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陡碎石土边坡生态修复结构体系及修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466122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陡碎石土边坡生态修复结构体系及修复方法。所述生态修复结构体系的边坡自上而下分为上部区域、中部区域和下部区域;所述上部区域自原地面线向外依次设有垫层和喷播面层,喷播面层由喷播方式形成,且面层内灌木籽和草籽;所述中部区域的坡面上开设有横向设置的排水沟以及多个穴,在穴内点播种植有灌木苗和草苗;所述下部区域具有大块石堆积层,在大块石堆积层上设有植生袋层,在植生袋层内扦插种植有藤本和灌木;所述下部区域的坡脚处设有横向设置的挡墙。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高陡边坡修复施工难、成效慢的问题。成效慢的问题。成效慢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陡碎石土边坡生态修复结构体系及修复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陡碎石土边坡生态修复结构体系及修复方法,属于边坡绿化、生态修复领域。

技术介绍

[0002]申请人开展了《南方山地风电场水土保持三同时管理体系及关键技术研究》立项、科学研究以及试验小区建设等工作,其中关键技术为高陡碎石填方边坡生态修复体系研究,针对风电场道路、风机平台开挖形成的高陡挂渣、碎石土边坡,研发综合的生态修复体系,控制坡面水土流失,最终达到挂渣边坡生态系统的自我维持和良性循环,并建立1处试验小区。
[0003]挂渣边坡是下游侧无挡护措施时回填的土石方沿着现状山体无序滚落形成了大面积的“黄色”块状、条状面源污染,俗称“黄鼻涕”,具体表现为石渣悬挂在山体上,挂渣边坡稳定性极差,挂渣体厚度为0.5

2m,长度为50m~200m,在降雨、人为扰动下,产生二次水土流失,对周边的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巨大。挂渣边坡的特点之一就是稳定性差,国内目前开展和研究边坡治理较分散,均未形成修复体系,而且方法比较单一,成本巨大,推广困难。<br/>[000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陡碎石土边坡生态修复结构体系,边坡长大于20m,坡度大于45度;其特征在于,所述边坡自上而下分为上部区域(1)、中部区域(2)和下部区域(3);所述上部区域(1)自原地面线(100)向外依次设有垫层和喷播面层,喷播面层由喷播方式形成,且面层内灌木籽和草籽;所述中部区域(2)的坡面上开设有横向设置的排水沟以及多个穴(24),在穴(24)内点播种植有灌木苗和草苗;所述下部区域(3)具有大块石堆积层,在大块石堆积层上设有植生袋层,在植生袋层内扦插种植有藤本和灌木;所述下部区域(3)的坡脚处设有横向设置的挡墙(300);其中:i.对于大于70度的边坡,所述垫层为加筋麦克垫,该加筋麦克垫通过伸入原地面线(100)内的锚杆锚固在上部区域(1);ii.对于70度以下的边坡,所述垫层为挂网,挂网通过伸入原地面线(100)内的锚杆或锚钉锚固在上部区域(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陡碎石土边坡生态修复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对于大于70度的边坡,所述喷播面层的厚度至少为8cm;对于70度以下的边坡,所述喷播面层的厚度至少为6c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陡碎石土边坡生态修复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穴(24)的数量为20

25个/平米;所述穴(24)的深度至少为8c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陡碎石土边坡生态修复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边坡长50m

200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陡碎石土边坡生态修复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墙(3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凌云杨乐李霸军周波刘会遵黄海帆周军军聂海龙肖逸颖杨汶东杨骥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桂阳新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