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动力污水调节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463838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无动力污水调节池,包括调节池和外池,所述调节池内通过固定连接有隔水软膜,所述隔水软膜分隔所述调节池内部为污水区和清水区,所述调节池的一侧安装有第一连接头,所述第一连接头朝外的一端固定连通有连接管道,所述外池与所述调节池相对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连接头,所述第二连接头与所述连接管道的另一端相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在调节池内设隔水软膜,通过连接管道将外池与调节池联通,根据联通器的原理,保证调节池内水位的基本稳定,调节池出水无需提升泵,因此,减小了污水处理过程中的能耗,减小污水厂运行成本和设备投资,减小了污水厂运行成本和设备投资。和设备投资。和设备投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动力污水调节池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污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无动力污水调节池。

技术介绍

[0002]在污水处理领域,小规模污水处理设施原来越普遍,如农村污水处理站、旅游景区污水处理站、高速服务区污水处理站和间歇排放工厂等,小型污水处理站进水极不均匀,前端通常需要设置调节池调节进水水量,以减少后续处理工艺工段造成的冲击负荷。
[0003]现行的调节池运行机理,是污水通过重力流入,在调节池内经过水质、水量的均匀混合后,通过提升泵的作用排出,保证后续运行工艺中水质、水量的均匀稳定,这种调节池原理是通过水位的巨大变化实现均量,必须通过提升泵来实现污水处理中流量的调节,提升泵需全时段运行,能耗较大。而能耗是制约经济不发达地区农村污水处理运行的主要因素。因此,进一步减少污水处理厂的维护成本和运行能耗成本,是农村污水处理领域研究发展的重点方向,针对上述情况,现提出一种无动力污水调节池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无动力污水调节池,具有无需提升泵、减小污水厂运行成本和设备投资的特点。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无动力污水调节池,包括调节池和外池,所述调节池内通过固定连接有隔水软膜,所述隔水软膜分隔所述调节池内部为污水区和清水区,所述调节池的一侧安装有第一连接头,所述第一连接头朝外的一端固定连通有连接管道,所述调节池内设置有导流管,所述导流管的顶端和所述第一连接管道相连通,所述调节池与所述外池相对的一侧设置有进水管道,所述调节池的另一侧设置有出水管道,所述外池与所述调节池相对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连接头,所述第二连接头与所述连接管道的另一端相连接,所述外池与所述调节池相对的一侧设置有溢流管道,所述外池的另一侧设置有补水管道,所述补水管道上设置有补水阀门。
[0006]优选的,所述隔水软膜采用HDPE膜,所述隔水软膜为与所述调节池内壁防水密封粘接。
[0007]优选的,所述外池的池底高程不小于所述调节池出水管道高程,所述外池水位变化的容积加上调节池本身水位变化的容积不低于调节池有效容积。
[0008]优选的,所述连接管与所述调节池连通的位置比与所述外池连通的位置高,所述连接管道以不低于10%坡度的状态设置在所述调节池和所述外池之间,连接管道流速不高于0.5m/s。
[0009]优选的,所述外池水位与调节池液位相同且同步升降。
[0010]优选的,所述进水管道与所述出水管道的高差为0.5m

1.0m。
[0011]优选的,所述进水管道和所述出水管道均位于位于上部的所述污水区,所述第一连接头位于下部的所述清水区,所述进水管道的位置高于所述出水管道。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在调节池内设隔水软膜,通过连接管道将外池与调节池联通,根据联通器的原理,保证调节池内水位的基本稳定,调节池出水无需提升泵,因此,减小了污水处理过程中的能耗,减小污水厂运行成本和设备投资,减小了污水厂运行成本和设备投资。
附图说明
[0013]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剖视状态下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中:1、调节池;2、清水区;3、导流管;4、第一连接头;5、连接管道;6、第二连接头;7、外池;8、补水管道;9、补水阀门;10、溢流管道;11、进水管道;12、污水区;13、出水管道;14、隔水软膜。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0015]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无动力污水调节池,包括调节池1和外池7,所述调节池1内通过固定连接有隔水软膜14,所述隔水软膜14分隔所述调节池1内部为污水区12和清水区2,所述调节池1的一侧安装有第一连接头4,所述第一连接头4朝外的一端固定连通有连接管道5,所述调节池1内设置有导流管3,所述导流管3的顶端和所述第一连接管道5相连通,所述调节池1与所述外池7相对的一侧设置有进水管道11,所述调节池1的另一侧设置有出水管道13,所述外池7与所述调节池1相对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连接头6,所述第二连接头6与所述连接管道5的另一端相连接,所述外池7与所述调节池1相对的一侧设置有溢流管道10,所述外池7的另一侧设置有补水管道8,所述补水管道8上设置有补水阀门9。
[0016]具体的,所述隔水软膜14采用HDPE膜,所述隔水软膜14为与所述调节池1内壁防水密封粘接。
[0017]具体的,所述外池7的池底高程不小于所述调节池1出水管道13高程,所述外池7水位变化的容积加上调节池1本身水位变化的容积不低于调节池1有效容积。
[0018]具体的,所述连接管与所述调节池1连通的位置比与所述外池7连通的位置高,所述连接管道5以不低于10%坡度的状态设置在所述调节池1和所述外池7之间,连接管道5流速不高于0.5m/s。
[0019]具体的,所述外池7水位与调节池1液位相同且同步升降。
[0020]具体的,所述进水管道11与所述出水管道13的高差为0.5m

1.0m。
[0021]具体的,所述进水管道11和所述出水管道13均位于位于上部的所述污水区12,所
述第一连接头4位于下部的所述清水区2,所述进水管道11的位置高于所述出水管道13。
[0022]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实际安装中,调节池1和外池7均位于地下,地面高度超过补水管道8和进水管道11,但不超过调节池1和外池7的顶部,本专利技术在实际使用中能够根据污水的多少,自行调节,始终保持污水的正常流出,通过进水管道11可往调节池1内注入污水,当污水较多时,污水进入污水区12后,压迫隔水软膜14向下,从而使得清水区2内的清水通过导流管3道和连接管道5进入外池7,从而空出容积容纳更多的污水,当注入的污水较少时,在水压作用下,外池7内的清水从连接管道5和导流管3道进入调节池1,随着清水增多,隔水软膜14向上移动,使得污水能够正常的从出水口流出,方便进行后续处理,当清水区2的清水进入外池7后,外池7水位逐渐上升,当上升到最高水位时 ,清水会从溢流管道10排出,当外池7内的清水进入到清水区2后,外池7内水位逐渐下降,此时可通过开启补水阀门9,使得清水从补水管道8进入外池7,保证外池7内水位适当,补水阀门9可根据需要设置为自动阀门或手动阀门,如果补水阀门9为自动控制,则可在外池7内设置一个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在外池7内设置水位探测传感器,并与补水阀门9联动,在外池7内水位下降到一定高度时,补水阀门9自动开启,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动力污水调节池,包括调节池(1)和外池(7),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池(1)内通过固定连接有隔水软膜(14),所述隔水软膜(14)分隔所述调节池(1)内部为污水区(12)和清水区(2),所述调节池(1)的一侧安装有第一连接头(4),所述第一连接头(4)朝外的一端固定连通有连接管道(5),所述调节池(1)内设置有导流管(3),所述导流管(3)的顶端和所述第一连接管道(5)相连通,所述调节池(1)与所述外池(7)相对的一侧设置有进水管道(11),所述调节池(1)的另一侧设置有出水管道(13),所述外池(7)与所述调节池(1)相对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连接头(6),所述第二连接头(6)与所述连接管道(5)的另一端相连接,所述外池(7)与所述调节池(1)相对的一侧设置有溢流管道(10),所述外池(7)的另一侧设置有补水管道(8),所述补水管道(8)上设置有补水阀门(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动力污水调节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水软膜(14)采用HDPE膜,所述隔水软膜(14)为与所述调节池(1)内壁防水密封粘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殷世强朱新锋高宏斌顾效纲岳鹏旭王培豪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城建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