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杆翻转机构和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47668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扭杆翻转机构和汽车,其中,扭杆翻转机构包括左支座、右支座、调节座和扭杆,左支座包括第一基座、及转动设置于第一基座上的第一支撑臂;右支座包括第二基座、及转动设置于第二基座的第二支撑臂;调节座包括第三基座、及分设于第三基座两侧的左翻转力调节装置和右翻转力调节装置;扭杆包括第一扭杆和第二扭杆,第一扭杆的左端与第一支撑臂固定,右端设于左翻转力调节装置上;第二扭杆的右端与第二支撑臂固定,左端设于右翻转力调节装置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可以平衡驾驶室左右的受力,避免驾驶室因扭杆翻转机构两端的扭转角度不同而产生倾斜,提升驾驶室翻转力的稳定性。定性。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扭杆翻转机构和汽车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
,特别涉及一种扭杆翻转机构和汽车。

技术介绍

[0002]卡车型车身为非承载式结构,为方便底盘动力系统维修,驾驶室要有向前翻转的功能。出于成本考虑,多数车型匹配扭杆式翻转机构。由于单扭杆单边扭转,易导致驾驶室左右歪斜,所以双扭杆式翻转机构逐渐被应用在各车型中。
[0003]传统双扭杆翻转机构由于各零部件的制造误差,导致驾驶室的翻转力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扭杆翻转机构,旨在提高驾驶室的翻转力的稳定性。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扭杆翻转机构,包括:
[0006]左支座,所述左支座包括第一基座、及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一基座上的第一支撑臂;
[0007]右支座,所述右支座包括第二基座、及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二基座的第二支撑臂;
[0008]调节座,所述调节座包括第三基座、及分设于所述第三基座两侧的左翻转力调节装置和右翻转力调节装置;以及
[0009]扭杆,所述扭杆包括第一扭杆和第二扭杆,所述第一扭杆的左端与所述第一支撑臂固定,右端设于所述左翻转力调节装置上;所述第二扭杆的右端与所述第二支撑臂固定,左端设于所述右翻转力调节装置上。
[0010]可选地,所述左翻转力调节装置包括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三基座上的左扭杆臂、及设于所述第三基座的左调节螺栓,所述第一扭杆的右端与所述左扭杆臂连接,所述左调节螺栓抵接所述左扭杆臂的远离所述第一扭杆的一端;
[0011]所述右翻转力调节装置包括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三基座上的右扭杆臂、及设于所述第三基座的右调节螺栓,所述第二扭杆的左端与所述右扭杆臂连接,所述右调节螺栓抵接所述右扭杆臂的远离所述第二扭杆的一端。
[0012]可选地,所述左翻转力调节装置和右翻转力调节装置还分别包括设于所述第三基座的左限位螺母和右限位螺母;
[0013]所述左调节螺栓旋入所述左限位螺母固定于所述第三基座上,并抵接所述左扭杆臂的远离所述第一扭杆的一端;所述右调节螺栓旋入所述右限位螺母固定于所述第三基座上,并抵接所述右扭杆臂的远离所述第二扭杆的一端。
[0014]可选地,所述第三基座上设有左调节螺栓固定板,所述左限位螺母设有两个,两所述左限位螺母分设于所述左调节螺栓固定板的两侧,所述左调节螺栓固定板设有与两所述左限位螺母连通的第一螺栓过孔,所述左调节螺栓通过两个所述左限位螺母设有所述左调节螺栓固定板上;
[0015]所述第三基座上设有右调节螺栓固定板,所述右限位螺母设有两个,两所述右限
位螺母分设于所述右调节螺栓固定板的两侧,所述右调节螺栓固定板设有与两所述右限位螺母连通的第二螺栓过孔,所述右调节螺栓通过两个所述右限位螺母设有所述右调节螺栓固定板上。
[0016]可选地,所述第一扭杆的左端与所述第一支撑臂的连接方式为花键配合,所述第一扭杆的右端与所述左扭杆臂的连接方式为花键配合;和/或,
[0017]所述第二扭杆的右端与所述第二支撑臂的连接方式为花键配合,所述第二扭杆的左端与所述右扭杆臂的连接方式为花键配合。
[0018]可选地,所述第一扭杆的两端各设有第一外花键,所述第一支撑臂上设有第一花键管,所述左扭杆臂的顶部设有第二花键管,所述第一扭杆的两所述第一外花键分设于所述第一花键管和所述第二花键管内;和/或
[0019]所述第二扭杆的两端各设有第二外花键,所述第二支撑臂上设有第三花键管,所述右扭杆臂的顶部设有第四花键管,所述第二扭杆的两所述第二外花键分设于所述第三花键管和所述第四花键管内。
[0020]可选地,所述第三基座包括左侧板、右侧板、及连接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顶端的转动筒,所述左调节螺栓固定板设于所述左侧板上,所述右调节螺栓固定板设于所述右侧板上,所述左扭杆臂与所述左侧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花键管置于所述转动筒内;所述右扭杆臂与所述右侧板转动连接,所述第四花键管也置于所述转动筒内。
[0021]可选地,所述第一花键管设于所述第一支撑臂背离所述调节座的侧面上,所述第一外花键穿过所述第一支撑臂与所述第一花键管固定;和/或,所述第三花键管设于所述第二支撑臂背离所述调节座的侧面上,所述第二外花键穿过所述第二支撑臂与所述第三花键管固定。
[0022]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撑臂面向所述调节座的侧面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花键管连接的第一中通管,所述第一外花键穿过所述第一中通管与所述第一花键管固定;和/或
[0023]所述第二支撑臂面向所述调节座的侧面上设有与所述第三花键管连接的第二中通管,所述第二外花键穿过所述第二中通管与所述第三花键管固定。
[0024]本技术还提出一种汽车,包括上述的扭杆翻转机构。
[0025]上述扭杆翻转机构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0026]本技术技术方案通过采用左支座、右支座、调节座和扭杆,调节座包括第三基座、及分设于基座两侧的左翻转力调节装置和右翻转力调节装置;扭杆包括第一扭杆和第二扭杆。由于第一扭杆和第二扭杆各自的一端分别通过调节座与汽车的车架相连,第一扭杆和第二扭杆的另一端分别通过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对汽车的驾驶室施加力矩的作用,因此驾驶室左右受力均匀。而且调节座分别对应第一扭杆和第二扭杆设置了左翻转力调节装置和右翻转力调节装置,这样可以单独调节第一扭杆或第二扭杆的扭转角度,增加翻转力调节的精度,避免驾驶室因扭杆翻转机构两端的扭转角度不同而产生倾斜,进而提升驾驶室翻转力的稳定性。可见本技术技术方案不仅结构简单,便于安装,还可以平衡驾驶室左右的受力,避免驾驶室因扭杆翻转机构两端的扭转角度不同而产生倾斜,进而提升驾驶室翻转力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2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8]图1为本技术扭杆翻转机构一实施例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2为本技术扭杆翻转机构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3为扭杆翻转机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31]图4为扭杆翻转机构的右翻转力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2]附图标号说明:
[0033]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左支座110第一基座120第一支撑臂121第一花键管122第一中通管200右支座210第二基座220第二支撑臂221第三花键管222第二中通管300调节座310第三基座320左翻转力调节装置321左扭杆臂330右翻转力调节装置331右扭杆臂332右调节螺栓333右限位螺母334右调节螺栓固定板340左侧板350右侧板360转动筒400扭杆410第一扭杆411第一外花键420第二扭杆421第二外花键
ꢀꢀ
[003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扭杆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左支座,所述左支座包括第一基座、及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一基座上的第一支撑臂;右支座,所述右支座包括第二基座、及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二基座的第二支撑臂;调节座,所述调节座包括第三基座、及分设于所述第三基座两侧的左翻转力调节装置和右翻转力调节装置;以及扭杆,所述扭杆包括第一扭杆和第二扭杆,所述第一扭杆的左端与所述第一支撑臂固定,右端设于所述左翻转力调节装置上;所述第二扭杆的右端与所述第二支撑臂固定,左端设于所述右翻转力调节装置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杆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翻转力调节装置包括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三基座上的左扭杆臂、及设于所述第三基座的左调节螺栓,所述第一扭杆的右端与所述左扭杆臂连接,所述左调节螺栓抵接所述左扭杆臂的远离所述第一扭杆的一端;所述右翻转力调节装置包括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三基座上的右扭杆臂、及设于所述第三基座的右调节螺栓,所述第二扭杆的左端与所述右扭杆臂连接,所述右调节螺栓抵接所述右扭杆臂的远离所述第二扭杆的一端。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扭杆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翻转力调节装置和右翻转力调节装置还分别包括设于所述第三基座的左限位螺母和右限位螺母;所述左调节螺栓旋入所述左限位螺母固定于所述第三基座上,并抵接所述左扭杆臂的远离所述第一扭杆的一端;所述右调节螺栓旋入所述右限位螺母固定于所述第三基座上,并抵接所述右扭杆臂的远离所述第二扭杆的一端。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扭杆翻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基座上设有左调节螺栓固定板,所述左限位螺母设有两个,两所述左限位螺母分设于所述左调节螺栓固定板的两侧,所述左调节螺栓固定板设有与两所述左限位螺母连通的第一螺栓过孔,所述左调节螺栓通过两个所述左限位螺母设有所述左调节螺栓固定板上;所述第三基座上设有右调节螺栓固定板,所述右限位螺母设有两个,两所述右限位螺母分设于所述右调节螺栓固定板的两侧,所述右调节螺栓固定板设有与两所述右限位螺母连通的第二螺栓过孔,所述右调节螺栓通过两个所述右限位螺母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枫郑希泉金风云杨彪魏铭齐淼贾晓峰郭凯秦剑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