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铜管表面抛光装置、抛光方法与用途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47776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铜管表面抛光装置、抛光方法与用途,所述的抛光装置包括抛光组件、支撑座与至少一个夹持组件,所述的抛光组件包括主体,所述的支撑座包括第一平板、限位板与第二平板,所述的第一平板、限位板与第二平板依次连接形成用于容纳所述主体的敞口式的容纳腔,所述的夹持组件包括定位板,所述的定位板位于所述主体远离限位板的一侧,所述定位板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夹板与第二夹板,所述的第一夹板与第一平板活动连接,所述的第二夹板与第二平板活动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实现人工调节抛光装置的夹紧的范围,不轻易掉落,适用范围广,同时增加了加工效率,减少工人劳动力。减少工人劳动力。减少工人劳动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铜管表面抛光装置、抛光方法与用途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机械
,涉及铜管表面的抛光,尤其涉及一种铜管表面抛光装置、抛光方法与用途。

技术介绍

[0002]抛光机也称为研磨机,常常用作机械式研磨、抛光及打蜡,其工作原理是:电动机带动安装在抛光机上的海绵或羊毛抛光盘高速旋转,由于抛光盘和抛光剂共同作用,并与待抛表面进行摩擦,进而可达到去除漆面污染、氧化层、浅痕的目的。抛光盘为无级变速,施工时可根据需要随时调整。
[0003]传统的抛光机通常用手握着来进行抛光,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力,而且人为把持抛光的话会影响加工精度,给后续工作带来麻烦,另外,现有抛光的转轴太短无法有效把持大型抛光头,因此不适用于抛光大型设备,降低了加工效率,减少了构件的实用性。
[0004]CN210650085U公开了一种抛光机,包括底座与抛光装置,包括第一抛光机构与第二抛光机构,所述第一抛光机构包括第一连接板、转动部件与驱动电机,所述转动部件设有固定连接的转轴,所述转轴与第一连接板转动连接,所述驱动电机与转轴通过联轴器在远离第二抛光机构的一端连接固定,所述第二抛光机构包括传动部件与第二连接板,所述传动部件与所述转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与底座焊接固定并设有转动连接的转动柱,所述转动柱在远离第二连接板的一端设有固定连接的夹紧部件,所述夹紧部件上设有抛光柱,所述转动部件与抛光柱上均设有磨砂纸。
[0005]CN213004173U公开了一种用于加工数控机床零部件的抛光装置,包括抛光装置主体,所述抛光装置主体的上端设置有一号滑轨,所述一号滑轨的上端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的上端设置有固定板,所述一号滑轨的前后两端设置有一号螺纹杆,所述一号滑轨的侧端设置有二号电机,所述抛光装置主体的设置有废料盒,所述抛光装置主体的侧端设置有控制台,所述一号滑轨的侧端设置有一号电机,所述一号电机的后端设置有照明灯。
[0006]CN112247819A公开了大口径厚壁无缝钢管加工装置,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顶部左右两侧外壁均设置有侧板,两组所述侧板相互靠近的一侧外壁均转动安装有夹盘,左侧所述侧板左侧外壁固定安装有电机,且电机右侧输出端延伸至左侧侧板的右侧外壁并与左侧夹盘左侧外壁固定连接,两组所述夹盘之间设置有钢管,右侧所述侧板左侧外壁固定安装有抛光柱,所述抛光柱左端插在钢管的内腔中,所述抛光柱包括与右侧侧板左侧外壁固定连接的抛光柱本体,所述抛光柱本体左侧外壁活动安装有分柱。
[0007]现有的抛光装置工作效率低,加工精度低,为调节困难,因此提供一款抛光装置,以增加工作效率,提高产品抛光精度是非常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8]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铜管表面抛光装置、抛光方法与用途,可以实现人工调节抛光装置夹紧的范围,不轻易掉落,适用于中小型抛光机的
夹紧,同时增加了加工效率,减少工人劳动力。
[0009]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10]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铜管表面抛光装置,所述的抛光装置包括抛光组件、支撑座与至少一个夹持组件,所述的抛光组件包括主体,所述的支撑座包括第一平板、限位板与第二平板,所述的第一平板、限位板与第二平板依次连接形成用于容纳所述主体的敞口式的容纳腔,所述的夹持组件包括定位板,所述的定位板位于所述主体远离限位板的一侧,所述定位板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夹板与第二夹板,所述的第一夹板与第一平板活动连接,所述的第二夹板与第二平板活动连接。
[001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铜管表面抛光装置配有调节夹紧结构,可以实现人工调节抛光装置的夹紧程度,不轻易掉落,适用于中小型抛光机的夹紧,适用范围广,同时增加了加工效率,减少工人劳动力。
[0012]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中第一平板、限位板与第二平板依次连接形成凹型的容纳腔,以用于固定抛光组件。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一个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主体的一端设有手柄,另一端设置转轴头,所述转轴头远离所述限位板的一侧设置抛光转轴。
[0014]优选地,所述的抛光组件还包括固定轴与抛光柱,所述固定轴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抛光转轴内,另一端伸出所述抛光转轴连接所述的抛光柱。
[0015]优选地,所述固定轴远离所述抛光转轴的一端部分伸入所述的抛光柱内。
[0016]优选地,所述的抛光组件还包括驱动电机,所述的驱动电机用于驱动所述抛光柱进行转动。
[0017]优选地,所述手柄的表面设置传动按钮,所述传动按钮电性连接所述的驱动电机。
[0018]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中的驱动电机位于主体内,按下传动按钮,开启驱动电机,进而驱动抛光柱转动进行抛光处理。
[0019]作为本专利技术一个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支撑座还包括第一紧固件与第二紧固件,所述的第一紧固件与第二紧固件分别螺纹连接所述的第一平板。
[0020]优选地,所述的第一平板的两端分别开设有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
[0021]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通孔用于固定抛光组件的主体靠近手柄的一端,第二通孔用于固定设置于主体另一端的转轴头。
[0022]优选地,所述的第一紧固件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一螺栓与锁紧块,所述的第一螺栓插入第一通孔内,所述的锁紧块设置于第一螺栓靠近所述主体的一侧。
[0023]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中拧紧第一螺栓,从而带动锁紧块向靠近主体的一侧移动,直至锁紧块紧贴主体的表面进行固定。
[0024]优选地,所述的第二紧固件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二螺栓与压紧块,所述的第二螺栓插入第二通孔内,所述的压紧块设置于第二螺栓靠近转轴头的一侧。
[0025]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中拧紧第二螺栓,从而带动压紧块向靠近转轴头的一侧移动,直至压紧块紧贴转轴头;压紧块与所述转轴头相邻的至少两侧部分表面进行接触,并与转轴头接触面的结构相匹配,以压紧转轴头,防止发生脱落,示例性地,当压紧块与转轴头相邻的两侧部分表面进行接触时,可采用类“L”型压紧块。
[0026]作为本专利技术一个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夹持组件还包括第三紧固件,所述的第三
紧固件螺纹连接所述的定位板。
[0027]优选地,所述的定位板表面开设有第三通孔。
[0028]优选地,所述的第三紧固件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三螺栓与夹紧块,所述的第三螺栓插入第三通孔内,所述的夹紧块设置于第三螺栓靠近所述主体的一侧。
[0029]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中拧紧第三螺栓,从而带动夹紧块向靠近主体的一侧移动,直至主体远离定位板的一侧与支撑座的限位板接触,并压紧实现抛光组件的固定。且夹紧块的结构与主体靠近定位板一侧的表面结构相匹配,示例性地,可采用弧形板,以便夹紧主体,防止发生松动。
[0030]优选地,所述夹持组件的数量为至少两个。
[0031]作为本专利技术一个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平板表面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的第二平板表面开设有第二滑槽。
[0032]优选地,所述的第一滑槽位于所述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之间。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铜管表面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抛光装置包括抛光组件、支撑座与至少一个夹持组件,所述的抛光组件包括主体,所述的支撑座包括第一平板、限位板与第二平板,所述的第一平板、限位板与第二平板依次连接形成用于容纳所述主体的敞口式的容纳腔,所述的夹持组件包括定位板,所述的定位板位于所述主体远离限位板的一侧,所述定位板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夹板与第二夹板,所述的第一夹板与第一平板活动连接,所述的第二夹板与第二平板活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的一端设有手柄,另一端设置转轴头,所述转轴头远离所述限位板的一侧设置抛光转轴;优选地,所述的抛光组件还包括固定轴与抛光柱,所述固定轴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抛光转轴内,另一端伸出所述的抛光转轴连接所述抛光柱;优选地,所述固定轴远离所述抛光转轴的一端部分伸入所述的抛光柱内;优选地,所述的抛光组件还包括驱动电机,所述的驱动电机用于驱动所述抛光柱进行转动;优选地,所述手柄的表面设置传动按钮,所述传动按钮电性连接所述的驱动电机。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座还包括第一紧固件与第二紧固件,所述的第一紧固件与第二紧固件分别螺纹连接所述的第一平板;优选地,所述的第一平板的两端分别开设有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优选地,所述的第一紧固件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一螺栓与锁紧块,所述的第一螺栓插入第一通孔内,所述的锁紧块设置于第一螺栓靠近所述主体的一侧;优选地,所述的第二紧固件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二螺栓与压紧块,所述的第二螺栓插入第二通孔内,所述的压紧块设置于第二螺栓靠近转轴头的一侧。4.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抛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夹持组件还包括第三紧固件,所述的第三紧固件螺纹连接所述的定位板;优选地,所述的定位板表面开设有第三通孔;优选地,所述的第三紧固件包括固定连接的第三螺栓与夹紧块,所述的第三螺栓插入第三通孔内,所述的夹紧块设置于第三螺栓靠近所述主体的一侧;优选地,所述夹持组件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力军潘杰徐涛张勇张俊张海峰陈雄威黄引驰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阳明工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