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氨酯漆包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47441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聚氨酯漆包线,包括导线本体、第一绝缘防护涂层、第二绝缘防护涂层、铠装丝条、防护组件、复合硅酸镁铝隔热涂层、环氧树脂防腐涂层和聚氨酯外涂层,所述导线本体的外侧壁设置有第一绝缘防护涂层,所述第一绝缘防护涂层的外侧壁设置有第二绝缘防护涂层,所述第二绝缘防护涂层的外侧壁缠绕有铠装丝条,所述第二绝缘防护涂层和铠装丝条的外侧壁抵触设置有防护组件。该聚氨酯漆包线,通过设置的聚氨酯外涂层,这样可以有效提高防护效果,避免导线本体因外表面没有保护导致损坏,聚氨酯外涂层具有更高的抗冲击性,因此它也不太可能在这些表面所受的不良影响下碎裂,这样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这样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这样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聚氨酯漆包线


[0001]本技术涉及漆包线相关
,具体为一种聚氨酯漆包线。

技术介绍

[0002]漆包线是绕组线的一个主要品种,由导体和绝缘层两部组成,裸线经退火软化后,再经过多次涂漆,烘焙而成。但要生产出既符合标准要求,又满足客户要求的产品并不容易,它受原材料质量,工艺参数,生产设备,环境等因素影响,因此,各种漆包线的质量特性各不相同,但都具备机械性能,化学性能,电性能,热性能四大性能。
[0003]但是,传统的漆包线的外漆面经磕碰后易损坏、抗冲击性较差,当损坏后易发生安全隐患,并且,内部导线无散热空间,容易导致温度过高导致损坏,同时,在较热的天气下会导致导线的温度升高,因此,我们需要一种聚氨酯漆包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聚氨酯漆包线,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传统的漆包线的外漆面经磕碰后易损坏、抗冲击性较差,当损坏后易发生安全隐患,并且内部导线无散热空间,容易导致温度过高导致损坏,同时,在较热的天气下会导致导线的温度升高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聚氨酯漆包线,包括导线本体、第一绝缘防护涂层、第二绝缘防护涂层、铠装丝条、防护组件、复合硅酸镁铝隔热涂层、环氧树脂防腐涂层和聚氨酯外涂层,所述导线本体的外侧壁设置有第一绝缘防护涂层,所述第一绝缘防护涂层的外侧壁设置有第二绝缘防护涂层,所述第二绝缘防护涂层的外侧壁缠绕有铠装丝条,所述第二绝缘防护涂层和铠装丝条的外侧壁抵触设置有防护组件,所述防护组件的外侧壁设置有复合硅酸镁铝隔热涂层,所述复合硅酸镁铝隔热涂层的外侧壁设置有环氧树脂防腐涂层,所述环氧树脂防腐涂层的外侧壁设置有聚氨酯外涂层。
[0007]优选的,所述第一绝缘防护涂层的外侧壁与第二绝缘防护涂层的内侧壁紧密贴合,且所述第一绝缘防护涂层的厚度小于第二绝缘防护涂层的厚度。
[0008]优选的,所述第二绝缘防护涂层的外侧壁等间距开设有透气孔,且透气孔以第二绝缘防护涂层的外侧壁呈极轴设置。
[0009]优选的,所述防护组件包括填充层、硅酸铝纤维颗粒、氯氧化镁防火涂层和连接管套,所述第二绝缘防护涂层和铠装丝条的外侧壁抵触设置有填充层,所述填充层的内部设置有硅酸铝纤维颗粒,所述填充层设置在氯氧化镁防火涂层的外侧壁,所述氯氧化镁防火涂层设置在连接管套的外侧壁,所述填充层以氯氧化镁防火涂层的外侧壁呈等间距设置。
[0010]优选的,所述连接管套的外侧壁与复合硅酸镁铝隔热涂层的内侧壁紧密贴合,且连接管套的外侧壁尺寸与复合硅酸镁铝隔热涂层的内侧壁尺寸相同。
[0011]优选的,所述环氧树脂防腐涂层的外侧壁尺寸与聚氨酯外涂层的内侧壁尺寸相
同,且环氧树脂防腐涂层的外侧壁与聚氨酯外涂层的内侧壁紧密贴合。
[0012]优选的,所述聚氨酯外涂层的外侧壁设置有硅胶颗粒,所述硅胶颗粒以聚氨酯外涂层的外侧壁呈极轴设置,且硅胶颗粒以聚氨酯外涂层的外侧壁呈横向等间距设置。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1、该聚氨酯漆包线,通过设置的聚氨酯外涂层,这样可以有效提高防护效果,避免导线本体因外表面没有保护导致损坏,聚氨酯外涂层具有更高的抗冲击性,因此它也不太可能在这些表面所受的不良影响下碎裂,这样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0015]2、该聚氨酯漆包线,通过设置的防护组件,这样通过设置的充层、硅酸铝纤维颗粒、氯氧化镁防火涂层,可以当导线本体发生短路的时候可以有效防止火源的扩散,并且填充层与第二绝缘防护涂层相互抵触,并留有空间再配合透气孔,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导线本体的散热效果避免了内部导线本体1无散热空间容易导致温度的问题发生,这样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和安全性;
[0016]3、该聚氨酯漆包线,通过设置的复合硅酸镁铝隔热涂层,可以对导线本体进行有效隔热,避免了因温度过高导致导线本体的损坏和安全隐患的发生,这样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的防护组件零件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图1的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导线本体;2、第一绝缘防护涂层;3、第二绝缘防护涂层;4、透气孔;5、铠装丝条;6、防护组件;601、填充层;602、硅酸铝纤维颗粒;603、氯氧化镁防火涂层;604、连接管套;7、复合硅酸镁铝隔热涂层;8、环氧树脂防腐涂层;9、聚氨酯外涂层;10、硅胶颗粒。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请参阅图1

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聚氨酯漆包线,包括导线本体1、第一绝缘防护涂层2、第二绝缘防护涂层3、铠装丝条5、防护组件6、复合硅酸镁铝隔热涂层7、环氧树脂防腐涂层8和聚氨酯外涂层9,导线本体1的外侧壁设置有第一绝缘防护涂层2,第一绝缘防护涂层2的外侧壁设置有第二绝缘防护涂层3,第二绝缘防护涂层3的外侧壁缠绕有铠装丝条5,第二绝缘防护涂层3和铠装丝条5的外侧壁抵触设置有防护组件6,防护组件6的外侧壁设置有复合硅酸镁铝隔热涂层7,复合硅酸镁铝隔热涂层7的外侧壁设置有环氧树脂防腐涂层8,环氧树脂防腐涂层8的外侧壁设置有聚氨酯外涂层9。
[0024]进一步的,第一绝缘防护涂层2的外侧壁与第二绝缘防护涂层3的内侧壁紧密贴合,且第一绝缘防护涂层2的厚度小于第二绝缘防护涂层3的厚度,通过设置的第一绝缘防
护涂层2和第二绝缘防护涂层3,这样可以对导线本体1进行双重绝缘保护,并可以对导线本体1进行散热处理。
[0025]进一步的,第二绝缘防护涂层3的外侧壁等间距开设有透气孔4,且透气孔4以第二绝缘防护涂层3的外侧壁呈极轴设置,通过设置的透气孔4并配合填充层601对导线本体1进行散热。
[0026]进一步的,防护组件6包括填充层601、硅酸铝纤维颗粒602、氯氧化镁防火涂层603和连接管套604,第二绝缘防护涂层3和铠装丝条5的外侧壁抵触设置有填充层601,填充层601的内部设置有硅酸铝纤维颗粒602,填充层601设置在氯氧化镁防火涂层603的外侧壁,氯氧化镁防火涂层603设置在连接管套604的外侧壁,填充层601以氯氧化镁防火涂层603的外侧壁呈等间距设置,通过设置的防护组件6,这样通过设置的填充层601、硅酸铝纤维颗粒602、氯氧化镁防火涂层603,可以当导线本体1发生短路的时候可以有效防止火源的扩散,并且填充层601与第二绝缘防护涂层3相互抵触,并留有空间再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聚氨酯漆包线,包括导线本体(1)、第一绝缘防护涂层(2)、第二绝缘防护涂层(3)、铠装丝条(5)、防护组件(6)、复合硅酸镁铝隔热涂层(7)、环氧树脂防腐涂层(8)和聚氨酯外涂层(9),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本体(1)的外侧壁设置有第一绝缘防护涂层(2),所述第一绝缘防护涂层(2)的外侧壁设置有第二绝缘防护涂层(3),所述第二绝缘防护涂层(3)的外侧壁缠绕有铠装丝条(5),所述第二绝缘防护涂层(3)和铠装丝条(5)的外侧壁抵触设置有防护组件(6),所述防护组件(6)的外侧壁设置有复合硅酸镁铝隔热涂层(7),所述复合硅酸镁铝隔热涂层(7)的外侧壁设置有环氧树脂防腐涂层(8),所述环氧树脂防腐涂层(8)的外侧壁设置有聚氨酯外涂层(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氨酯漆包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防护涂层(2)的外侧壁与第二绝缘防护涂层(3)的内侧壁紧密贴合,且所述第一绝缘防护涂层(2)的厚度小于第二绝缘防护涂层(3)的厚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聚氨酯漆包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绝缘防护涂层(3)的外侧壁等间距开设有透气孔(4),且透气孔(4)以第二绝缘防护涂层(3)的外侧壁呈极轴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聚氨酯漆包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组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海祥沈华梁冯利忠郭利吉高小峰沈嘉俊章汉钦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三行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