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互联网的热电厂生产运营一体化智能管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24001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30 11: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热电厂管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互联网的热电厂生产运营一体化智能管理方法,包括:获取热电厂生产运营数据;基于热用户的用热需求数据和电用户的用电需求数据对机组进行负荷优化分配,基于负荷优化分配确定分配参数,基于分配参数对热电厂机组进行管理;在发生故障时,启用备用机组,基于压降法计算管路的阻力损失,基于焓降法确定能量损失,当阻力损失高于预设阻力损失阈值和/或能量损失高于预设能量损失阈值时对热用户进行分级管理。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供给侧和需求侧的不能进行精细化管理的问题,平衡电网负荷和热用户需求,在发生故障时,降低供热影响范围,实现节能降耗的优化控制。耗的优化控制。耗的优化控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互联网的热电厂生产运营一体化智能管理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热电厂管理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互联网的热电厂生产运营一体化智能管理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虽然我国供热规模不断扩大,供热能力和供热面积不断增长,供热方式日趋先进,但是我国供热系统总体运行效率不高,热损失大,供热可靠性不足,存在过热或欠热情况,传统运行过程中仍需要依靠有经验的人员参与,很少能实现热力站无人值守。整体的管理水平还不高,很少有供热系统能达到热源、热力站、用户联合调节的水平。
[0003]当前随着供热管道长距离输送技术的发展,热电厂供热半径越来越大,供热距离越来越长,热用户分布越来越分散,但是热电厂的热力生产与运营管理的模式基本停留传统阶段,实时性、经济性、抗扰性较差,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程度较低,供给侧和需求侧的精细化管理水平急待提升。最重要的是,一方面,热力生产缺乏预先的需求计划管理,热力供应对实时用户需求变化,在热电厂总输出一定的条件下,发电与热力生产容易相互影响,长时期不平衡,造成电网负荷和热用户需求的较大扰动。另一方面,缺乏应急处置技术手段,应急管理水平较低,即当热电厂机组或某条管网支线出现故障时,只能采用电话通知方式,无法立即切除非重要用户或转移热负荷,容易造成较大供热中断影响。
[0004]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急需结合互联网技术解决传统热网管理的弊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互联网的热电厂生产运营一体化智能管理方法,解决供给侧和需求侧的不能进行精细化管理的问题,平衡电网负荷和热用户需求,在发生故障时,降低供热影响范围,实现节能降耗的优化控制。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互联网的热电厂生产运营一体化智能管理方法,包括:获取热电厂生产运营数据,所述热电厂生产运营数据包括机组的发电数据与供热数据、热用户的用热需求数据、电用户的用电需求数据、设备运行数据和管网运行数据;基于热用户的用热需求数据和电用户的用电需求数据对机组进行负荷优化分配,基于负荷优化分配确定分配参数,基于分配参数对热电厂机组进行管理;基于管网运行数据确定管网是否发生故障,在发生故障时,启用备用机组,基于压降法计算管路的阻力损失,基于焓降法确定能量损失,当阻力损失高于预设阻力损失阈值和/或能量损失高于预设能量损失阈值时对热用户进行分级管理。
[000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基于热用户的用热需求数据和电用户的用电需求数据对机组进行负荷优化分配,包括:基于热用户的用热需求数据确定机组的供热数据,基于电用户的用电需求数据确定机组的供电数据;基于机组的供热数据和机组的供电数据确定机组负荷;基于机组负荷对机组进行优化分配。
[000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基于热用户的用热需求数据确定机组的供热数据,包括:获
取历史机组供热数据和历史热用户用热数据;基于历史机组供热数据和历史热用户用热数据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确定用热线性模型;基于用户的用热需求数据和用热线性模型确定机组的供热数据。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基于电用户的用电需求数据确定机组的供电数据,包括:获取历史机组供电数据和历史电用户用电数据;基于历史机组供电数据和历史电用户用电数据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确定用电线性模型;基于电用户的用电需求数据和用电线性模型确定机组的供电数据。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基于机组负荷对机组进行优化分配,包括:确定热电厂的机组的种类与数量,所述机组的种类包括燃机、抽凝式汽轮机和背压式汽轮机;基于机组负荷获取热电厂可组合工作的允许机组分配方案,并对所述允许机组分配方案进行损耗分析,确定损耗信息;基于最小损耗原则,对各所述允许机组分配方案的损耗信息进行优先级排序,选取损耗最小的允许机组分配方案作为最优负荷分配方案。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对所述允许机组分配方案进行损耗分析,确定损耗信息,包括:建立损耗模型,基于损耗模型对所述允许机组分配方案进行损耗分析,确定各所述允许机组分配方案的损耗信息。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建立损耗模型包括:定义输入层和输出层,选取燃机损耗、抽凝式汽轮机损耗和背压式汽轮机损耗作为输入变量,输入维数m=3;以损耗作为输出变量,输出维数n=1;选择隐层数和隐层单元数,采用单隐层,并根据穷举法确定隐层节点数为4。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阻力损失高于预设阻力损失阈值和/或能量损失高于预设能量损失阈值时对热用户进行分级管理,包括:基于阻力损失和能量损失确定故障影响范围;基于故障影响范围确定故障等级;对热用户发出供热故障通知,对热用户进行优先级分类,优先级由高到低包括热用户A、热用户B、热用户C,基于故障等级对热用户进行分级管理。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基于故障影响范围确定故障等级,包括:预先设定预设故障影响范围矩阵H0,设定H0=(H1,H2,H3,H4),其中,H1为第一预设故障影响范围,H2为第二预设故障影响范围,H3为第三预设故障影响范围,H4为第四预设故障影响范围,其中H1<H2<H3<H4;预先设定预设故障等级矩阵G0,设定G0=(G1,G2,G3,G4),其中,G1为第一预设故障等级,G2为第二预设故障等级,G3为第三预设故障等级,G4为第四预设故障等级,且G1<G2<G3<G4;
[0015]根据故障影响范围H与各预设故障影响范围之间的关系设定故障等级G:当H<H1时,选定所述第一预设故障等级G1作为故障等级G;当H1≤H<H2时,选定所述第二预设故障等级G2作为故障等级G;当H2≤H<H3时,选定所述第三预设故障等级G3作为故障等级G;当H3≤H<H4时,选定所述第四预设故障等级G4作为故障等级G。
[00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选定所述第一预设故障等级G1作为故障等级G时,优先对热用户A、热用户B进行供热,对热用户C进行降温供热;当选定所述第二预设故障等级G2作为故障等级G时,优先对热用户A、热用户B进行供热,中断热用户C的供热;当选定所述第三预设故障等级G3作为故障等级G时,优先对热用户A进行供热,对热用户B进行降温供热,中断热用户C的供热;当选定所述第四预设故障等级G4作为故障等级G时,优先对热用户A进行
供热,对热用户B进行短时中断供热,中断热用户C的供热。
[0017]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实现热电厂的集中动态平衡管理,实现节能降耗的优化控制及决策支持,提高供给侧和需求侧的精细化管理水平。可以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升热力企业的综合运营能力。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基于互联网的热电厂生产运营一体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互联网的热电厂生产运营一体化智能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热电厂生产运营数据,所述热电厂生产运营数据包括机组的发电数据与供热数据、热用户的用热需求数据、电用户的用电需求数据、设备运行数据和管网运行数据;基于热用户的用热需求数据和电用户的用电需求数据对机组进行负荷优化分配,基于负荷优化分配确定分配参数,基于分配参数对热电厂机组进行管理;基于管网运行数据确定管网是否发生故障,在发生故障时,启用备用机组,基于压降法计算管路的阻力损失,基于焓降法确定能量损失,当阻力损失高于预设阻力损失阈值和/或能量损失高于预设能量损失阈值时对热用户进行分级管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互联网的热电厂生产运营一体化智能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热用户的用热需求数据和电用户的用电需求数据对机组进行负荷优化分配,包括:基于热用户的用热需求数据确定机组的供热数据,基于电用户的用电需求数据确定机组的供电数据;基于机组的供热数据和机组的供电数据确定机组负荷;基于机组负荷对机组进行优化分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互联网的热电厂生产运营一体化智能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热用户的用热需求数据确定机组的供热数据,包括:获取历史机组供热数据和历史热用户用热数据;基于历史机组供热数据和历史热用户用热数据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确定用热线性模型;基于热用户的用热需求数据和用热线性模型确定机组的供热数据。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互联网的热电厂生产运营一体化智能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电用户的用电需求数据确定机组的供电数据,包括:获取历史机组供电数据和历史电用户用电数据;基于历史机组供电数据和历史电用户用电数据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确定用电线性模型;基于电用户的用电需求数据和用电线性模型确定机组的供电数据。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互联网的热电厂生产运营一体化智能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机组负荷对机组进行优化分配,包括:确定热电厂的机组的种类与数量,所述机组的种类包括燃机、抽凝式汽轮机和背压式汽轮机;基于机组负荷获取热电厂可组合工作的允许机组分配方案,并对所述允许机组分配方案进行损耗分析,确定损耗信息;基于最小损耗原则,对各所述允许机组分配方案的损耗信息进行优先级排序,选取损耗最小的允许机组分配方案作为最优负荷分配方案。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互联网的热电厂生产运营一体化智能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允许机组分配方案进行损耗分析,确定损耗信息,包括:建立损耗模型,基于损耗模型对所述允许机组分配方案进行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运明邹东赵作让刘海波宋厅韩宏孝郝云生何杰王锐张森浩
申请(专利权)人:华能桂林燃气分布式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