷扬机外侧卷绕设置有中空带状气囊带,所述气囊带外侧自由端穿过所述安装槽且延伸到所述承托导轨内侧。
[0011]作为优选,所述气囊带另一端沿所述承托导轨长度方向穿出到靠近所述轴流风机一侧,该轴流风机后侧出风端设置有控制其开口启闭状态的蝶阀,所述轴流风机靠近所述气囊带一侧设置有引导管,且所述轴流风机通过该引导管与所述气囊带相连通。
[0012]作为优选,所述引导管中部设置有电磁阀,所述气囊带前后侧均沿其长度方向密布有多组锁孔,所述卷扬机外侧的所述底架顶侧固定有约束架,该约束架为开口朝下的C形框架,该约束架顶侧固定有伸缩端朝下的气缸,该气缸伸缩端固定有用以卡入所述锁孔内压紧所述气囊带的U形锁架。
[0013]作为优选,所述主厂房外侧设置有电站进水槽,该电站进水槽与主厂房之间连通有引水隧道,所述尾水调压室远离所述主变室一侧设置有多条横向延伸的尾水洞,且多条所述尾水洞纵向均匀排列。
[0014]大型地下工程洞室施工通风系统的通风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预先设定轴流风机的工作位置,根据设定位置调整卷扬机上展开的气囊带长度,之后关闭蝶阀且开启电磁阀,将轴流风机通过引导管与气囊带相连通,此时开启轴流风机向引导管以及气囊带内充气,压缩状态的气囊带充气膨胀,以利用胀紧的气囊带推动轴流风机以及顶侧滑块沿承托导轨滑移,当轴流风机滑动到设定安装位置后,气囊带处于拉紧状态,利用气囊带对轴流风机向设定工作位置进行安装定位,之后关闭电磁阀保持气囊带对轴流风机位置的锁定撑紧状态,完成轴流风机向承托导轨上设定位置的移动安装动作;b、开启蝶阀以将轴流风机吸入的空气向外排出,以促进地下工程洞室内空气流动,此时轴流风机正面端口进风斗内持续进气,被轴流风机吸入的空气预先经过抵紧于进风侧内的一组滤板过滤,利用储存斗与进风斗开口之间的两组滤板配合实现进风过滤操作;c、进风槽与收集槽之间的两组滤板内侧灰尘持续聚集,当收集槽上侧滤板上表面积累的灰尘重力克服滤板外侧扭簧的弹力时,挡片配合扭簧对收集槽顶侧一组滤板的支撑作用解除,此时收集槽内的一组滤板向储存斗内翻转,多组滤板在同步轴的支撑下同步转动90度,进风槽与收集槽之间两组滤板滤出并收集的灰尘被倾倒进储存斗内,之后进入下
一次过滤集尘工序,实现滤板上灰尘的自动积累以及排放过程。
[0015]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通过将现有风机直接悬挂固定于洞顶的安装方式替换为分离式拱形承托导轨支撑,将轴流风机与洞顶分离,轴流风机的安装定位更加便捷,且改善现有固定方式在洞内爆破后容易松动的弊端,轴流风机位置调整更加方便;并在轴流风机进风端设置主动过滤并收集空气中杂质的过滤组件,利用同步轴外侧多组滤板受压转动实现灰尘过滤以及排放,无需人工清理风机以及风道,降低人员劳动量,且解决风道长期集尘造成的排风不畅以及风筒下坠问题,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主视结构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承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型地下工程洞室施工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管道部和排风机构,所述管道部包括依次连通的主厂房(3)、主变室(4)和尾水调压室(5),所述主厂房(3)顶侧连通有向上延伸的地下送风洞(301),所述主变室(4)后侧设置有排风竖井(401),所述尾水调压室(5)上侧连通有通气洞(501),所述地下送风洞(301)、所述排风竖井(401)和所述通气洞(501)内部均设置有排风机构;所述排风机构包括轴流风机(8)和支撑该轴流风机(8)固定于洞室掌子面爆破位置的承托导轨(7),所述轴流风机(8)正面端部连通有进风斗(804),该进风斗(804)正面开口处设置有进风槽(804a),且所述进风斗(804)底侧竖向贯穿有辅助槽(804b),所述轴流风机(8)前方设置有过滤组件(9),所述过滤组件(9)包括固定于所述进风斗(804)正面下方的储存斗(901),所述储存斗(901)顶部开口处设置有收集槽(901a),且所述储存斗(901)后侧设置有承托槽(901b),该储存斗(901)与所述进风斗(804)相接处转动设置有同步轴(903),该同步轴(903)外圆周侧环绕固定有四组网孔状滤板(904),且四组所述滤板(904)分别与所述进风槽(804a)、所述辅助槽(804b)、所述收集槽(901a)以及所述承托槽(901b)相平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大型地下工程洞室施工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存斗(901)外两侧对应同步轴(903)设置有两组棘轮转动座(902),所述同步轴(903)通过该棘轮转动座(902)与所述储存斗(901)单向转动,所述滤板(904)外边沿设置有挡片(90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大型地下工程洞室施工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挡片(905)与所述滤板(904)相接处设置有限位轴(906),且所述挡片(905)通过所述限位轴(906)与所述滤板(904)转动配合,所述限位轴(906)外侧套设有扭簧(906a),该扭簧(906a)一端抵紧于所述挡片(905)远离所述滤板(904)一侧,且所述扭簧(906a)另一端抵紧于所述滤板(904)外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大型地下工程洞室施工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导轨(7)底侧横向连接有底架(701),且所述承托导轨(7)端面为C形结构,所述轴流风机(8)顶侧固定有T形滑块(801),且所述轴流风机(8)通过该滑块(801)与所述承托导轨(7)滑动配合,所述底架(701)顶部一侧的所述承托导轨(7)内侧设置有安装槽(702)。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大型地下工程洞室施工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701)顶部靠近所述安装槽(702)一侧固定有卷扬机(703),该卷扬机(703)外侧卷绕设置有中空带状气囊带(704),所述气囊带(704)外侧自由端穿过所述安装槽(702)且延伸到所述承托导轨(7)内侧。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大型地下工程洞室施工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带(704)另一端沿所述承托导轨(7)长度方向穿出到靠近所述轴流风机(8)一侧,该轴流风机(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旺兴李闯全书琴李永生赵海龙吴子逸张森森张岩黄超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一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