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钻井冲击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47840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钻井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钻井冲击器,包括筒体、连接管、铲斗、收集器和冲击头;筒体的外周上呈环形阵列分布设置有多个铲斗;筒体上设置有收集器,收集器位于铲斗的下方;收集器上设置有侧板和可开启的活动板,活动板与收集器的外壳体磁性相吸;侧板的底部设置有转动轴,转动轴的一侧设置有扇形的底板;筒体的内壁上设置有限位件;筒体的内部设置有滑轨;筒体的底部设置有接头,冲击头安装在接头的底部,接头上设置有基座;基座的顶部以及动作组件的底部均设置有缓冲垫;筒体的底部设置有多组电磁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方便的破碎坚硬的土壤和岩石,产生的松软的土壤能够及时收集送出,不影响钻井工作,提高效率。提高效率。提高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钻井冲击器


[0001]本技术涉及钻井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钻井冲击器。

技术介绍

[0002]利用机械设备或人力从地面将地层钻成孔眼的工作称为钻井。通常指勘探或开发石油、天然气等液态和气态矿产而钻凿井眼及大直径供水井的工程。钻井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应用极为广泛。钻井过程中经常需要使用冲击器,现有技术中冲击器为圆管状在进行冲击钻井过程中产生松软的土层需要及时清理出来,而一般的冲击器不具备该功能,只能钻出孔后,利用其它设备进行清理作业。
[000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中提出一种钻井冲击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技术目的
[0005]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现有技术中冲击器为圆管状在进行冲击钻井过程中产生松软的土层需要及时清理出来,而一般的冲击器不具备该功能,只能钻出孔后,利用其它设备进行清理作业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钻井冲击器,具有能够方便的破碎坚硬的土壤和岩石,产生的松软的土壤能够及时收集送出,不影响钻井工作,提高效率的特点。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钻井冲击器,包括筒体、连接管、铲斗、收集器和冲击头;
[0008]筒体的外周上呈环形阵列分布设置有多个铲斗;筒体上设置有收集器,收集器位于铲斗的下方;收集器的一侧设置有开口,收集器上设置有侧板和可开启的活动板,侧板与活动板固定安装,且侧板插入收集器的开口中,活动板与收集器的外壳体磁性相吸;侧板的底部设置有转动轴,转动轴的一侧设置有扇形的底板;筒体的内壁上设置有限位件,限位件与底板配合形成限位结构;
[0009]筒体的内部设置有滑轨,动作组件沿着滑轨上下滑动;筒体的底部设置有接头,冲击头安装在接头的底部,接头上设置有基座;基座的顶部以及动作组件的底部均设置有缓冲垫;筒体的底部设置有多组电磁铁,电磁铁与接头磁性相吸。
[0010]优选的,筒体的顶部设置有连接件,连接管的底部设置有卡接件,卡接件与连接件配合固定安装。
[0011]优选的,连接管的顶部设置有转轴,转轴沿着连接管的内壁转动连接,线缆从连接管的插入连接管的内部并与动作组件电性连接;连接管与外部驱动装置配合传动连接。
[0012]优选的,动作组件为液压驱动器。
[0013]优选的,冲击头的底部设置有多个凸起部。
[0014]优选的,接头的外部包裹有缓冲部,缓冲部的顶部与筒体的底部固定安装,缓冲部
的底部与冲击头的顶部固定安装。
[0015]优选的,缓冲部为弹性橡胶件。
[0016]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0017]1、筒体的顶部设置有连接件,连接管的底部设置有卡接件,卡接件与连接件配合固定安装。连接管与外部驱动装置配合传动连接。将连接管通过卡接件和连接件与筒体进行连接,由外部驱动装置驱动整个筒体转动,从而进行钻孔作业。
[0018]2、连接管的顶部设置有转轴,转轴沿着连接管的内壁转动连接,线缆从连接管的插入连接管的内部并与动作组件电性连接。转轴沿着连接管的内壁转动连接,线缆从连接管的顶部插入连接管内部,工作过程中,线缆不会发生缠绕现象。
[0019]3、冲击头的底部设置有多个凸起部。凸起部能够直接与坚硬的土壤和岩石接触,再动作组件和冲击头的作用下将其破碎。
[0020]4、接头的外部包裹有缓冲部,缓冲部的顶部与筒体的底部固定安装,缓冲部的底部与冲击头的顶部固定安装。缓冲部为弹性橡胶件。缓冲部能够起到缓冲作用,同时阻挡外部的灰尘、泥浆进入筒体内部。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中收集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技术中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本技术中筒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5]图5为本技术中连接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6]附图标记:1、筒体;11、滑轨;12、线缆;13、动作组件;14、电磁铁;15、缓冲垫;16、接头;2、连接件;3、铲斗;4、收集器;41、活动板;42、转动轴;43、底板;44、限位件;45、侧板;5、缓冲部;6、冲击头;7、凸起部;8、连接管;9、转轴;10、卡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技术的概念。
[0028]如图1

5所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钻井冲击器,包括筒体1、连接管8、铲斗3、收集器4和冲击头6;
[0029]筒体1的外周上呈环形阵列分布设置有多个铲斗3;筒体1上设置有收集器4,收集器4位于铲斗3的下方;收集器4的一侧设置有开口,收集器4上设置有侧板45和可开启的活动板41,侧板45与活动板41固定安装,且侧板45插入收集器4的开口中,活动板41与收集器4的外壳体磁性相吸;侧板45的底部设置有转动轴42,转动轴42的一侧设置有扇形的底板43;筒体1的内壁上设置有限位件44,限位件44与底板43配合形成限位结构;
[0030]筒体1的内部设置有滑轨11,动作组件13沿着滑轨11上下滑动;筒体1的底部设置有接头16,冲击头6安装在接头16的底部,接头16上设置有基座;基座的顶部以及动作组件
13的底部均设置有缓冲垫15;筒体1的底部设置有多组电磁铁14,电磁铁14与接头16磁性相吸。
[0031]在本实施例中,筒体1的顶部设置有连接件2,连接管8的底部设置有卡接件10,卡接件10与连接件2配合固定安装。连接管8与外部驱动装置配合传动连接。
[0032]需要说明的是,将连接管8通过卡接件10和连接件2与筒体1进行连接,由外部驱动装置驱动整个筒体1转动,从而进行钻孔作业。
[0033]在本实施例中,连接管8的顶部设置有转轴9,转轴9沿着连接管8的内壁转动连接,线缆12从连接管8的插入连接管8的内部并与动作组件13电性连接。
[0034]需要说明的是,转轴9沿着连接管8的内壁转动连接,线缆12从连接管8的顶部插入连接管8内部,工作过程中,线缆12不会发生缠绕现象。
[0035]在本实施例中,动作组件13为液压驱动器。
[0036]在本实施例中,冲击头6的底部设置有多个凸起部7。
[0037]需要说明的是,凸起部7能够直接与坚硬的土壤和岩石接触,再动作组件13和冲击头6的作用下将其破碎。
[0038]在本实施例中,接头16的外部包裹有缓冲部5,缓冲部5的顶部与筒体1的底部固定安装,缓冲部5的底部与冲击头6的顶部固定安装。缓冲部5为弹性橡胶件。
[0039]需要说明的是,缓冲部5能够起到缓冲作用,同时阻挡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钻井冲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1)、连接管(8)、铲斗(3)、收集器(4)和冲击头(6);筒体(1)的外周上呈环形阵列分布设置有多个铲斗(3);筒体(1)上设置有收集器(4),收集器(4)位于铲斗(3)的下方;收集器(4)的一侧设置有开口,收集器(4)上设置有侧板(45)和可开启的活动板(41),侧板(45)与活动板(41)固定安装,且侧板(45)插入收集器(4)的开口中,活动板(41)与收集器(4)的外壳体磁性相吸;侧板(45)的底部设置有转动轴(42),转动轴(42)的一侧设置有扇形的底板(43);筒体(1)的内壁上设置有限位件(44),限位件(44)与底板(43)配合形成限位结构;筒体(1)的内部设置有滑轨(11),动作组件(13)沿着滑轨(11)上下滑动;筒体(1)的底部设置有接头(16),冲击头(6)安装在接头(16)的底部,接头(16)上设置有基座;基座的顶部以及动作组件(13)的底部均设置有缓冲垫(15);筒体(1)的底部设置有多组电磁铁(14),电磁铁(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克肖大维黄荣姜海龙赵可远李宜森韩吴越李素芹齐禹许博王舒郭兴生汪生有吴炳谦姜振波刘永为佟书慧张丽丽王海龙魏晓峰于江锋张瑞路勋张连梅高原张伟楠高常军刘闯石鹏王鹏辉陈敏华王琨孟新胡海轩魏铭辉张进张君郑向鹏周辉艾兵胡振东
申请(专利权)人:辽河石油勘探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