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定港专利>正文

采用非接触感应电源的发光/显示装置及其应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45884 阅读:1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采用非接触感应电源的发光装置,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应用非接触感应的方式传送发光元件发光时或显示时所需的电力,使发光装置所安装的物体以免接电源线、也不用安装电池。一种采用非接触感应电源的发光/显示装置,该装置包括发射电路和接收电路两个部分,其中发射电路进一步包括发射线圈,发射电路设置在具有外接电源的座体中,并可发射交流信号至接收电路;接收电路进一步包括接收线圈和发光元件,该接收电路可以整体地安装到待显示物上,并接收发射电路所发射出来的交流信号转换成电能,来驱动发光元件。具有免安装电池及密封产品的优点,使产品更加美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申请涉及一种采用非接触感应电源的发光装置,具体地来说,是涉及一种应用非接触感应的方式传送发光元件发光时或显示时所需的电力,使发光装置所安装的物体以免接电源线、也不用安装电池。
技术介绍
在现代社会中,一件物品的价值,除了功能、价格及其实用性之外,在视觉上的效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为了使一件物品具有视觉上美观的效果,在已有的技术中会在待显示物的底部加装发光装置,由于光线的投射使待显示的物品具有视觉上美观的效果。如图1中所示,于待显示物10(图1中之待显示物10为一高脚杯)的底部设有空腔11,在空腔11内部设置有通常所用的发光装置20,借助待显示物10的底盖12将通常所用的发光装置20固定于待显示物10的底部空腔11内。在上述的发光装置20中,其主要结构是将发光二极管21及电池22设置在电路板23上,其中发光二极管21是由电池22来供电,以便发光并照射到待显示物10上,使待显示物在视觉上更加美观。由于使用传统的发光装置20使用时,需要采用电池22或外接电源线才可持续供给电路板23上的发光二极管21发光所需的电力,在使用外接电源线时,会因线材长度上的限制,使待显示物10的可动范围受到限制,使得待显示物10在使用上不方便也不美观。虽然使用电池22来代替电源线供给电力可避免待显示物10的移动范围受限制,却增加了待显示物10的重量;此外,当电池22的电力耗尽时,就无法继续提供发光二极管21的发光所需的电,此时需要进行电池22的更换,造成程序不但复杂且使用上不便,实为目前使用上之诟病。还有诸如MP3播放器(MP3 PLAYER)等小型可携式电子装置,若安装电池,会使有产品无法密封以及需更换电池的麻烦,若使用插接端子充电,又会有插接端子暴露在外,容易氧化及接触不良或短路等现象,所以上述装置有改进的必要。本申请人鉴于上述的种种问题,并在从事该项产品的研究、设计、制造等方面积累了丰硕的经验,积极投入大量心血及精力加以研创,终于成功的开发本申请的‘采用非接触感应电源的发光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采用非接触式感应电源的发光装置,该装置能够以无线的方式传输电能;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采用带有非接触感应电源的发光装置,该装置不需要更换电池,还可以维持其发光状态;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应用于射频辨识系统中,采用非接触感应电源的发光装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采用非接触感应电源的发光装置,使用该装置的物体可以完全密封,还可以避免使用传统的暴露在外的插接端子,防止其氧化及接触不良或短路等。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采用非接触感应电源的发光装置,其包括接收电路及发射电路,其中接收电路进一步包括有接收线圈和发光元件,并整合于电路板上之后安装到待显示物上,发射电路则进一步包括有发射线圈,并设置在连接有电源的座体上。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采用非接触感应电源的发光装置,其中当待显示物置于座体上时,座体上的发射电路会发射交流信号至待显示物的接收电路,由接收电路转换成发光元件发光,或者转换成发光元件所需的电力,使该发光装置所安装的待显示物上得以免接电源线及安装电池。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非接触感应电源的发光装置,其中接收电路进一步包括有控制电路及充电电池,多余的电力可自动由充电电池加以蓄电,使用在诸如MP3播放器(MP3 PLAYER)等小型可携式电子装置时,具有免安装电池及密封产品的优点。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采用非接触感应电源的发光装置,该装置包括发射电路和接收电路两个部分,其中发射电路进一步包括发射线圈,发射电路设置在具有外接电源的座体中,并可发射交流信号至接收电路;接收电路进一步包括接收线圈和发光元件,该接收电路可以整体地安装到待显示物上,并接收发射电路所发射出来的交流信号转换成电能,来驱动发光元件;使得待显示物可以免接电源线或安装电池。发射电路进一步包括有电源电路、振荡电路、驱动电路、发射端谐振电路,振荡电路所产生的信号经过驱动电路放大后,传至发射端谐振电路谐振在经发射线圈将交流信号发射出去;接收电路内进一步包括接收端谐振电路和整流电路,接收线圈接收到的交流信号经接收端谐振电路谐振后,再传至整流电路整流,最后传给发光元件。发射电路中的振荡电路为可调整频率的振荡电路,并且还包括反馈电路和微处理器;反馈电路将发射线圈所发射的交流信号反馈至微处理器中,从而得以改变可调整频率的振荡电路的振荡频率,以取得最佳谐振品质。接收电路进一步包括控制电路和充电电池,控制电路将整流后的电分别传至发光元件和充电电池中。发射电路内进一步设有第一信号处理单元;接收电路则对应设置第二调制电路及第二信号处理单元,并配合控制电路内的微处理器,使待显示物得以传送数据资料到座体上。发射电路内进一步设有第一调制电路和第一信号处理单元;接收电路则对应设置第二调制电路和第二信号处理单元,并配合控制电路内的微处理器,使待显示物与座体间得以相互传送及接收数据资料,其中发光元件至少包括发光二极管或显示部件。还可以在接收电路上设置有开关。安装接收电路的待显示物为射频辨识系统的感应卡,安装发射电路的是对应于感应卡的射频辨识系统主机的座体。接收电路安装于摄影机或麦克风中,发射电路安装于相应的主机中作为座体。接收电路安装于待显示物中,作为射频辨识系统的目标物;发射电路安装于座体中,作为与目标物对应的射频辨识系统的主机。射频辨识系统的目标物至少包括感应卡、晶片卡或者悠游卡。一种安装有采用非接触感应电源发光装置的待显示物,其中所述的待显示物可以是任何玻璃器皿、压克力玻璃、透明的展示座、饰品或小型可携式电器。该装置以无线的方式传输电能,使得待显示物完整、美观、耐用而且更卫生,避免了更换电池、拖拽电源线的麻烦,可以应用于器物展示及射频辨识系统等多个领域。附图说明图1为传统应用发光装置的分解图;图2所示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分解图;图3所示为图2中电路板及线圈的发大示意图;图4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电路第一实施例的框图;图5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电路第二实施例的框图;图6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电路第三实施例的框图;图7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用作射频辨识系统(RFID)的电路框图;图8所示为本专利技术使用状态的示意图;图9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另一使用状态的示意图;图10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另一使用状态的示意图;图1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另一使用状态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为了能更清楚地描述本专利技术,鉴于所采用的电路都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知的电路,在此就不再对电子电路详述,下面结合实施例对其结构组成,以及整体运作方式作说明如下如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采用非接触感应电源的发光装置的主要结构包括有一发射电路30及一接收电路40,其中接收电路40进一步包括有接收线圈41并另接有一发光元件50,并且接收线圈41和发光元件50整合于一电路板上,容置于一待显示物10(这里所给出的待显示物为一个高脚杯)的底部。所述的发射电路30设置在座体60内,座体60外接有电源线61,当待显示物10置于座体60上时,发射电路30将电源电能转换成交流信号,凭借感应的方式将交流信号发送至接收电路40,通过接收电路40将交流信号转换成发光元件50发光,或转换为发光元件50发光时所需的电力。因此当待显示物10置于座体60上时,即可使该发光装置自动发光或者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采用非接触感应电源的发光/显示装置,该装置包括发射电路和接收电路两个部分,其中: 发射电路进一步包括发射线圈,发射电路设置在具有外接电源的座体中,并可发射交流信号至接收电路;接收电路进一步包括接收线圈和发光元件,该接收电 路可以整体地安装到待显示物上,并接收发射电路所发射出来的交流信号转换成电能,来驱动发光元件;使得待显示物可以免接电源线或安装电池。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采用非接触感应电源的发光/显示装置,该装置包括发射电路和接收电路两个部分,其中发射电路进一步包括发射线圈,发射电路设置在具有外接电源的座体中,并可发射交流信号至接收电路;接收电路进一步包括接收线圈和发光元件,该接收电路可以整体地安装到待显示物上,并接收发射电路所发射出来的交流信号转换成电能,来驱动发光元件;使得待显示物可以免接电源线或安装电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采用非接触感应电源的发光/显示装置,其中发射电路进一步包括有电源电路、振荡电路、驱动电路、发射端谐振电路,振荡电路所产生的信号经过驱动电路放大后,传至发射端谐振电路谐振在经发射线圈将交流信号发射出去;接收电路内进一步包括接收端谐振电路和整流电路,接收线圈接收到的交流信号经接收端谐振电路谐振后,再传至整流电路整流,最后传给发光元件。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采用非接触感应电源的发光/显示装置,其中发射电路中的振荡电路为可调整频率的振荡电路,并且还包括反馈电路和微处理器;反馈电路将发射线圈所发射的交流信号反馈至微处理器中,从而得以改变可调整频率的振荡电路的振荡频率,以取得最佳谐振品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采用非接触感应电源的发光/显示装置,其中接收电路进一步包括控制电路和充电电池,控制电路将整流后的电分别传至发光元件和充电电池中。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采用非接触感应电源的发光/显示装置,其中接收电路进一步包括控制电路和充电电池,控制电路将整流后的电分别传至发光元件和充电电池中。6.根据权利要求1、2或4所述采用非接触感应电源的发光/显示装置,其中发射电路内进一步设有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定港林荣聪
申请(专利权)人:张定港林荣聪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