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湿地消落带生态修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452839 阅读:10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湿地消落带生态修复方法,属于湿地生态修复技术领域,能够筛选出适生植被对湿地消落带进行修复。所述修复方法包括:获取研究区域的地形数据和水文数据,根据地形数据和水文数据构建研究区域的二维水动力模型,并根据二维水动力模型构建水质模型;通过二维水动力模型和水质模型对研究区域在目标工况下的河流水动力变化情况与水质变化情况进行模拟,得到流场分布结果与水质变化结果;根据流场分布结果将研究区域的消落带划分为第一区段、第二区段与第三区段;根据流场分布结果和水质变化结果分别确定第一区段、第二区段和第三区段的修复植物。区段和第三区段的修复植物。区段和第三区段的修复植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湿地消落带生态修复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湿地消落带生态修复方法,属于湿地生态修复


技术介绍

[0002]湿地作为地球上三大生态系统之一,其对生态系统具有极高的服务价值,具体表现在净化水质、补给水源、调节气候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湿地生态修复,即对正在退化或有消失风险的湿地通过生态技术或是生态工程的建设进行修复或重建工作,使其还原到初始状态,主要包括其相关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恢复其原有的功能,使其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由于水利工程建设的影响,湿地生境淹没情况和水力条件发生改变,其水质和生态水量均会发生不可逆的变化,原生境的植被已经不再适宜生长,此时若不及时进行生态修复设计实施,必然会产生一系列严重的生态后果。
[0003]对湿地生态方面研究的主要类型有沼泽湿地、滨海湿地、湖泊湿地和人工湿地,其中大多数都是就滨海湿地退化过程、机理及其恢复措施所开展的应用和一些巧妙利用“自然力”恢复和营造生态化的湿地景观,在遵循自然规律的过程中采用人工湿地技术对流域内的水质及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同时满足空间、审美和生态文化建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湿地消落带生态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修复方法包括:获取研究区域的地形数据和水文数据,根据所述地形数据和所述水文数据构建所述研究区域的二维水动力模型,并根据所述二维水动力模型构建水质模型;通过所述二维水动力模型和所述水质模型对所述研究区域在目标工况下的河流水动力变化情况与水质变化情况进行模拟,得到流场分布结果与水质变化结果;根据所述流场分布结果将所述研究区域的消落带划分为第一区段、第二区段与第三区段;根据所述流场分布结果和所述水质变化结果分别确定所述第一区段、所述第二区段和所述第三区段的修复植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场分布结果包括所述研究区域正常蓄水时的水深数据;所述根据所述流场分布结果将所述研究区域的消落带划分为第一区段、第二区段与第三区段,具体包括:将所述研究区域的水深在6~10m范围内变化的区段划分为第一区段;将所述研究区域的水深在2~6m范围内变化的区段划分为第二区段;将所述研究区域的水深在0~2m范围内变化的区段划分为第三区段。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流场分布结果和所述水质变化结果分别确定所述第一区段、所述第二区段和所述第三区段的修复植物,具体包括:根据预设指标选取2~15种草本植物、2~10种灌木植物和1~5种乔木植物;所述预设指标包括是否为土著植物、是否为多年生植物、耐淹性和净水能力中的一种或多种;根据所述第一区段的水深数据选取2~6种所述草本植物作为所述第一区段的修复植物;根据所述第二区段的水深数据选取2~5种草本植物、1~3种灌木植物作为所述第二区段的修复植物;并根据所述第三区段的水深数据选取1~3种草本植物、2~6种灌木植物和1~3种乔木植物作为所述第三区段的修复植物;根据所述水质变化结果和每个区段的水深数据确定每个区段是否添加挺水植物作为修复植物。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质变化结果包括所述研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权全高少泽谢玉斌徐国鑫王浩肖瑜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省引汉济渭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