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自我放电功能的充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45954 阅读:1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属于电源充电装置范围的用于便携终端电源充电的一种具有自我放电功能的充电器。由安装于上述壳体上的电源连接部、充电部和充电端子组成。充电部的控制部判断充电端子与电池端子是否连接并进行调整,使通过电源连接部供应的外部电源充电到充电部,或是充电到终端电池;逆电流防止部防止通过充电端子向充电器方向流动的逆电流。本发明专利技术具备充电功能,可通过外部电源充电,利用充入的电为终端电池进行多次充电。从而实现使用便利性与功能性的最大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源充电装置范围,特别涉及用于便携终端电源充电的一种具有自我放电功能的充电器
技术介绍
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手机或PDA等便携终端(以下称终端)的使用日益普遍,这种便携终端最初曾仅仅用于传递语音,然而现在已经发展到可以传送文字信息和照片或活动影像等图像信息形态。最近,已经出现了能够拍摄活动影像、接收TV电波进行收看的产品。然而,虽然可以利用提供上述多种功能的终端使用多种服务,但在具有这一优点的同时,由于终端耗电增大,电池迅速放电,需要频繁充电。可是,原来提供的充电器必须在有外部电源的场所才能使用,不仅电池充电受到限制,而且,把充电器与外部电源连接起来的插头通过电线安装于充电器的壳体,从而给充电器的携带造成极大不便。另外,由于上述原因,需要携带多个备用电池,每当正在使用的电池放电时,更换为新电源,这种方式也不尽如人意。所以,用户必须时常注意电池的剩余电量,并经常经历因电池不足而导致终端断电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自我放电功能的充电器,其特征是包括如下几个部分壳体,它构成充电器外形;电源连接部,它安装于上述壳体上,以便与外部电源连接;充电部,它利用通过上述电源连接部供应的外部电源进行充电;充电端子,它安装于上述壳体上,与上述电池的端子连接,利用通过上述电源连接部供应的外部电源或上述充电部中已充入的电向终端电池充电;控制部,它判断上述充电端子与上述电池端子是否连接并进行调整,使通过上述电源连接部供应的外部电源充电到上述充电部,或是充电到上述终端电池;逆电流防止部,它防止通过上述充电端子向充电器方向流动的逆电流。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具有自我充电功能的充电器的结构简单,便于携带,同时可以无需外部电源的帮助,利用自身充入的电多次为终端电池充电;另外是具有在接受外部电源供应的同时,利用供应的外部电源对终端电池进行充电的功能,因此,不论是在安装有外部电源的场所还是没有外部电源的场所,都能够利用充入的电为终端电池进行多次充电,从而实现使用便利性与功能性的最大化。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具有自我放电功能的充电器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2是图1实施例的充电器的内部电流流动的框图*附图主要部分的符号说明*1充电器 10壳体12电源连接部 14充电部16充电端子18控制部20逆电流防止部22AC/DC转换部30电池32端子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自我放电功能的充电器。下面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予以详细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具有自我放电功能的充电器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图,图2是图1实施例的充电器的内部电流流动的框图。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具有自我放电功能的充电器1由壳体10、电源连接部12、充电部14、控制部18、充电端子16以及逆电流防止部20构成。壳体10是构成充电器1外形的部分,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0采用矩形盒状结构,这种壳体除了矩形盒状以外,当然也可以采用多种形状。电源连接部12用于连接到外部电源并接受外部电源供应,这里所说的外部电源主要是指在家庭或办公室等墙面埋入安装的电源插座。而且,电源连接部12最好不具有安装到壳体10外部的电线,而采用直接结合于壳体10的结构,以提供便携性。另外,作为这种电源连接部12,最好采用常用的插头形态。充电部14用于把通过电源连接部12供应的外部电源充电到充电器1的内部,如上充电到充电部14的电源的用途是根据需要供应给终端的电池30,使电池30充电。充电端子16用于与终端电池30连接,使电池30充电,即,充电端子16起到把充电部14事先充入的电或通过电源连接部12供应的外部电源充电到终端电池30的通路作用。控制部18的功能是判断充电器1的充电端子16与电池端子32是否连接,根据判断结果进行控制,使通过电源连接部12供应的外部电源充电到充电器1的充电部14或充电到终端的电池30。即,如果判断认为电池30的端子32连接到充电器1的充电端子16,控制部18使充电器1的充电部14中充入的电流流入充电端子16,使终端电池30充电。另外,如果判断认为电池30的端子32未连接到充电器1充电端子16,控制部18则使通过电源连接部12供应的外部电源供应给充电部14,实现充电部14的充电。逆电流防止部20位于利用充电端子16连接的充电器1的充电电源的线路上,这种逆电流防止部20用于防止电源在向充电器1内部逆流的同时可能发生的充电器过热现象或功能丧失。另外,通过电源连接部12供应的外部电源大部分是交流电源,所以,最好追加安装一个可以把通过电源连接部12供应的外部电源转换成直流电源的AC/DC转换部22。另外,最好在连接控制部18和充电部14以及逆电流防止部20的电路上构成充电辅助电路和放电保护电路,提高充电器结构及功能上的稳定性。另外,为了连接充电端子与电池端子而把上述电池结合于充电器的结构可以采用多种形态,在本实施例中省略具体说明。下面参照图2,以充电器电源连接部连接到外部直流电源的状态为例,说明具有上述构成的充电器内部的电流流动及动作步骤。首先,把电源连接部12连接到外部的电源插座(图中未标出),于是,外部交流电源供应给充电器,同时,在AC/DC转换部22中完成直流转换。而且,控制部18判断是否处于电池30的端子32连接到充电器1的充电端子16的状态。此时,如果控制部18的判断结果是电池30端子32已连接到充电器1的充电端子16,那么,控制部18使供应给充电器1的电源向与充电端子16连接的线路方向流动,完成对终端电池30的充电动作。另外,如果控制部18的判断结果是电池30的端子32未连接到充电器1充电端子16,那么,控制部18使供应给充电器的电流向连接到充电器1的充电部14的线路方向流动,完成对充电部14的充电动作。而且,充电器1在不把电源连接部12连接到外部电源的状态下,由于充电部14自身已经充入了既定的电,在这种状态下,即使没有外部电源的帮助,也可以利用自身充的电为终端的电池进行一定次数的充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自我放电功能的充电器,其特征是包括如下几个部分:壳体,它构成充电器外形;电源连接部,它安装于上述壳体上,以便与外部电源连接;充电部,它利用通过上述电源连接部供应的外部电源进行充电;充电端子,它安装于上 述壳体上,与上述电池的端子连接,利用通过上述电源连接部供应的外部电源或上述充电部中已充入的电向终端电池充电;控制部,它判断上述充电端子与上述电池端子是否连接并进行调整,使通过上述电源连接部供应的外部电源充电到上述充电部,或是充电到上 述终端电池;逆电流防止部,它防止通过上述充电端子向充电器方向流动的逆电流。

【技术特征摘要】
KR 2004-1-29 10-2004-00057881.一种具有自我放电功能的充电器,其特征是包括如下几个部分壳体,它构成充电器外形;电源连接部,它安装于上述壳体上,以便与外部电源连接;充电部,它利用通过上述电源连接部供应的外部电源进行充电;充电端子,它安装于上述壳体上,与上述电池的端子连接,利用通过上述电源连接部供应的外部电源或上述充电部中已充入的电向终端电池充电;控制部,它判断上述充电端子与上述电池端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文柄植
申请(专利权)人:乐金电子中国研究开发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