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灵活调整的污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45914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可灵活调整的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新型厌氧反应池、沿所述新型厌氧反应池依次连接的新型缺氧反应池、新型好氧反应池、新型生化沉淀池,所述新型厌氧反应池内部设有第一曝气装置,所述新型缺氧反应池内设有第二曝气装置与第一空气负压装置,第一曝气装置与第二曝气装置用于保障池内活性污泥搅拌与完全混合,所述新型好氧反应池内部设有用于保障池内溶解氧浓度的第三曝气装置,所述新型生化沉淀池内部设置有用于保障池内污泥不发生厌氧和缺氧现象的第四曝气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经常出现项目运营与调试阶段污水处理厂实际进水水质与设计不符时运行矛盾以及污水处理厂运行时出现部分指标超标时的调整与恢复难题。与恢复难题。与恢复难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灵活调整的污水处理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可灵活调整的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城镇生活、农村、工业污水污染负荷中污染物种种类的复杂化,经常出现项目运营与调试阶段污水处理厂实际进水水质与设计不符时运行矛盾以及污水处理厂运行时出现部分指标超标时的调整与恢复难题,污水处理厂目前国内用于污水处理的技术,主要有A2O处理工艺、厌氧AO处理工艺、缺氧AO处理工艺和其它处理工艺,这些工艺的内外回流均为指定性的,功能区建设完成后无法进行调整,工艺线路无法进行调整,均需要推流器、潜水搅拌器、刮泥机、吸泥机、内回流泵、外回流泵。
[0003]尽管采用传统工艺路线,导致工艺路线功能存在单一性,不利于运行的调试与后期运行调整,运行能耗高,维修率高,故选择适应范围窄,因此,本技术提出一种可灵活调整的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可灵活调整的污水处理装置,解决经常出现项目运营与调试阶段污水处理厂实际进水水质与设计不符时运行矛盾以及污水处理厂运行时出现部分指标超标时的调整与恢复难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灵活调整的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新型厌氧反应池、沿所述新型厌氧反应池依次连接的新型缺氧反应池、新型好氧反应池、新型生化沉淀池,所述新型厌氧反应池内部设有第一曝气装置,所述新型缺氧反应池内设有第二曝气装置与第一空气负压装置,第一曝气装置与第二曝气装置用于保障池内活性污泥搅拌与完全混合,所述新型好氧反应池内部设有用于保障池内溶解氧浓度的第三曝气装置,还设置有第二空气负压装置,所述新型生化沉淀池内部设置有用于保障池内污泥不发生厌氧和缺氧现象的第四曝气装置,还设置有第三空气负压装置,所述第三空气负压装置通过管道与新型厌氧反应池、新型缺氧反应池、新型好氧反应池相通,第二空气负压装置通过管道与新型厌氧反应池前端、所述新型缺氧反应池前端、所述新型好氧反应池前端相通,所述第一空气负压装置通过管道与新型厌氧反应池前端相通。
[0006]进一步的,所述新型生化沉淀池采用高固体通量。
[000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曝气装置、第二曝气装置以及第四曝气装置内部孔径为2~3mm,呈5~10孔/米分布,所述第三曝气装置内部孔径为1.5~2mm,呈2000~3000孔/米分布。
[0008]进一步的,所述新型厌氧反应池内部溶解氧浓度在0~0.2mg/L之间,新型缺氧反应池内部溶解氧浓度在0.2~0.5mg/L之间,新型好氧反应池内部溶解氧浓度在2~4mg/L之间。
[000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曝气装置、第二曝气装置、第三曝气装置以及第四曝气装置均
采用TPU树脂软管制成。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曝气装置、第二曝气装置、第三曝气装置、第四曝气装置、第一负压装置、第二负压装置以及第三负压装置均与控制器相连。
[0011]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器型号为S7

200smart或S7

1200。
[0012]本技术的污水处理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包括:
[0013]1、本技术通过多个反应池相互连通,解决了项目运营与调试阶段污水处理厂实际进水水质与设计不符时运行矛盾以及污水处理厂运行时出现部分指标超标时的调整与恢复难题。
[0014]2、本技术第一曝气装置、第二曝气装置、第三曝气装置、第四曝气装置采用专用TPU树脂软管,低通气量,单管单控,方便调整溶解氧浓度,可不停产更换及检修。
[0015]3、本技术第一负压装置、第二负压装置以及第三负压装置以空气为动力源可实现污泥的内外回流和混合液大比例循环稀释,一气两用,效率高,节省能耗,取消了水下推流器、回流泵等动力设备,省去了大量的动力设备维护维修费用和工作量,降低了污水处理厂设备事故率。
[0016]4、本技术新型生化沉淀池采用高固体通量,高表面负荷及一体化结构设计,以实现高污泥浓度运行及污泥无动力全回流,可省去刮泥机,回流泵等设备。
附图说明
[0017]参照附图来说明本技术的公开内容。应当了解,附图仅仅用于说明目的,而并非意在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用于指代相同的部件。其中:
[0018]图1示意性显示了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一种可灵活调整的污水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标号:1

新型厌氧反应池;2

第一曝气装置;3

新型缺氧反应池;4

第二曝气装置;5

第一空气负压装置;6

新型好氧反应池;7

第三曝气装置;8

第二空气负压装置;9

新型生化沉淀池;10

第四曝气装置;11

第三空气负压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容易理解,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在不变更本技术实质精神下,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可以提出可相互替换的多种结构方式以及实现方式。因此,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以及附图仅是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示例性说明,而不应当视为本技术的全部或者视为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限定或限制。
[0021]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结合图1示出。一种可灵活调整的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新型厌氧反应池1、沿新型厌氧反应池1依次连接的新型缺氧反应池3、新型好氧反应池6、新型生化沉淀池9,新型厌氧反应池1内部设有第一曝气装置2,新型缺氧反应池3内设有第二曝气装置4与第一空气负压装置5,第一曝气装置2与第二曝气装置4用于保障池内活性污泥搅拌与完全混合,新型好氧反应池6内部设有用于保障池内溶解氧浓度的第三曝气装置7,还设置有第二空气负压装置8,新型生化沉淀池9内部设置有用于保障池内污泥不发生厌氧和缺氧现象的第四曝气装置10,还设置有第三空气负压装置11,第三空气负压装置11通
过管道与新型厌氧反应池1、新型缺氧反应池3、新型好氧反应池6相通,第二空气负压装置8通过管道与新型厌氧反应池1前端、新型缺氧反应池3前端、新型好氧反应池6前端相通,第一空气负压装置5通过管道与新型厌氧反应池1前端相通。
[0022]新型生化沉淀池采用高固体通量,固体通量为,单位时间单位面积承受固体质量,前面加了一个“高”字,代表着相比于其他工艺,此处沉淀池的固体通量更高一些,第一曝气装置2、第二曝气装置4以及第四曝气装置10内部孔径为2~3mm,呈5~10孔/米分布,第三曝气装置7内部孔径为1.5~2mm,呈2000~3000孔/米分布,通过对不同孔径内径及分布设计,在进行使用时,控制反应池内部溶解氧浓度,使新型厌氧反应池1内部溶解氧浓度在0~0.2mg/L之间,新型缺氧反应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灵活调整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新型厌氧反应池(1)、沿所述新型厌氧反应池(1)依次连接的新型缺氧反应池(3)、新型好氧反应池(6)、新型生化沉淀池(9),所述新型厌氧反应池(1)内部设有第一曝气装置(2),所述新型缺氧反应池(3)内设有第二曝气装置(4)与第一空气负压装置(5),第一曝气装置(2)与第二曝气装置(4)用于保障池内活性污泥搅拌与完全混合,所述新型好氧反应池(6)内部设有用于保障池内溶解氧浓度的第三曝气装置(7),还设置有第二空气负压装置(8),所述新型生化沉淀池(9)内部设置有用于保障池内污泥不发生厌氧和缺氧现象的第四曝气装置(10),还设置有第三空气负压装置(11);所述第三空气负压装置(11)通过管道与新型厌氧反应池(1)、新型缺氧反应池(3)、新型好氧反应池(6)相通,第二空气负压装置(8)通过管道与新型厌氧反应池(1)前端、所述新型缺氧反应池(3)前端、所述新型好氧反应池(6)前端相通,所述第一空气负压装置(5)通过管道与新型厌氧反应池(1)前端相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灵活调整的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曝气装置(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元杰陈筠曹平
申请(专利权)人:水净缘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