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焦炭抗碎强度的配煤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47594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提高焦炭抗碎强度的配煤方法,包括:选用气煤、瘦煤、1/3焦煤1#、1/3焦煤2#、肥煤、焦煤,其中肥煤选用以下任意一种组合:肥煤1#和肥煤3#、肥煤1#和肥煤4#、肥煤2#和肥煤3#、肥煤2#和肥煤4#,焦煤选用以下任意一种组合:焦煤1#和焦煤2#及焦煤3#、焦煤1#和焦煤3#及焦煤4#、焦煤2#和焦煤3#及焦煤4#。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不同质量肥煤,不同质量焦煤优化组合,合理配用,在气煤和瘦煤配用比例达20%以上时,在6米及6米以上顶装焦炉炼焦,所得干熄焦炭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提高焦炭抗碎强度的配煤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配煤炼焦
,具体地指一种提高焦炭抗碎强度的配煤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焦炭是高炉冶炼的主要原燃料之一。随着高炉大型化和富氧喷吹技术的发展,焦炭在高炉中的停留时间随之增加,负荷不断加重,这对焦炭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钢铁企业为确保高炉顺行,对焦炭质量要求逐年提高,但优质炼焦煤资源又逐年下降,因此在有限的资源内,有必要对炼焦煤资源进一步进行合理搭配,在资源成本不增加的情况下,优化配用提升焦炭质量。
[0003]焦炭抗碎强度主要模拟焦炭在高炉中的骨架硬度和运输过程中的抗碎强度,是高炉用焦的一项重要质量指标。提高焦炭的抗碎强度,可提高高炉炉料柱的疏松骨架,保证高炉运行的透气性和透液性。传统的配煤认为,提高焦炭抗碎强度通过黏结性指标G值及挥发分拟合预测,但G值加和性较差,煤种差别大时,G值加和性存在偏差。
[0004]优质炼焦煤资源日益紧缺,但焦炭质量要求日益增高,尤其肥煤质量,虽然Y值达到国家标准,但流动和膨胀依然不高,起不到促进煤粒间相互接触作用,最终影响焦炭强度。...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焦炭抗碎强度的配煤方法,其特征在于,煤种选用气煤、肥煤、1/3焦煤、焦煤和瘦煤,其中:气煤:G值>80;瘦煤:G值>30;肥煤分类如下:肥煤1#:Vdaf:28~33%,Y值>25mm,奥亚b值≤80%,且流动度≤5000ddpm;肥煤2#:Vdaf:28~33%,Y值>25mm,奥亚b值>80%,且流动度≤5000ddpm;肥煤3#:Vdaf:28~33%,Y值>25mm,且奥亚b值>80%,流动度>5000ddpm;肥煤4#:Vdaf:33~36%,Y值>25mm,流动度≥10000ddpm;1/3焦煤分类如下:1/3焦煤1#:Vdaf≤32%,G值≥85,流动度≥1000ddpm;1/3焦煤2#:Vdaf≤32%,流动度<1000ddpm;焦煤分类如下:焦煤1#:Vdaf:18~28%;G值≥80,粗粒镶嵌≥55%,流动度≥1000ddpm;焦煤2#:Vdaf:18~28%;G值≥80,粗粒镶嵌≥55%,流动度<1000ddpm;焦煤3#:Vdaf:22~28%;G值≥80,粗粒镶嵌48~55%,流动度<1000ddpm;焦煤4#:Vdaf:18~22%;G值≥80,粗粒镶嵌48~55%,流动度<1000ddpm;配煤方法包括:选用上述气煤、瘦煤、1/3焦煤1#、1/3焦煤2#、肥煤、焦煤,其中肥煤选用以下任意一种组合:肥煤1#和肥煤3#、肥煤1#和肥煤4#、肥煤2#和肥煤3#、肥煤2#和肥煤4#,焦煤选用以下任意一种组合:焦煤1#和焦煤2#及焦煤3#、焦煤1#和焦煤3#及焦煤4#、焦煤2#和焦煤3#及焦煤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焦炭抗碎强度的配煤方法,其特征在于,配煤方法为:肥煤1#和肥煤3#组合,焦煤1#、焦煤2#和焦煤3#组合,且肥煤1#+肥煤3#配比不超过25%,焦煤1#+焦煤2#配比25~30%;各煤种具体配用范围如下:气煤:8~15%;肥煤1#:8%~10%;肥煤3#:10%~15%;1/3焦煤1#:5%~10%;1/3焦煤2#:0~5%;焦煤1#:5%~15%,焦煤2#:10%~25%,焦煤3#:15%~20%;瘦煤:10%

1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焦炭抗碎强度的配煤方法,其特征在于,配煤方法为:肥煤1#和肥煤4#组合,焦煤1#、焦煤2#和焦煤3#组合,且肥煤1#+肥煤4#配比不超过20%,焦煤1#+焦煤2#配比25~30%;各煤种具体配用范围如下:气煤:8%~12%;肥煤1#:10%~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项茹张雪红宋子逵刘睿鲍俊芳丁海冯强任玉明曹素梅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钢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