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电磁感应补温的铝合金铸造模具及铸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476869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利用电磁感应补温的铝合金铸造模具及铸造方法,包括上模和下模,上模和下模相对的一侧开设有浇注腔,上模和下模连接有加热机构和冷却机构,加热机构和冷却机构分别用于加热、冷却上模和下模。本发明专利技术在浇注前对铸造模具进行预热,可以缩小金属液与铸造模具的温差,有助于金属液充填,防止产生气孔、冷隔、浇不足和缩孔缺陷,有利于提高缸盖铸件力学性能,提高金属型模具寿命。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加热机构采用电磁感应加热方法,加热速度快,热损失小,效率高,能实现准确控温。本发明专利技术在铸件冷却过程中,通过冷却结构均匀快速降温,解决凝固时间不相等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提高了缸盖生产质量和效率,降低了能耗,进而得到更高的经济效益。益。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用电磁感应补温的铝合金铸造模具及铸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铝合金铸造
,特别是涉及一种利用电磁感应补温的铝合金铸造模具及铸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铝合金发动机缸盖生产,多使用金属型重力铸造工艺。但由于发动机缸盖具有壁薄、体积大、内部腔室多、结构复杂等特点,在铸造过程中会产生特殊边角位置充型不充分,缸盖各位置凝固时间不相等的问题,从而进一步造成缸盖铸件变形、缩松、缩孔、冷隔、气孔等缺陷。针对这类问题,目前多采用提高浇注温度和浇注速度,合理设计冒口,焊补等方法,这无疑复杂化了工艺流程,增加了能耗,降低了生产效率。故,亟需一种利用电磁感应补温的铝合金铸造模具及铸造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电磁感应补温的铝合金铸造模具及铸造方法,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利用电磁感应补温的铝合金铸造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和下模相对的一侧开设有浇注腔,所述上模和下模连接有加热机构和冷却机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电磁感应补温的铝合金铸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一种利用电磁感应补温的铝合金铸造模具,模具包括上模(7)和下模(17),所述上模(7)和下模(17)相对的一侧开设有浇注腔(9),所述上模(7)和下模(17)连接有加热机构和冷却机构,所述加热机构和冷却机构分别用于加热、冷却所述上模(7)和下模(17);所述加热机构包括两组电磁感应金属线圈(12)以及用于控制两组所述电磁感应金属线圈(12)的电磁加热控制器(6);,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预热模具:通过加热机构对模具进行加热,且达到第一目标温度为T1;步骤二.模具保温:保证模具维持在T1温度;步骤三.浇注充型,浇注液进入模具后模具自升温再稳定后的温度为T2;步骤四.保温:保证模具及其内部的铸件维持在T2温度;步骤五.凝固冷却:通过冷却机构对模具及其内部的铸件进行冷却;步骤六.开模取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电磁感应补温的铝合金铸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步骤二、步骤三和步骤四均为加热过程,模具温度与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式(1)所示:
ꢀꢀ
(1)式中:为铸造过程一个周期的初始温度;为模具的第一目标温度,为浇注液进入模具后模具自升温再稳定后的温度;,,,为四个阶段变化的时间节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电磁感应补温的铝合金铸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五和步骤六为冷却过程,模具温度与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式(2)所示: (2)式中:为铸造过程一个周期的初始温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爱春叶鑫刘煜金贺欣姬亚锋李华英
申请(专利权)人:太原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