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多溶胀层的耐高温高溶胀倍率的溶胀胶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457124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多溶胀层的耐高温高溶胀倍率的溶胀胶带,包括相互复合的基材层和胶黏层;基材层包括至少两层溶胀层和至少一层支撑层,在基材层中,在任意两层溶胀层之间至少设置有一层支撑层。该溶胀胶带具有多溶胀层,在电解液中的溶胀倍率大于与多溶胀层厚度之和相等厚度的单溶胀层,且在高温下能保持形状和强度不发生改变。持形状和强度不发生改变。持形状和强度不发生改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多溶胀层的耐高温高溶胀倍率的溶胀胶带


[0001]本技术涉及溶胀胶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多溶胀层的耐高温高溶胀倍率的溶胀胶带。

技术介绍

[0002]在圆柱型锂离子电池生产中,裸电芯与圆柱外壳之间存在在一定的间隙。而间隙的存在,使得电池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因电芯与壳体相对移动而导致电池短路、电阻增大等,从而使电池使用性能、安全性能降低因此需对裸电芯和圆柱壳体之间的间隙进行填充且粘接圆柱壳体。为解决上述问题,通常使用基底层可膨胀的胶带进行填充,但是市场上的普遍存在溶胀胶带多为仅具有一层溶胀层,存在膨胀倍率不高、耐热性差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多溶胀层的耐高温高溶胀倍率的溶胀胶带,该溶胀胶带在电解液中能发生高倍率溶胀,且在高温下能保持形状和强度不发生改变。
[000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多溶胀层的耐高温高溶胀倍率的溶胀胶带,包括相互复合的基材层和胶黏层;基材层包括至少两层溶胀层和至少一层支撑层,在基材层中,在任意两层溶胀层之间至少设置有一层述支撑层。
[0005]本技术提供的具有多溶胀层的耐高温高溶胀倍率的溶胀胶带中,基材层中至少两层溶胀层在电解液中均能发生高倍率溶胀,相较于现有技术中仅具有单溶胀层的溶胀胶带,本技术提供的溶胀胶带在电解中的溶胀性能大大提高,其溶胀倍率大于与多溶胀层厚度之和相等厚度的单溶胀层,溶胀倍率至少为500%,从而增强了锂电池在使用过程中的抗震功能。在任意两层溶胀层之间至少设置有一层述支撑层,在溶胀层溶胀之后强度降低,受到震动和撞击形状易发生改变,为溶胀胶带提供一定的力学支撑作用,使其在使用的过程中不会发生断膜和被拉伸。
[0006]优选地,溶胀层的至少一个表面上复合有耐热层,耐热层具有高温不收缩功能,将其与溶胀层的至少一个表面复合,能够为溶胀层提供耐高温性能,产生支撑和抗收缩作用,使溶胀层在高温下保持高倍率溶胀而形状不发生改变。
[0007]优选地,溶胀层包括第一溶胀层和第二溶胀层,耐热层包括第一耐热层和第二耐热层;在基材层中,第一溶胀层、第一耐热层、支撑层、第二耐热层、第二溶胀层依次复合。
[0008]提供一种具有双溶胀层的溶胀胶带,其中第一耐热层和第二耐热层在高温下不发生收缩,支撑层具有一定强度的力学支撑作用,设置于第一耐热层和第二耐热层中间,使整个基材层的强度和耐热性能进一步提升。
[0009]优选地,溶胀层包括第一溶胀层和第二溶胀层,耐热层包括第一耐热层和第二耐热层;在基材层中,第一溶胀层、第一耐热层、支撑层、第二耐热层、第二溶胀层依次复合。
[0010]优选地,胶黏层与基材层的第一溶胀层直接复合。
[0011]将本技术提供的溶胀胶带应用于锂电池,将胶黏层用于粘接锂电池的裸电
芯,第一溶胀层和第一耐热层设置于远离锂电池电芯而贴近锂电池壳体的一侧。将第一溶胀层、第一耐热层、支撑层依次直接贴合,第一溶胀层发生溶胀,第一耐热层和支撑层提供耐高温和支撑作用,能够稳定填充锂电池靠近壳体一侧的间隙。第一溶胀层在发生溶胀之后也具备一定的粘接力,使第一溶胀层和第一耐热层的固定作用更强,将它们直接贴合,也一定程度简化了制备工艺,减少了整个胶带的厚度。而第二溶胀层和第二耐热层设置于靠近锂电池电芯,第二溶胀层和电芯通过胶黏层粘接,使溶胀胶带能够牢固地和电芯固定;支撑层和第二耐热层、第二溶胀层也通过胶水粘合,通过粘接力使第二溶胀层和第二耐热层、支撑层固定更牢固,在高温下发生溶胀时,使第二溶胀层形状保持而不发生收缩;也使得整个胶层的结构更加稳定。
[0012]优选地,第一溶胀层和第二溶胀层的厚度相同;第一溶胀层和第二溶胀层的厚度之和是第一耐热层和第二耐热层的厚度之和的2倍;第一耐热层和第二耐热层的厚度之和是支撑层厚度的1.5倍。
[0013]通过设置基材层的厚度、第一溶胀层、第二溶胀层和中间层以及中间层中各层的厚度以及其厚度比,能够使本技术提供的溶胀胶带在具有高倍率溶胀耐高温性能的同时具有合适的厚度,适用于锂电池。
[0014]优选地,溶胀层为定向聚苯乙烯膜。
[0015]优选地,上述基材层的厚度为10~100μm。
[0016]优选地,胶黏层为聚丙酸酯压敏胶。
[0017]优选地,胶黏层的厚度为1~30μm。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9]1.本技术提供的溶胀胶带具有多溶胀层,溶胀倍率大于与多溶胀层厚度之和相等厚度的单溶胀层,最低溶胀倍率可达500%,且通过支撑层的设置,为溶胀胶带提供一定的力学支撑作用,使其在使用的过程中不会发生断膜和被拉伸使。
[0020]2.本技术提供的溶胀胶带通过在溶胀层的至少一个表面设置耐热层,能够为多溶胀层提供高温下的抗收缩和力学支撑性能,使其在高温电解液中能发生高倍率溶胀形状不收缩,应用于锂电池受到外力冲击时,形状不易发生改变,能够更加有效填充锂电池间隙。
[0021]3.本技术合理设置了溶胀胶带各层的厚度,及其复合方式,包括直接贴合和粘合,既保证了溶胀胶带的溶胀和耐高温性能,又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制备工艺,减小了胶带厚度。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具有多溶胀层的耐高温高溶胀倍率的溶胀胶带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4]实施例1
[0025]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有多溶胀层的耐高温高溶胀倍率的溶胀胶带。包括相互复合的基材层1和胶黏层2;基材层1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溶胀层1

1、第一耐热层1

2、支撑层1

3、第二耐热层1

4、第二溶胀层1

5。
[0026]第一溶胀层1

1和第二溶胀层1

5为定向聚苯乙烯膜,其厚度均为20μm,用于制备定向聚苯乙烯膜的材料为通用级聚苯乙烯。用于制备第一耐热层1

2和第二耐热层1

4的材料为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和通用级聚苯乙烯;第一耐热层1

2和第二耐热层1

4的厚度均为10μm。用于制备支撑层1

3的材料为通用级聚苯乙烯和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支撑层1

3的厚度为6.6μm。上述基材层1的总厚度为66.6μm。用于制备胶黏层2的胶水为聚丙烯酸酯胶水,其厚度为7μm。
[0027]将本实施例提供的具有多溶胀层的耐高温高溶胀倍率的溶胀胶带应用于锂电池,胶黏层2用来粘接锂电池的电芯,使胶带和电芯的位置相对固定牢固。第一溶胀层1

1、第一耐热层1

2、支撑层1

3直接贴合,第一溶胀层1...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多溶胀层的耐高温高溶胀倍率的溶胀胶带,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复合的基材层和胶黏层;所述基材层包括至少两层溶胀层和至少一层支撑层,在所述基材层中,在任意两层所述溶胀层之间至少设置有一层所述支撑层。2.如权利要求1所述具有多溶胀层的耐高温高溶胀倍率的溶胀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溶胀层的至少一个表面上复合有耐热层。3.如权利要求2所述具有多溶胀层的耐高温高溶胀倍率的溶胀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溶胀层包括第一溶胀层和第二溶胀层,所述耐热层包括第一耐热层和第二耐热层;在所述基材层中,所述第一溶胀层、所述第一耐热层、所述支撑层、所述第二耐热层、所述第二溶胀层依次复合。4.如权利要求3所述具有多溶胀层的耐高温高溶胀倍率的溶胀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胶黏层与所述基材层的所述第一溶胀层直接复合。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多溶胀层的耐高温高溶胀倍率的溶胀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溶胀层、所述第一耐热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穗冠王升褚宬成陈鹏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澳中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