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刷电机控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46840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刷电机控制器,属于电机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底座壳体,盖板壳体布设于底座壳体一侧且与底座壳体扣合相接,盖板壳体顶部布设有溢流口,溢流口上装配有测温继电器,导流腔布设于底座壳体底部一侧,导流腔内部转动布设有回转轴,回转轴上设有叶轮,排液腔与导流腔相连通,回转盖一端与回转轴相接,另一端转动贴合于排液腔内壁上,回转盖上布设有槽孔,主流管道一端周向布设于排液腔上并与排液腔相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布设于底座壳体一侧的导流组件,能够利用输入的绝缘油液驱动叶轮转动,从而控制流体周向脉冲输出至底座壳体腔体中,能够在对控制器芯板进行吸热降温的同时搅混油液,提高均匀散热,同时具有隔尘防潮抗氧化的效果。氧化的效果。氧化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刷电机控制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电机设备
,具体是涉及一种无刷电机控制器。

技术介绍

[0002]电机一般分为直流有刷电机和无刷电机,直流有刷电机的定子上安装有固定的主磁极和电刷,转子上安装有电枢绕组和换向器,无刷电机是使用电子设备,通过霍尔元件感知永磁体磁极的位置,适时切换线圈中电流的方向来驱动电机,消除了有刷电机的缺点,噪声更小寿命更长。
[0003]无刷电机的启动需要通过连接控制器对线圈电流方向进行控制,目前市面上现有的控制器都是通过散热鳍片进行风冷散热,在一些导热较差的工况下控制器芯板容易持续积热,并且控制器外置的鳍片不仅空间占用大,而且导热效果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刷电机控制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无刷电机控制器,包括底座组件,所述底座组件包括底座壳体和总线槽,所述底座壳体一侧装配有总线槽,且所述总线槽与底座壳体密封相接;
[0007]盖板组件,所述盖板组件包括盖板壳体、溢流口和测温继电器,所述盖板壳体布设于底座壳体一侧且与所述底座壳体扣合相接,所述盖板壳体顶部布设有溢流口,所述溢流口上装配有测温继电器,所述测温继电器用于测定所述底座壳体和盖板壳体内部的温度变化;
[0008]导流组件,所述导流组件包括导流腔、进液管道、回转轴和叶轮,所述导流腔布设于底座壳体底部一侧,且所述导流腔一端连通有进液管道,所述进液管道用于向导流腔中输入散热用的绝缘油,所述导流腔内部还转动布设有回转轴,所述回转轴上周向布设有若干的叶轮;
[0009]排液组件,所述排液组件包括排液腔、回转盖和槽孔,所述排液腔与所述导流腔相连通且所述回转轴贯穿所述导流腔并布设于排液腔中,所述回转盖一端与回转轴装配相接,另一端转动贴合于排液腔的内壁上,且所述回转盖上布设有槽孔;以及
[0010]出流管组,所述出流管组包括主流管道,所述主流管道一端周向布设于排液腔上并与排液腔相连通,且所述主流管道的末端周向布设于底座壳体中,用于向底座壳体中输出散热用绝缘油。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底座组件还包括:
[0012]装接口,所述装接口布设于底座壳体一侧且朝向所述盖板壳体一侧设置;以及
[0013]密封条,所述密封条靠近装接口一侧设置,用于密封连接所述底座壳体和盖板壳体。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底座组件还包括:
[0015]支架,所述支架固定布设于底座壳体中;以及
[0016]基板,固定装配于所述支架上,用于连接电机控制器的电路板,且所述若干的主流管道末端朝向基板一侧设置。
[0017]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盖板组件还包括:
[0018]装接槽,所述装接槽布设于盖板壳体一侧且朝向底座壳体一侧设置,用于装配连接所述底座壳体;以及
[0019]导出管,所述导出管布设于溢流口一端且与所述盖板壳体相连通,用于排出底座壳体和盖板壳体之间吸热后的绝缘油。
[0020]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导流组件还包括出液管道,所述出液管道布设于导流腔一端,且与所述叶轮匹配设置,以使所述进液管道中输入的绝缘油在驱动叶轮转动后从出液管道一侧输出。
[0021]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排液组件还包括回流口,所述回流口布设于排液腔一端,且与所述出液管道相连通,用于将所述导流腔中的绝缘油输出至排液腔中。
[0022]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出流管组还包括尾管,所述尾管布设于主流管道末端且倾斜布设于基板一侧,所述尾管末端朝向远离基板一侧设置。
[0023]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4]本专利技术通过布设于底座壳体一侧的导流组件,能够利用输入的绝缘油液驱动叶轮转动,从而控制流体周向脉冲输出至底座壳体腔体中,能够在对控制器芯板进行吸热降温的同时搅混油液,提高均匀散热,同时具有隔尘防潮抗氧化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提供的无刷电机控制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提供的无刷电机控制器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0027]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提供的无刷电机控制器中底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提供的无刷电机控制器中出流管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9]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提供的无刷电机控制器中排液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0]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提供的无刷电机控制器中排液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提供的无刷电机控制器中导流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2]附图标记:1

底座组件、101

底座壳体、102

装接口、103

密封条、104

总线槽、105

支架、106

基板、2

盖板组件、201

盖板壳体、202

装接槽、203

溢流口、204

导出管、205

测温继电器、3

导流组件、301

导流腔、302

进液管道、303

出液管道、304

回转轴、305

叶轮、4

排液组件、401

排液腔、402

回流口、403

回转盖、404

槽孔、5

出流管组、501

主流管道、502

尾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为更清楚地阐述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0034]请参阅图1

图7,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的无刷电机控制器,包括底座组件1,所述底座组件1包括底座壳体101和总线槽104,所述底座壳体101一侧装配有总线槽104,且所述总线槽104与底座壳体101密封相接;盖板组件2,所述盖板组件2包括盖板壳体201、溢流口203和测温继电器205,所述盖板壳体201布设于底座壳体101一侧且与所述底座壳体101扣合相接,所述盖板壳体201顶部布设有溢流口203,所述溢流口203上装配有测温继电器205,所述测温继电器205用于测定所述底座壳体101和盖板壳体201内部的温度变化;导流组件3,所述导流组件3包括导流腔301、进液管道302、回转轴304和叶轮305,所述导流腔301布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刷电机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无刷电机控制器包括:底座组件,所述底座组件包括底座壳体和总线槽,所述底座壳体一侧装配有总线槽,且所述总线槽与底座壳体密封相接;盖板组件,所述盖板组件包括盖板壳体、溢流口和测温继电器,所述盖板壳体布设于底座壳体一侧且与所述底座壳体扣合相接,所述盖板壳体顶部布设有溢流口,所述溢流口上装配有测温继电器,所述测温继电器用于测定所述底座壳体和盖板壳体内部的温度变化;导流组件,所述导流组件包括导流腔、进液管道、回转轴和叶轮,所述导流腔布设于底座壳体底部一侧,且所述导流腔一端连通有进液管道,所述进液管道用于向导流腔中输入散热用的绝缘油,所述导流腔内部还转动布设有回转轴,所述回转轴上周向布设有若干的叶轮;排液组件,所述排液组件包括排液腔、回转盖和槽孔,所述排液腔与所述导流腔相连通且所述回转轴贯穿所述导流腔并布设于排液腔中,所述回转盖一端与回转轴装配相接,另一端转动贴合于排液腔的内壁上,且所述回转盖上布设有槽孔;以及出流管组,所述出流管组包括主流管道,所述主流管道一端周向布设于排液腔上并与排液腔相连通,且所述主流管道的末端周向布设于底座壳体中,用于向底座壳体中输出散热用绝缘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刷电机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组件还包括:装接口,所述装接口布设于底座壳体一侧且朝向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倩严嫦薛菁雷国平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三峡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