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边坡变形监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47163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边坡变形监测装置,包括防护箱,所述防护箱的上端开设有通孔,所述防护箱的右侧设有驱动组件,所述防护箱的左右两侧内部设有传动组件,所述防护箱的左右两侧内部设有升降组件,所述防护箱的内部设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一侧设有监测装置本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上述结构,通过设置防护箱,将监测装置本体通过驱动组件、传动组件、升降组件收纳在防护箱内,通过防护箱配合防护套对监测装置本体进行防护,提高运输时的安全性,避免从作业人员手部脱落,导致监测装置损坏的情况,确保监测装置能够安全正常使用,进而便于工作人员携带,且调整便利,防护性高,便于作业人员操作使用。人员操作使用。人员操作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边坡变形监测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高边坡变形监测
,特别涉及一种高边坡变形监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高速公路道路建设过程中,山区地带边坡失稳现象时有发生,对道路安全行车造成严重的威胁,边坡失稳已成为山区道路安全主要隐患之一,高路堤边坡的失稳是在一段时间内形成的,同时边坡深部位移动和坡体表面滑动产生的危害程度也不尽相同。
[0003]现有的边坡监测技术主要有,大地精密测量法等,大地精密测量法需要采用大量高精度光学和光电测量仪器,其都通过支架连接,但一般都是裸露在外界,携带运输时,如果工作人员不慎,容易导致装置掉落,导致零部件出现脱落,甚至造成监测仪损坏,影响工作人员作业。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边坡变形监测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边坡变形监测装置暴露在外,携带过程中容易损坏的问题。
[0005]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6]一种高边坡变形监测装置,包括防护箱,所述防护箱的上端开设有通孔,所述防护箱的右侧设有驱动组件,所述防护箱的左右两侧内部设有传动组件,所述防护箱的左右两侧内部设有升降组件,所述防护箱的内部设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一侧设有监测装置本体。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防护箱,将监测装置本体通过驱动组件、传动组件、升降组件收纳在防护箱内,通过防护箱配合防护套对监测装置本体进行防护,提高运输时的安全性,避免从作业人员手部脱落,然后导致监测装置损坏的情况,确保监测装置能够安全正常使用,进而便于工作人员携带。
[0008]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固定连接在防护箱的右侧内部,所述第一轴承的内圈处固定连接有驱动杆,所述驱动杆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驱动杆的左端固定连接有主动齿锥,所述主动齿锥的左侧设有从动齿锥。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驱动组件,在使用时,可通过转动把手,把手带动驱动杆在第一轴承上转动,从而使得驱动杆上的主动齿锥带动从动齿锥转动,进而可以使传动组件进行工作。
[0010]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传动组件包括第二轴承和第三轴承,所述第二轴承和第三轴承均固定连接在防护箱的下侧内部,所述第二轴承的内圈处固定连接有第一转杆,所述第三轴承的内圈处固定连接有第二转杆,所述第一转杆的一侧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转杆的一侧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二齿轮的外侧设有齿带,所述第二齿轮通过齿带与第一齿轮传动连接。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传动组件,当驱动组件工作后,第二转杆开始转动工作,第二转杆带动第一齿轮转动,从而通过齿带动第二齿轮转动,此时第二轴承上的第一转杆与第三轴承上的第二转杆能够同步转动,进而可使升降组件带动安装架进行升降工作。
[0012]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转杆和第二转杆的顶端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第一转杆与第二转杆上的限位块,起到限位的作用,避免升降组件再向下移动。
[0014]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升降组件包括丝杆,所述丝杆的一端与限位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丝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防护箱的侧壁内部,所述丝杆的一侧外表面螺纹连接有升降板,所述升降板的一侧与防护箱的内侧壁滑动连接。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升降组件,两组丝杆使得安装架移动更加稳定,丝杆外表面螺纹有升降板,且升降板滑动在防护箱的内侧壁,从而使得升降板能够上升或下降,进而可带动安装架内的监测装置本体升降,下降后通过防护箱对监测装置本体进行防护,上升时可调整监测装置本体的工作位置。
[0016]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安装架包括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升降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承载座,所述监测装置本体的一侧转动连接在承载座的内部一侧。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连接杆的一侧与升降板连接,便于带动承载座上升或下降,承载座为透明钢化玻璃制成,不影响监测装置监测,且通过将监测装置转动连接在承载座内,便于调整仪器的探测角度。
[0018]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防护箱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基座,所述基座的底端铰接有螺纹管,所述螺纹管设有三组,所述螺纹管的内部螺纹连接有支腿。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基座及基座下铰接的螺纹管,支腿外表面设有螺纹,螺纹管方便支腿伸缩,避免携带时带有螺纹的支腿影响到作业人员,螺纹支腿便于安装在土基上。
[0020]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通孔的一侧内壁固定连接有密封条。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通孔内的密封条,安装架收纳在防护箱内后,起到密封的作用。
[0022]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防护箱的后端一侧固定连接有提手,所述提手的外表面设有防滑纹。
[00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提手,便于作业人员携带。
[0024]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防护箱的外侧套接有防护套,所述防护套的底端与底座的上端贴合连接。
[00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防护座上的防护套,防护套为橡胶基体制成,可起到一定的减震缓冲作用,加强防护。
[0026]综上所述,本技术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7]第一、通过设置防护箱,将监测装置本体通过驱动组件、传动组件、升降组件收纳在防护箱内,通过防护箱配合防护套对监测装置本体进行防护,提高运输时的安全性,避免
从作业人员手部脱落,然后导致监测装置损坏的情况,确保监测装置能够安全正常使用,进而便于工作人员携带;
[0028]第二、通过转动把手,把手带动驱动杆转动,从而带动主动齿锥转动,主动齿锥带动从动齿锥转动,从而使第二转杆转动,第二转杆通过第一齿轮、齿带、第二齿轮使第一转杆同步转动,从而带动丝杆转动,丝杆外表面螺纹有升降板,且升降板滑动在防护箱的内侧壁,从而带动升降板进行升降工作,进而使得安装架向上或向下移动,能够对监测装置本体进行防护,同时也能够调整监测装置本体的高度,安装架上的承载座为透明钢化玻璃,且监测装置本体转动在承载座上,可调整监测装置本体的探测角度,以便精准的得到高速公路两侧的山体高边坡的变形数据,故该装置,调整便利,防护性高,便于作业人员操作使用。
附图说明
[0029]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图;
[0030]图2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3是本技术的图2的A部放大图;
[0032]图4是本技术的图3的B部放大图。
[0033]附图标记:1、防护箱,2、安装架,21、连接杆,22、承载座,3、监测装置本体,4、驱动组件,41、第一轴承,42、驱动杆,43、把手,44、主动齿锥,4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边坡变形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护箱(1),所述防护箱(1)的上端开设有通孔(11),所述防护箱(1)的右侧设有驱动组件(4),所述防护箱(1)的左右两侧内部设有传动组件(5),所述防护箱(1)的左右两侧内部设有升降组件(6),所述防护箱(1)的内部设有安装架(2),所述安装架(2)的一侧设有监测装置本体(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边坡变形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4)包括第一轴承(41),所述第一轴承(41)固定连接在防护箱(1)的右侧内部,所述第一轴承(41)的内圈处固定连接有驱动杆(42),所述驱动杆(42)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把手(43),所述驱动杆(42)的左端固定连接有主动齿锥(44),所述主动齿锥(44)的左侧设有从动齿锥(4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边坡变形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5)包括第二轴承(51)和第三轴承(57),所述第二轴承(51)和第三轴承(57)均固定连接在防护箱(1)的下侧内部,所述第二轴承(51)的内圈处固定连接有第一转杆(55),所述第三轴承(57)的内圈处固定连接有第二转杆(56),所述第一转杆(55)的一侧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54),所述第二转杆(56)的一侧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53),所述第二齿轮(54)的外侧设有齿带(52),所述第二齿轮(54)通过齿带(52)与第一齿轮(53)传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边坡变形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德民颜泽华任秋雨何肇鸿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固维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