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障指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47968 阅读:1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故障指示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变流器,零相变流器,故障指示器,及复位装置。复位装置包括使故障指示器复位的复位继电器,使复位继电器动作的晶体管,由电阻和电容器组成的积分电路,在上述电阻和电容器的连接点和晶体管的基极之间连接有齐纳二极管与该复位继电器接点的并联电路,或在上述连接点和晶体管的基极之间接上晶闸管,并在该连接点和晶闸管的门极之间接上齐纳二极管。因可用动作速度较慢的指示器,故成本降低。(*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检测电气系统的接地或短路等事故并进行指示的故障指示装置。在图4中表示在例如特愿昭62-53628号公报中所示的现有的故障指示装置的电路。在图中短路检测线圈1由两个线圈1X及1Y所构成,并分别与变流器2X及2Y相连接。又接地检测线圈3连接到零相变流器4上。由短路检测线圈1的励磁进行动作的常开接点1-1与限制电阻7、分压电阻8和9串联连接,并接到电源的正极P和负极N之间。由接地检测线圈3的励磁使其动作的另一常开接点3-1同样地与限制电阻14、分压电阻15及16串连连接,并接到电源的正极P和负极N之间。构成延时电路的电容器10与分压电阻8及9的串联连接电路进行并联连接。在分压电阻8及9的连接点上连接有齐纳二极管11的阴极、且其阳极则与晶体管12的基极相连。在晶体管12的集电极上连接辅助继电器13,其发射极则连到电源的负极N。又,辅助继电器13的另一端经二极管38接到电源的正极P。电容器39则接在二极管38的阴极和电源的负极N之间。又由限制电阻14、分压电阻15及16、电容器17,齐纳二极管18、晶体管19及辅助继电器20构成与上述电路相同的电路,且同样地接到二极管38的阴极和电源的负极N之间。电磁保持型标记指示器21及22分别具有动作线圈21S及22S及复位线圈21R及22R。闭锁继电器23连接在动作线圈21S和通过辅助继电器13的励磁而进行动作的常开接点13-1的连接点及电源的负极N之间。常开接点13-1与常闭接点13-2和通过闭锁继电器23的励磁而进行动作的常闭接点23-1串联连接。常闭接点23-1经限制电阻27及二极管28连接到控制电源的正极P上。在常开接点13-1和常闭接点13-2的连接点及电源的负极N之间接有电容器29。在动作线圈22S上并联连接有闭锁继电器30,与上述情况相同通过辅助继电器20进行动作的常开接点20-1和常闭接点20-2及通过闭锁继电器30进行动作的常闭接点30-1串联连接,并经限制电阻27及二极管28与电源的正极P相连。闭锁继电器23具有复位线圈23A,且具有由其使之动作的信号用的常开接点23-3和同样为信号用的常闭接点23-4。又闭锁继电器30具有由其使之动作的常开的信号用接点30-3及常闭的信号用接点30-4。在常开接点20-1和常闭接点20-2的连接点和电源的负极N之间连接有电容器34。在复位线圈21R和22R上分别串联且按正方向连接有二极管35及36,并经复位继电器64的常开接点64-1与限制电阻27相连。电容器39一直处于充电状态,在控制电源变成断开时向上述故障指示装置供电。闭锁继电器23及30的复位线圈23A及30A与二极管42一起相互并联,且经电容器43和复位继电器64的常开接点64-2的串联连接电路连接到电源的正极P和负极N之间。又上述复位线圈23A设置于闭锁继电器23之中,而复位线圈30A则设置于闭锁继电器30之中。并联连接的常开接点23-2和30-2分别为由闭锁继电器23及30使其动作的接点,其一端与限制电阻27相连,其另一端经由二极管47,齐纳二极管48,充电电阻49及电容器50组成的串连连接电路与电源的负极N相连。分压电阻51与电容器50并联连接。放电电阻52与并联连接的闭锁继电器23A及30A和电容器43的串联连接电路并联连接。又电容器53经限制电阻27接到二极管28的阴极,其另一端则接到电源的负极N。齐纳二极管54的阴极与构成积分电路的充电电阻49和电容器50的连接点相连,其阳极与晶体管55的基极相连。晶体管55和56连接成达林顿电路,晶体管56的发射极接到电源的负极N。晶体管55的集电极经电阻57接到电源的正极P,晶体管56的集电极经复位继电器64及由辅助继电器13和20使其动作的常闭接点13-3和20-3的串联连接电路接电源的正极P。这样构成的现有的故障指示装置的工作如下。作为电流的异常检测装置的短路检测呷 X及1Y或接地检测线圈3的各自的检测电流一超过预定值,则常开接点1-1或常开接点3-1闭合,各电容器10或电容器17被充电。通过电容器10或17的充电,如分压电阻8和9的连接点或分压电阻15及16的连接点的电压超过齐纳二极管11或18的齐纳电压,则晶体管12或19变成导通,并使辅助继电器13或20动作。通过辅助继电器13或20的动作,使各自的常开接点13-1或20-1和常闭接点13-2或20-2动作,并使蓄积在电容器29或34上的电荷向指示器21或22的动作线圈21S或22S和闭锁继电器23或30放电,且使其分别励磁。如闭锁继电器23或30动作,则各自的常闭接点23-1或30-1变为开启,并切断和其他电路的连接。其结果是电容器29或34的电荷全部在上述指示器21或22及闭锁继电器23或30上放电。又通过闭锁继电器23或30的常开接点23-2或30-2的动作使蓄积在电容器53上的电荷经二极管47、齐纳二极管48及充电电阻49向电容器50充电。此时在加有电源的状态下,从电源的正极P也有充电电流向电容器50流动,而在不加电源时则以电容器53所确定的充电特性进行充电。如电容器50的电压超过齐纳二极管54的齐纳电压,则经齐纳二极管54流过晶体管55的基极电流,且接成达林顿电路的晶体管55及56变为导通,在加有电源的状态下复位继电器64进行动作。此时如事故在继续,由于辅助继电器13或20的常闭接点13-3或20-3变成开启状态,故复位继电器64不动作。如事故已经恢复正常且辅助继电器13及20的常闭接点13-3及20-3变成闭合状态,则复位继电器64动作,常开接点64-1及64-2变成闭合状态,并使指示器的复位线圈21R、22R及闭锁继电器23和30-1的复位线圈23A及30A动作,使各自的指示及接点都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向外部的装置送出动作信号一事用闭锁继电器的接点23-3及23-4或30-3及30-4进行。在监视中心上得到上述接点23-3、23-4、30-3及30-4的信号并进行电气系统上的机器的监视及控制。在现有的故障指示装置中用于自动复位的复位继电器64作成在设定复位时间的电容器50的充电电压电平超过齐纳二极管54的齐纳电压时晶体管55及56变成导通状态。因而如图5所示,电容器50的充电电压如波形A所示那样慢慢地上升,一旦超过齐纳二极管54的齐纳电压,则如波形(B)所示那样在晶体管55中有基极电流流动。如有基极电流流动,则电容器50的电荷进行放电,其电压急剧降低。其结果是晶体管56的集电极电流如波形(C)所示仅在极短时间内有电流流动。因而连接在晶体管56的集电极和电源的正极P之间的复位继电器64仅在波形(C)所示的短时间内动作,因而其接点也变成短时间的开启或闭合状态。另一方面,为使指示器的复位能正常进行,有必要使加到指示器的复位线圈21R和22R及闭锁继电器23和30的复位线圈23A和30A上的驱动电流的通电时间维持在一定的时间以上。为此,当复位继电器64的动作如上所述为短时间时,指示器有时不能正常复位,作为指示器有必要特别使用应答速度快的指示器。第1专利技术的故障指示装置在备有至少一个检测电路的电流的变流器及检测电路的短路的零相变流器,并具有在上述变流器或零相变流器的至少一方检测出异常的电流值时、在预定的时间后指示检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故障指示装置,包括:检测电路的电流的至少一个变流器,检测电路的接地的零相变流器,从上述变流器或零相变流器的至少一方检测出异常电流值时起经预定时间后指示上述异常电流值的检测情况的故障指示器。在上述变流器及零相变流器两者均再 也检测不出异常电流值时使上述故障指示器复位的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复位装置包括:使上述故障指示器复位的复位继电器,使上述复位继电器动作的晶体管,通过电阻和电容器的连接而构成的积分电路,在上述电阻和电容器的连接点和上述晶 体管的基极之间相对于基极电流反向连接的齐纳二极管,及连接到齐内二极管的阳极和阴极之间的上述复位继电器接点。

【技术特征摘要】
JP 1988-4-21 100476/881.一种故障指示装置,包括检测电路的电流的至少一个变流器,检测电路的接地的零相变流器,从上述变流器或零相变流器的至少一方检测出异常电流值时起经预定时间后指示上述异常电流值的检测情况的故障指示器。在上述变流器及零相变流器两者均再也检测不出异常电流值时使上述故障指示器复位的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复位装置包括使上述故障指示器复位的复位继电器,使上述复位继电器动作的晶体管,通过电阻和电容器的连接而构成的积分电路,在上述电阻和电容器的连接点和上述晶体管的基极之间相对于基极电流反向连接的齐纳二极管,及连接到齐纳二极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稔折户伸行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