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立单元体的整列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47077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48
一种直立单元体的整列机包括有控制器、机架及整列机构,所述机架包括至少一个直立轨道,所述整列机构包含Z轴移动单元、X轴移动单元及Y轴移动单元,所述Z轴移动单元包括至少一个滑座结合于所述机架的所述直立轨道且受所述控制器控制沿着所述直立轨道移动;所述X轴移动单元包括有两个第一移动架,所述两个第一移动架的一端连结所述至少一个滑座,且受所述控制器控制而在一水平面上对向移靠或是分开;所述Y轴移动单元包括有至少两个第二移动架与至少一个第一移动架连接,且所述至少两个第二移动架受所述控制器控制而在所述水平面上对向移靠或是分开。向移靠或是分开。向移靠或是分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直立单元体的整列机


[0001]本专利技术与板材整列有关;特别是指一种直立单元体的整列机。

技术介绍

[0002]一般产线为了有效利用厂房空间或是方便后续作业、搬运等,经常需要将大量生产的产品进行堆叠放置,利用堆叠增加摆放的空间及作业空间,让制造商方便对成品进行数量管理,或是继续对半成品完成后续作业,现今许多厂房为了增进工作效率,采用拥有稳定及高荷重能力的机器手臂来堆叠货物,机器手臂不仅可长时间使用,其堆叠的方式可依照不同产品的尺寸,规划及仿真堆叠的方式,以达到最高生产效率。
[0003]机器手臂大多使用夹爪夹取产品,再依其程序设定进行堆叠,然而当夹爪完成产品堆放时,产品与产品之间往往产生有间隙,这些间隙会使得堆叠结构不稳定,产品的堆叠结构不稳定容易在运送的过程中产生倾倒或是移位,进而造成产品的损坏、危害操作人员的安全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直立单元体的整列机,能推挤所述多个直立单元体彼此靠拢,以消除直立单元体间的间隙。
[0005]缘以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直立单元体的整列机,用以将多个直立单元体推挤靠拢,包括有一控制器、一机架及一整列机构,所述机架包括至少一个直立轨道,所述整列机构包含一Z轴移动单元、一X轴移动单元及一Y轴移动单元,所述Z轴移动单元包括至少一个滑座结合于所述机架的所述直立轨道且受所述控制器控制沿着所述直立轨道移动;所述X轴移动单元包括有两个第一移动架,所述两个第一移动架的一端连结所述至少一个滑座,且受所述控制器控制而在一水平面上对向移靠或是分开;所述Y轴移动单元包括有至少两个第二移动架与至少一个第一移动架连接,且所述至少两个第二移动架受所述控制器控制而在所述水平面上对向移靠或是分开。
[0006]借此,通过所述两个第一移动架与所述至少两个第二移动架共同包围所述多个直立单元体,且控制所述两个第一移动架与所述至少两个第二移动架对向移靠而推挤所述多个直立单元体彼此靠拢。
[0007]本专利技术的效果在于通过所述两个第一移动架与所述至少两个第二移动架共同包围所述多个直立单元体,且控制所述两个第一移动架与所述至少两个第二移动架对向移靠而推挤所述多个直立单元体彼此靠拢,可有效消除直立单元体间的间隙,解决直立单元体的堆叠结构不稳定容易在运送的过程中产生倾倒或是移位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优选实施例的直立单元体的整列机的立体图。
[0009]图2为上述优选实施例的直立单元体的整列机的部分构件分解示意图。
[0010]图3上述优选实施例的机架的侧视图。
[0011]图4上述优选实施例的整列机构的侧视图。
[0012]图5为图4的部分构件放大图。
[0013]图6为图4的部分构件放大图。
[0014]图7上述优选实施例的整列机构的俯视图。
[0015]图8为图7的部分构件放大图。
[0016]图9A为上述优选实施例的整列机构动作的示意图。
[0017]图9B为上述优选实施例的整列机构动作的示意图。
[0018]图10为本专利技术一优选实施例的直立单元体的整列系统的立体图。
[0019]图11为上述优选实施例的直立单元体的整列系统动作的示意图。
[0020]图12为上述优选实施例的直立单元体的整列系统动作的示意图。
[0021]图13为上述优选实施例的直立单元体的整列系统动作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能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兹举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请参图1至图8所示,为本专利技术一优选实施例的直立单元体的整列机1,用以将多个直立单元体推挤靠拢,本实施例中的直立单元体以纸箱B为例,其包括有一控制器10、一机架20及一整列机构30。
[0023]所述机架20包括两个直立轨道,所述两个直立轨道于Z轴方向上延伸且彼此间隔一间距的设置于所述机架20上,于本实施例中,所述机架20的直立轨道包含两直立支架22及分别设置于两个直立支架22上的两个Z轴滑轨23,所述整列机构30可滑动的结合于Z轴滑轨23上,整列机构30包含Z轴移动单元、X轴移动单元以及Y轴移动单元,其中Z轴移动单元包含有第一皮带302、第一皮带轮303、Z轴驱动马达304及连杆305,所述多个第一皮带轮303以两个一组的方式分别设置在两直立支架22的上下两端,每一个第一皮带302绕过一组第一皮带轮303,设置于靠近机架20上方的两个第一皮带轮303通过所述连杆305连接一个Z轴驱动马达304,所述Z轴驱动马达304与所述控制器10电性连接且所述整列机构30固接于第一皮带302上,借此,所述Z轴驱动马达304受所述控制器10的控制并通过第一皮带轮303及第一皮带302带动所述整列机构30于Z轴滑轨23上移动,于其他实施例中,直立轨道的数量也可为一个,一样能达成限制所述整列机构于Z轴方向上移动的效果。另外,于实务上,直立轨道也可以是滑轨或是其他能达成限制所述整列机构于Z轴方向上移动的构件。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机架20还包含有链条24、滑轮25及配重机构26,所述滑轮25设置于所述机架20上,所述链条24绕过所述滑轮25后一端连接所述配重机构26,另一端连结于所述整列机构30,借此,可减轻Z轴驱动马达304的负载,并增加所述整列机构30于Z轴方向上的移动速度。
[0024]所述Z轴移动单元包括两个滑座301分别固接于两个条第一皮带302上,所述X轴移动单元包括有一桁架311、一齿条312、两个移动座313以及第一移动架314,所述桁架311固接所述两个滑座301,所述齿条312固接于所述桁架311的上端,所述桁架311上设置有一与X轴方向平行的滑轨315,所述两个移动座313可滑动地结合所述桁架311的滑轨315上,各个所述第一移动架314的一端连结一个对应的移动座313,所述X轴移动单元另包括有两个以马达为例的第一驱动单元316及两个齿轮317,所述两个驱动单元分别固定于一个移动座
313上,所述两个齿轮317与所述齿条312啮合,且每一个齿轮317由一个对应的第一驱动单元316驱使转动,所述两个第一驱动单元316与所述控制器10电性连接,如此一来,所述多个第一驱动单元316受所述控制器10的控制,驱动各个所述齿轮317于所述齿条312上转动以分别带动一个第一移动架314于X轴方向上移动,而在一水平面上对向移靠或是分开;其中所述两个第一移动架314受所述控制器10控制在X轴方向上对向分别移靠一第一距离d1及一第二距离d2,其中所述第一距离d1等于所述第二距离d2,于其他实施例中,使用者可因应不同的纸箱尺寸或是摆放位置通过所述控制器10控制所述两个第一驱动单元316分别带动所述两个移动座313在X轴方向上对向分别移靠不同的距离,其中所述第一距离d1大于或小于所述第二距离d2。
[0025]所述Y轴移动单元包括有四个第二移动架321,每一个第一移动架314上设置有一个平行于Y轴的第一滑轨315,所述多个第二移动架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立单元体的整列机,用以将多个直立单元体推挤靠拢,其包括有:一控制器;一机架,包括至少一个直立轨道;一整列机构,包括:一Z轴移动单元,包括至少一个滑座结合于所述机架的所述直立轨道且受所述控制器控制沿着所述直立轨道移动;一X轴移动单元,包括有两个第一移动架,所述两个第一移动架的一端连结所述至少一个滑座,且受所述控制器控制而在一水平面上对向移靠或是分开;一Y轴移动单元,包括有至少两个第二移动架与至少一个第一移动架连接,且所述至少两个第二移动架受所述控制器控制而在所述水平面上对向移靠或是分开;借此,通过所述两个第一移动架与所述至少两个第二移动架共同包围所述多个直立单元体,且控制所述两个第一移动架与所述至少两个第二移动架对向移靠而推挤所述多个直立单元体彼此靠拢,其中所述控制器能控制所述两个第一移动架及所述至少两个第二移动架在一水平面上同时对向移靠或是分开。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立单元体的整列机,其中,所述X轴移动单元包括两个第一驱动单元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多个第一驱动单元受所述控制器的控制分别带动一个第一移动架移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立单元体的整列机,其中,所述机架具有两个直立轨道,所述Z轴移动单元包括两个滑座;所述X轴移动单元包括一桁架连接所述两个滑座,以及两个移动座可滑动地结合所述桁架,各个所述第一移动架的一端连结一个对应的移动座,所述X轴移动单元另包括有至少一个齿条及两个齿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齿条固接于所述桁架,所述两个齿轮与所述齿条啮合,且每一个齿轮由一个对应的第一驱动单元驱使转动。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直立单元体的整列机,其中,所述Y轴移动单元的第二移动架的数量为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祐立罗浩诚陈景豪戴蔡乐
申请(专利权)人:赛柏投资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