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光伏、余热利用及蓄冷的燃气轮机进气冷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45975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光伏、余热利用及蓄冷的燃气轮机进气冷却系统,包括布置在余热锅炉尾部烟道的余热锅炉余热利用换热器和布置在燃气轮机进气模块通道中的燃气轮机进气换热器,所述余热锅炉尾部烟道与燃气轮机进气模块之间设置有电动制冷蓄冷器、电动加热器、热水型溴化锂制冷机及燃气轮机进气换热器循环水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环境温度偏低时,可利用光伏发电及余热锅炉排烟余热能量蓄冷;在环境温度偏高时,可利用光伏发电及余热锅炉排烟余热能量制冷,并结合蓄冷器蓄冷冷能对燃机进气进行冷却,从而使燃气轮机进气换热器出口空气温度保持在燃气轮机最佳进气温度点下,提高了机组运行效率及出力。了机组运行效率及出力。了机组运行效率及出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光伏、余热利用及蓄冷的燃气轮机进气冷却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燃气轮机联合循环机组节能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光伏、余热利用及蓄冷的燃气轮机进气冷却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燃气

蒸汽联合循环的效率高、运行灵活且污染物排放小,因此在国内外得到了大力发展;但是,在国内联合循环机组的发展存在诸多限制条件,主要限制因素在于我国是一个贫油、少气,且又是一个资源消耗较大的国家。因此,燃气、燃油的成本较国外富油、多气的国家显著偏高,从而间接导致联合循环机组的发电成本较高,在电力市场的竞争优势不足。
[0003]然而,由于联合循环的优点诸多,且在很多地区冷、热、电联供分布式能源系统的需求旺盛,从而有效促进了联合循环机组的蓬勃发展。尤其是通过合理的设计,将不可控的可再生能源、可控的发电机组、储能系统、燃气轮机等能源设备和各类负荷形成一个多能源综合供给系统,不仅能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同时能满足各类能源负荷需求,减小环境污染。
[0004]联合循环机组中的燃气轮机是一种以空气为运行工质的原动机,在运行过程中,通过让空气在压缩机中压缩、在燃烧室中混合燃料燃烧后产生高温高压燃气,经由燃气涡轮膨胀做功而产生动力。由于联合循环运行工质为空气,而且系统为开式循环,因此,机组整体输出功率及效率受大气条件的影响很大。
[0005]大量研究表明,在夏季高温运行环境条件下,由于燃气轮机进气温度显著升高,导致联合循环机组的效率及机组出力均显著下降。因此,在夏季温度偏高的地区,通过对燃气轮机设置进气冷却系统,可以有效提高联合循环机组的运行效率和提升机组出力。
[0006]然而,传统的制冷方式需要消耗大量的电力或者系统热量,增加了机组的实际运行成本,导致实际工程实施收益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为了克服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光伏、余热利用及蓄冷的燃气轮机进气冷却系统,利用本技术使机组具备直接冷却和蓄冷功能,在环境温度偏低时,可利用光伏发电及余热锅炉排烟余热能量蓄冷;在环境温度偏高时,可利用光伏发电及余热锅炉排烟余热能量制冷,并结合蓄冷器蓄冷冷能对燃机进气进行冷却,从而使燃气轮机进气换热器出口空气温度保持在燃气轮机最佳进气温度点下,提高了机组运行效率及出力。
[0008]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9]一种基于光伏、余热利用及蓄冷的燃气轮机进气冷却系统,包括布置在余热锅炉尾部烟道的余热锅炉余热利用换热器B和布置在燃气轮机进气模块通道中的燃气轮机进气换热器A,所述余热锅炉尾部烟道与燃气轮机进气模块之间设置有电动制冷蓄冷器D、电动
加热器E、热水型溴化锂制冷机F及燃气轮机进气换热器循环水箱I。
[0010]所述余热锅炉余热利用换热器B热水出口管道连接至电动加热器E,电动加热器E出口连接至热水型溴化锂制冷机F的溴化锂制冷机热源水进水阀门6,溴化锂制冷机热源水进水阀门6出口连接至溴化锂制冷机热源水进水口,换热后的冷水从溴化锂制冷机热源水出水口连接至余热锅炉余热利用循环泵G,泵G连接至余热锅炉余热利用循环泵出口阀门5,阀门5连接至余热锅炉余热利用换热器B热水进口。
[0011]从主机机力塔出口循环水管道上接出管道连接至热水型溴化锂制冷机冷却水进水阀门3,热水型溴化锂制冷机冷却水进水阀门3连接至溴化锂制冷机冷却水入口,溴化锂制冷机冷却水回水连接至溴化锂制冷机冷却水回水阀门4,溴化锂制冷机冷却水回水阀门4连接至主机机力塔入口循环水管道。
[0012]所述热水型溴化锂制冷机F的溴化锂制冷机冷冻水出口连接至电动制冷蓄冷器进口阀门2,电动制冷蓄冷器进口阀门2连接至电动制冷蓄冷器D冷水侧进口,电动制冷机出口换热后热水连接至电动制冷蓄冷器与热水型溴化锂制冷机间循环泵H,电动制冷蓄冷器与热水型溴化锂制冷机间循环泵H出口连接至热水型溴化锂制冷机F热水进口。
[0013]所述电动制冷蓄冷器D冷冻水出口连接至燃气轮机进气换热器循环水箱进水阀门1,燃气轮机进气换热器循环水箱进水阀门1出口连接至燃气轮机进气换热器循环水箱I,燃气轮机进气换热器循环水箱I出口连接至燃气轮机进气换热器循环泵J,燃气轮机进气换热器循环泵J出口连接至燃气轮机进气换热器A进口。
[0014]所述燃气轮机进气换热器A出口连接至电动制冷蓄冷器D热水侧进口。
[0015]所述电动制冷蓄冷器D上设置有光伏发电设备电力输出至电动制冷蓄冷器D开关S1,电动加热器E上设置有光伏发电设备电力输出至电动加热器E的开关S2,所述光伏发电设备电力输出至电动制冷蓄冷器D开关S1和光伏发电设备电力输出至电动加热器E的开关S2之间设置有光伏发电设备C。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7](1)采用基于光伏的电动加热器和余热锅炉余热利用相结合,显著提高溴化锂制冷机制冷效果,同时结合光伏驱动的电动制冷机有效降低了燃机进气温度,提高了机组在夏季高温环境下的发电功率及发电效率。
[0018](2)将蓄冷技术与混合制冷技术相结合,可在夏季高温环境条件下,实现联合循环机组全天候进气冷却系统的投运,确保机组始终运行在高效状态,显著提高机组全天候的带负荷能力。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一种基于光伏、余热利用及蓄冷的燃气轮机进气冷却系统示意图。
[0020]附图标记说明:
[0021]A

燃气轮机进气换热器;B

余热锅炉余热利用换热器;C

光伏发电设备;D

电动制冷蓄冷器;E

电动加热器;F

热水型溴化锂制冷机;G

余热锅炉余热利用循环泵;H

电动制冷蓄冷器与热水型溴化锂制冷机间循环泵;I

燃气轮机进气换热器循环水箱;J

燃气轮机进气换热器循环泵。
[0022]1‑
燃气轮机进气换热器循环水箱进水阀门;2

电动制冷蓄冷器进口阀门;3

溴化
锂制冷机冷却水进水阀门;4

溴化锂制冷机冷却水回水阀门;5

余热锅炉余热利用循环泵出口阀门;6

溴化锂制冷机热源水进水阀门。
[0023]S1

光伏发电设备电力输出至电动制冷蓄冷器D开关;S2

光伏发电设备电力输出至电动加热器E的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5]如附图1所示的一种基于光伏、余热利用及蓄冷的燃气轮机进气冷却系统,是在常规联合循环机组基础上增加模块1,模块1主要包括主设备、阀门或阀门组、开关、管道及附件:
[0026]如图1所示,模块1中主设备包括:
[0027]A

燃气轮机进气换热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光伏、余热利用及蓄冷的燃气轮机进气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布置在余热锅炉尾部烟道的余热锅炉余热利用换热器(B)和布置在燃气轮机进气模块通道中的燃气轮机进气换热器(A),所述余热锅炉尾部烟道与燃气轮机进气模块之间设置有电动制冷蓄冷器(D)、电动加热器(E)、热水型溴化锂制冷机(F)及燃气轮机进气换热器循环水箱(I)。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光伏、余热利用及蓄冷的燃气轮机进气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余热锅炉余热利用换热器(B)热水出口管道连接至电动加热器(E),电动加热器(E)出口连接至热水型溴化锂制冷机(F)的溴化锂制冷机热源水进水阀门(6),溴化锂制冷机热源水进水阀门(6)出口连接至溴化锂制冷机热源水进水口,换热后的冷水从溴化锂制冷机热源水出水口连接至余热锅炉余热利用循环泵(G),余热锅炉余热利用循环泵(G)连接至余热锅炉余热利用循环泵出口阀门(5),余热锅炉余热利用循环泵出口阀门(5)连接至余热锅炉余热利用换热器(B)热水进口。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光伏、余热利用及蓄冷的燃气轮机进气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从主机机力塔出口循环水管道上接出管道连接至溴化锂制冷机冷却水进水阀门(3),溴化锂制冷机冷却水进水阀门(3)连接至溴化锂制冷机冷却水入口,溴化锂制冷机冷却水回水连接至溴化锂制冷机冷却水回水阀门(4),溴化锂制冷机冷却水回水阀门(4)连接至主机机力塔入口循环水管道。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光伏、余热利用及蓄冷的燃气轮机进气冷却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东薛志恒刘世伟赵作让何欣欣郑少雄王亚生郭智杰宋厅韩宏孝贺超军石金库郝云生徐杰强罗俊然邱致猛牟忠庆何杰谢卫民罗勇梁万来王锐谢运明张金荣宋红娟周冠宇
申请(专利权)人:华能桂林燃气分布式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