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薄涂高粘侧链含氟的聚丙烯酸酯压敏胶带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46282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压敏胶胶带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薄涂高粘侧链含氟的聚丙烯酸酯压敏胶带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制备聚丙烯酸酯;S2、制备薄涂高粘侧链含氟的聚丙烯酸酯压敏胶带;一方面,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薄涂高粘力、侧链含氟的聚丙烯酸酯压敏胶带及其制备方法;另一方面,由该方法制备的胶带具有涂胶厚度薄而常温18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薄涂高粘侧链含氟的聚丙烯酸酯压敏胶带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压敏胶胶带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薄涂高粘侧链含氟的聚丙烯酸酯压敏胶带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聚丙烯酸酯是由丙烯酸酯类单体之间,或与烯类单体之间,在引发剂存在下,经自由基聚合得到的一系列分子主链为C

C单键,侧链为极性基团的聚合物,属于典型的粘弹性材料,其可以制备成各种胶带,应用于不同领域。其中一个典型应用就是电子产品,如手机、平板电脑等相关零部件的组装。
[0003]当前电子产品趋于“更薄、更轻、更智能”发展,使得传统丙烯酸酯压敏胶带的宽度、厚度减小,导致其粘接性大打折扣,尤其是常温180
°
剥离力,通过调整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分子量、交联密度,可以一定程度上实现常温180
°
剥离力的提升,但却以损失内聚力为代价,以手机或电脑屏幕用一种包边遮光胶带为例,其剥离力要求如下:以25umPET为基材,上胶厚度10um,180
°
剥离力≥16N/25mm,且在70℃进行剥离测试时,破环类型应为界面破坏。当前国内市场流通的丙烯酸酯压敏胶很难满足此要求,仅有美国3M、日本日东电工等少数国外企业的产品能做到。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薄涂高粘侧链含氟的聚丙烯酸酯压敏胶带及其制备方法。
[0005]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薄涂高粘侧链含氟的聚丙烯酸酯压敏胶带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7]S1、制备聚丙烯酸酯:将溶剂、丙烯酸酯软单体、丙烯酸酯硬单体、丙烯酸酯功能单体、丙烯酸酯含氟丙烯酸酯单体、引发剂加入到反应容器中,升温到70℃

85℃,机械搅拌,反应5

10小时,得到聚丙烯酸酯;
[0008]S2、制备薄涂高粘侧链含氟的聚丙烯酸酯压敏胶带:称取步骤S1的制取的聚合物,加入固化剂,混合均匀,经涂布装置均匀涂布在25umPET膜上,干胶的厚度为10um,然后再经过80℃

120℃的程序升温装置烘烤2min,后期以60℃熟化三天,制得薄涂高粘侧链含氟的聚丙烯酸酯压敏胶带。
[0009]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在所述步骤S1中,所述溶剂为乙酸乙酯、甲苯中的一种或两种。
[0010]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在所述步骤S1中,所述丙烯酸酯软单体为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异辛酯、甲基丙烯酸十二烷基酯中的一种或几种。
[0011]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在所述步骤S1中,所述丙烯酸酯硬单体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乙酸乙烯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丙烯腈中的一种或几种。
[0012]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在所述步骤S1中,所述丙烯酸酯功能单体为丙烯酸、丙烯酸羟乙酯、丙烯酸羟丙酯、丙烯酸羟丁酯、丙烯酰胺中的一种或几种。
[0013]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在所述步骤S1中,所述丙烯酸酯含氟单体为全氟丙基丙烯酸酯、丙烯酸五氟苯酯、甲基丙烯酸六氟异丙酯、丙烯酸七氟丁酯、甲基丙烯酸八氟戊基酯、丙烯酸十二氟庚烷中的一种或几种。
[0014]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在所述步骤S1中,所述引发剂为过氧化苯甲酰、偶氮二异丁腈中的一种或两种。
[0015]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以丙烯酸酯聚合物的总质量计,在所述步骤S1中,所述溶剂的用量为50wt%

60wt%;丙烯酸酯软单体的用量为20wt%

40wt%;丙烯酸酯硬单体的用量为5wt%

20wt%;丙烯酸酯功能单体用量为1wt%

5wt%;含氟丙烯酸酯单体的用量为0.5wt%

5wt%,引发剂用量为0.3wt%

1.0wt%。
[0016]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在所述步骤S2、中,所述固化剂为乙酰丙酮铝、全醚化氨基树脂、多异氰酸酯中的一种或几种,其用量为体系质量总量的0.1%

0.5%。
[0017]一种薄涂高粘侧链含氟的聚丙烯酸酯压敏胶带,所述薄涂高粘侧链含氟的聚丙烯酸酯压敏胶带使用上述制备方法制得。
[001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9]本专利技术从分子结构设计出发,在聚丙烯酸酯分子结构中引入含氟侧链,降低丙烯酸酯聚合物的表面自由能,增加压敏胶对被粘基材的润湿性;同时由于氟原子小的原子半径和强电负性,其能与被粘物表面能形成强的分子间相互作用,从而赋予其高的180
°
剥离力。
具体实施方式
[0020]现在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以下实施例旨在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是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限定。
[0021]实施例1
[0022]聚丙烯酸酯的制备:
[0023]S1、向装有温度计、搅拌桨、回流冷凝管的四口烧瓶中加入50份乙酸乙酯,33份丙烯酸异辛酯,3份丙烯酸七氟丁酯,3份丙烯酸,1份丙烯酸羟乙酯,水浴升温至78℃左右,体系出现回流,保持30min,加入0.1份的过氧化苯甲酰,反应开始,聚合1h;
[0024]S2、补加0.1份过氧化苯甲酰,继续反应1h;
[0025]S3、加入10份甲基丙烯酸甲酯和0.1份过氧化苯甲酰,进行接枝反应,进行反应3h后,结束反应,得到固含量为50%的聚丙烯酸酯。
[0026]薄涂高粘胶带的制备:
[0027]称取S1制取的聚合物100份,加入异氰酸酯固化剂0.5份,混合均匀,经涂布装置均匀涂布在25umPET膜上,干胶厚度10um左右,然后再经过80℃

120℃程序升温装置烘烤2min,后期50℃熟化三天,制得薄涂高粘胶带。
[0028]实施例2
[0029]聚丙烯酸酯的制备:
[0030]S1、向装有温度计、搅拌桨、回流冷凝管的四口烧瓶中加入50份甲苯,31份丙烯酸
丁酯,5份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烷,3.5份甲基丙烯酸,0.5份丙烯酸羟丙酯,水浴升温至78℃左右,体系出现回流,保持30min,加入0.2份的偶氮二异丁腈,反应开始,聚合1h;
[0031]S2、补加0.1份偶氮二异丁腈,继续反应1h;
[0032]S3、加入10份醋酸乙烯酯和0.2份偶氮二异丁腈,进行接枝反应,进行反应3h后,结束反应,得到固含量为50%的聚丙烯酸酯。
[0033]薄涂高粘胶带的制备:
[0034]称取S1制取的聚合物100份,加入氮丙啶固化剂0.2份,混合均匀,经涂布装置均匀涂布在25umPET膜上,干胶厚度10um左右,然后再经过80℃

120℃程序升温装置烘烤2min,后期50℃熟化三天,制得薄涂高粘胶带胶带。
[0035]比较例1
[0036]聚丙烯酸酯的制备:
[003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薄涂高粘侧链含氟的聚丙烯酸酯压敏胶带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制备聚丙烯酸酯:将溶剂、丙烯酸酯软单体、丙烯酸酯硬单体、丙烯酸酯功能单体、丙烯酸酯含氟丙烯酸酯单体、引发剂加入到反应容器中,升温到70℃

85℃,机械搅拌,反应5

10小时,得到聚丙烯酸酯;S2、制备薄涂高粘侧链含氟的聚丙烯酸酯压敏胶带:称取步骤S1的制取的聚合物,加入固化剂,混合均匀,经涂布装置均匀涂布在25umPET膜上,干胶的厚度为10um,然后再经过80℃

120℃的程序升温装置烘烤2min,后期以60℃熟化三天,制得薄涂高粘侧链含氟的聚丙烯酸酯压敏胶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涂高粘侧链含氟的聚丙烯酸酯压敏胶带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1中,所述溶剂为乙酸乙酯、甲苯中的一种或两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涂高粘侧链含氟的聚丙烯酸酯压敏胶带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1中,所述丙烯酸酯软单体为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异辛酯、甲基丙烯酸十二烷基酯中的一种或几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涂高粘侧链含氟的聚丙烯酸酯压敏胶带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1中,所述丙烯酸酯硬单体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乙酸乙烯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丙烯腈中的一种或几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涂高粘侧链含氟的聚丙烯酸酯压敏胶带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1中,所述丙烯酸酯功能单体为丙烯酸、丙烯酸羟乙酯、丙烯酸羟丙酯、丙烯酸羟丁酯、丙烯酰胺中的一种或几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友池全超陈小聪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弘擎电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