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的通风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475676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51
一种建筑的通风装置及方法,包括沿风向,依次设于风筒内的进风扇、负离子发生器、磁吸器和负压风扇;进风扇设于风筒口,第一扇叶组由建筑外的风吹动后切割风筒口的磁线产生的电流,通过导线为负离子发生器、磁吸器和负压风扇供电;通电后的磁吸器产生磁场,吸附经负离子发生器赋电后的空气杂质;通电后的负压风扇,驱动第二扇叶组转动产生负压。以风筒内的风力为源动力,将由风能推动风扇转动的动能经磁、电转化,驱动负离子发生器产生负离子赋电空气中的杂质,包括烟尘、病菌、胞子、花粉、毛屑等微粒带电,再被磁场吸附达到净化空气的效果,磁驱动的第二扇叶组为净化后的空气提供进入建筑内的二次动力,同时产生进一步吸附空气进入风筒的负压。进入风筒的负压。进入风筒的负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的通风装置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通风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建筑的通风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现有建筑的通风装置,大多采用通风管和风扇搭配的方式,长期使用后,通风管内积累大量的灰尘,容易给建筑内的造成二次污染。
[0003]部分企业或楼层配以除尘袋或其他的除尘设备,大多具有设备体积大、能耗高、或耗材成本高等弊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的通风装置及方法。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一种建筑的通风装置,包括沿风向,依次设于风筒内的进风扇、负离子发生器、磁吸器和负压风扇;
[0007]所述进风扇设于风筒口,第一扇叶组由建筑外的风吹动后切割风筒口的磁线产生的电流,通过导线为负离子发生器、磁吸器和负压风扇供电;
[0008]通电后的磁吸器产生磁场,吸附经负离子发生器赋电后的空气杂质;
[0009]通电后的负压风扇,驱动第二扇叶组转动产生负压。
[0010]上述进风扇包括与转轴固定的第一扇叶组,割线导体设于第一扇叶组的叶边,并由导线串接入电路回路;一组磁铁设于第一扇叶组两侧的风筒壁内。
[0011]沿风筒的纵向截面,上述割线导体呈弧形,贴风筒的内壁。
[0012]上述负离子发生器设于风筒的中线处,由若干沿风筒的半径方向设置的叶板固定。
[0013]上述磁吸器包括由导线接入电路回路的第一绕线U型铁。<br/>[0014]进一步的,上述第一绕线U型铁沿风筒的内壁呈弧形,两外侧端分别设有环形挡板。
[0015]进一步的,上述第一绕线U型铁的底部设有呈弧形的集尘盒。
[0016]上述负压风扇包括若干第二绕线U型铁、导环;
[0017]若干第二绕线U型铁呈环形分布于导环的外圈,并由导线依次串接入电路回路,通电后的若干第二绕线U型铁的N极和S极依次间隔;
[0018]导环的圈内设有轴固定的第二扇叶组。
[0019]上述第二绕线U型铁设于风筒壁内。
[0020]一种建筑的通风装置的通风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1]S1、建筑外的风吹入风筒,搅动进风扇的第一扇叶组切割磁线,于电路回路中产生电流;
[0022]S2、电流为负离子发生器供电,产生的负离子为风中的杂质赋电;
[0023]S3、电流为磁吸器供电,产生的电磁场吸附风中赋电后的杂质,获得净风;
[0024]S4、电流为若干第二绕线U型铁供电,产生的电磁场驱动导环于风筒内转动,联动第二扇叶组转动,于风筒内产生负压。
[0025]S5、产生的负压吸附建筑外的风吹入风筒;
[0026]S6、循环步骤S1

S5。
[002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
[0028]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建筑的通风装置及方法,取用进入风筒内的风力为源动力,将由风能推动风扇转动的动能经磁、电转化,驱动负离子发生器产生负离子赋电空气中的杂质,包括烟尘、病菌、胞子、花粉、毛屑等微粒带电,使得磁吸器产生吸附磁场,使得第二扇叶组在第二绕线U型铁的磁场下转动;赋电杂质由吸附磁场吸附达到净化空气的效果,转动的第二扇叶组为净化后的空气提供进入建筑内的二次动力,同时产生进一步吸附空气进入风筒的负压。
[0029]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建筑的通风装置及方法,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制作成本低,净化空气效果好,绿色节能,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广泛的适用性。
附图说明
[0030]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风筒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进风扇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负压风扇的结构示意图。
[0033]附图中标记的含义如下:1、风筒,2、进风扇,3、负离子发生器,4、磁吸器、5、负压风扇,6、导环,7、第一扇叶组,8、割线导体,9、导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具体的介绍。
[0035]一种建筑的通风装置,由风筒1、进风扇2、负离子发生器3、磁吸器4和负压风扇5组成。
[0036]沿风向,进风扇2、负离子发生器3、磁吸器4和负压风扇5依次设于风筒1内,且进风扇2设于风筒1口。
[0037]进风扇2的主体为与转轴固定的第一扇叶组7,割线导体8设于第一扇叶组7的叶边,并由导线9串接入电路回路,且沿风筒1的纵向截面,割线导体8呈贴风筒1的内壁的弧形;一组磁铁设于第一扇叶组7两侧的风筒1壁内。
[0038]负离子发生器3设于风筒1的中线处,由若干沿风筒1的半径方向设置的叶板固定。
[0039]磁吸器4为由导线9接入电路回路的第一绕线U型铁。第一绕线U型铁沿风筒1的内壁呈弧形,底部设有呈弧形的集尘盒,两外侧端分别设有环形挡板。优选的,集尘盒可从风筒1的底部拆卸;优选的,第一绕线U型铁设于风筒1壁内。
[0040]负压风扇5由若干第二绕线U型铁、导环6组成。若干第二绕线U型铁呈环形分布设于风筒1壁内,并由导线9依次串接入电路回路,且通电后的若干第二绕线U型铁的N极和S极依次间隔。导环6的外圈贴风筒1的内壁,两外侧端分别设有限位板;导环6的圈内设有轴固定的第二扇叶组。
[0041]一种建筑的通风装置的通风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42]S1、建筑外的风吹入风筒1,搅动进风扇2的第一扇叶组7切割磁线,于电路回路中产生电流;
[0043]S2、电流为负离子发生器3供电,产生的负离子为风中的杂质赋电;
[0044]S3、电流为磁吸器4供电,产生的电磁场吸附风中赋电后的杂质,获得净风;
[0045]S4、电流为若干第二绕线U型铁供电,产生的电磁场驱动导环6于风筒1内转动,联动第二扇叶组转动,一面于风筒1内产生负压,另一面鼓动净风深入建筑内;
[0046]S5、产生的负压吸附建筑外的风吹入风筒1;
[0047]S6、循环步骤S1

S5。
[0048]根据使用需求,可增设相关的电控电路,包括单不限于单独或同时为离子发生器、磁吸器4和负压风扇5供电。
[0049]优选的,风筒1的构成还可由若干个通风口并联后再与负离子发生器3、磁吸器4和负压风扇5串联,各通风口分别设进风扇2,为电路回路产电供电。
[0050]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专利技术,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的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沿风向,依次设于风筒内的进风扇、负离子发生器、磁吸器和负压风扇;所述进风扇设于风筒口,第一扇叶组由建筑外的风吹动后切割风筒口的磁线产生的电流,通过导线为负离子发生器、磁吸器和负压风扇供电;通电后的磁吸器产生磁场,吸附经负离子发生器赋电后的空气杂质;通电后的负压风扇,驱动第二扇叶组转动产生负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的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扇包括与转轴固定的第一扇叶组,割线导体设于第一扇叶组的叶边,并由导线串接入电路回路;一组磁铁设于第一扇叶组两侧的风筒壁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的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沿风筒的纵向截面,所述割线导体呈弧形,贴风筒的内壁。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的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离子发生器设于风筒的中线处,由若干沿风筒的半径方向设置的叶板固定。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的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吸器包括由导线接入电路回路的第一绕线U型铁。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建筑的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绕线U型铁沿风筒的内壁呈弧形,两外侧端分别设有环形挡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春梅
申请(专利权)人:盐城市德酷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