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尘式逆变焊接电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465140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逆变电源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防尘式逆变焊接电源,包括逆变电源、防护外壳、除尘机构、第一散热机构和第二散热机构,所述防护外壳位于逆变电源的外部,所述除尘机构位于防护外壳的内部,所述第一散热机构位于防护外壳的内部,所述第二散热机构位于防护外壳的外端。该防尘式逆变焊接电源,通过设置清洁刷,驱动电机带动传动轴、第一传动轮以及第三传动轮转动,在第一皮带和第二皮带的作用下,可以带动第二传动轮和第四传动轮转动,进而可以带动第一螺纹杆以及第二螺纹杆同步转动,可以带动两个螺纹块和清洁刷沿着两个螺纹杆左右移动,从而可以对逆变电源的上下两端和左右两端的灰尘进行清除,防止灰尘在逆变电源内部聚积。源内部聚积。源内部聚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尘式逆变焊接电源


[0001]本技术涉及逆变电源
,具体为一种防尘式逆变焊接电源。

技术介绍

[0002]利用晶闸管电路把直流电转变成交流电,这种对应于整流的逆向过程,定义为逆变。
[0003]在公开号为CN213754304U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逆变电源用的防护装置,解决了逆变电源数据线与连接口连接不稳定的问题,该专利中的逆变电源箱不具备同时散热和防尘除尘的功能,因此外部的灰尘从散热口进入装置内部,会造成灰尘的堆积,且散热的效率不高,容易毁坏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尘式逆变焊接电源,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在公开号为CN213754304U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逆变电源用的防护装置,解决了逆变电源数据线与连接口连接不稳定的问题,该专利中的逆变电源箱不具备同时散热和防尘除尘的功能,因此外部的灰尘从散热口进入装置内部,会造成灰尘的堆积,且散热的效率不高,容易毁坏装置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r/>[0007]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尘式逆变焊接电源,包括逆变电源(1)、防护外壳(2)、除尘机构(3)、第一散热机构(4)和第二散热机构(5),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外壳(2)位于逆变电源(1)的外部,所述除尘机构(3)位于防护外壳(2)的内部,所述第一散热机构(4)位于防护外壳(2)的内部,所述第二散热机构(5)位于防护外壳(2)的外端,所述第二散热机构(5)包括通风槽(501)和过滤网(502),所述通风槽(501)固定设置在防护外壳(2)的前后两端,所述过滤网(502)固定安装在通风槽(501)的内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尘式逆变焊接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机构(3)包括驱动电机(301)、传动轴(302)、第一传动轮(303)、第一皮带(304)、第二传动轮(305)、第一螺纹杆(306)、第三传动轮(307)、第二皮带(308)、第四传动轮(309)、第二螺纹杆(310)、第一螺纹块(311)、第二螺纹块(312)、第一清洁刷(313)、第二清洁刷(314)、集尘抽屉(315)和把手(316),所述驱动电机(301)固定安装在防护外壳(2)的左端,所述传动轴(302)固定安装在驱动电机(301)传动端的右端,所述第一传动轮(303)固定安装在传动轴(302)的外端,所述第一皮带(304)旋转连接在第一传动轮(303)的外端,所述第二传动轮(305)旋转安装在第一皮带(304)内端的前端,所述第一螺纹杆(306)固定安装在第二传动轮(305)的右端,所述第三传动轮(307)固定安装在传动轴(302)的外端,所述第三传动轮(307)位于第一传动轮(303)的左侧,所述第二皮带(308)旋转连接在第三传动轮(307)的外端,所述第四传动轮(309)旋转安装在第二皮带(308)内端的后侧,所述第二螺纹杆(310)固定安装在第四传动轮(309)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建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威尔达焊接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