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极组件、电池及其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454399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37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极组件、电池及其制作方法,涉及电池技术领域,用于解决现有的极片的边缘存在毛刺以及卷绕时极片断带的风险的问题,该电极组件包括隔离膜及相对设置在隔离膜两侧的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第一极片包括第一极耳、位于其一侧表面的第一活性物质层,第一活性物质层设置有第一极耳安装槽,且沿第一方向第一极耳安装槽的一侧与第一活性物质层的边缘之间设置有预留区域;部分第一极耳连接在第一极耳安装槽内,第一极耳覆盖部分预留区域,并形成结合部;第二极片包括位于其一侧表面第二活性物质层,且第二活性物质层设置有与结合部相对的凹槽。本申请提供的电极组件用于制作电池,能够降低电池整体厚度。能够降低电池整体厚度。能够降低电池整体厚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极组件、电池及其制作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电极组件、电池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锂离子电池已被广泛的应用于手机、笔记本电脑等产品领域中,对其性能指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例如,锂离子电池需具有高能量密度及低阻抗等优点,因而锂离子电池的生产工艺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
[0003]如图1至图3所示,目前传统的锂电子电池包括电性相反的极片,各极片均包括集流体及敷设在集流体侧面的活性物质层,活性物质层的边缘设置有极耳安装槽,极耳安装槽可居中布置在极片上,并且极耳安装槽的一端开口。极耳的一端安装在极耳安装槽内,并与集流体电性连接,且极耳的另一端凸出于集流体。
[0004]现有的极片生产工艺主要是:形成具有极耳安装槽的分切前母卷100,将分切前母卷100沿着分切线a分切形成极片10,并且沿极片10的宽度方向,极耳安装槽20的一侧与活性物质层的边缘之间预留有活性物质层(即预留区域b);最后在极耳安装槽20内焊接极耳。然而为降低电池整体厚度,需要对极耳安装槽20边缘处一侧的预留活性物质层进行冲切,冲切后容易增加毛刺以及极片断带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极组件、电池及其制作方法,其无需对极耳安装槽边缘处的活性物质层进行冲切,便能够降低电池整体厚度,从而可避免冲切后容易增加毛刺及极片断带的风险。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电极组件,其包括隔离膜及相对设置在所述隔离膜两侧的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且所述第一极片与所述第二极片的电性相反;所述第一极片包括第一极耳、位于其一侧表面的第一活性物质层,所述第一活性物质层设置有第一极耳安装槽,且沿第一方向所述第一极耳安装槽的一侧与所述第一活性物质层的边缘之间设置有预留区域;部分所述第一极耳连接在所述第一极耳安装槽内,所述第一极耳覆盖部分所述预留区域,并形成所述第一极耳与所述预留区域的结合部;所述第二极片包括位于其一侧表面第二活性物质层,且所述第二活性物质层与所述第一活性物质层相对;所述第二活性物质层设置有与所述结合部相对的凹槽。
[000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位于所述结合部位置处的第一极耳的表面高于位于所述第一极耳安装槽内的第一极耳的表面。
[000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凹槽为开口槽,并且所述凹槽的开口位于所述第二活性物质层的边缘。
[001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凹槽在所述第一极片上的正投影面积大于或等于所述结合部在所述第一极片上的正投影面积。
[001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凹槽在所述第一极片上的正投影面积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极耳在所述第一极片上的正投影面积。
[001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极片还包括第一集流体;所述第一集流体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表面,所述两个表面分别设置有所述第一活性物质层,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活性物质层设置有所述第一极耳安装槽。
[001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极片包括第二集流体和第二极耳;所述第二集流体包括相对的两个表面,所述两个表面分别设置有所述第二活性物质层,且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活性物质层上设置有所述凹槽;所述第二极耳与所述第二集流体连接,其两者连接位置与所述凹槽错开。
[001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两个所述第二活性物质层上分别设置有所述凹槽,且两个所述凹槽相对。
[0015]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其包括电池壳体及设置在所述电池壳体内的多个第一方面所述电极组件;相邻两个所述电极组件之间设置有隔离膜。
[0016]本申请实施例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7]获取具有第一极耳安装槽的第一极片,且沿第一方向,所述第一极耳安装槽与第一极片的第一活动物质层的边缘之间具有预留区域;
[0018]将第一极耳安装在所述第一极耳安装槽内,第一极耳覆盖部分所述预留区域,并形成所述第一极耳与所述预留区域的结合部;
[0019]获取具有凹槽的第二极片,所述凹槽形成在所述第二极片的第二活性物质层上,且所述凹槽与所述结合部配合设置;
[0020]在所述第一极片和所述第二极片之间增设隔离膜,形成电极组件;
[0021]卷绕电极组件,并形成电池的电芯结构。
[0022]与相关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极组件、电池及其制作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002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极组件、电池及其制作方法,其中电极组件包括相对设置在隔离膜两侧的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极性相反,第一极片的第一活性物质层设置有供第一极耳安装的第一极耳安装槽,并且在第一极片的宽度方向,第一极耳安装槽与第一活性物质层的边缘之间设置有预留区域,当第一极耳安装至第一极耳安装槽时,覆盖部分预留区域的第一极耳形成第一极耳与预留区域的结合部。
[0024]相应的,第二极片的第二活性物质层设置有凹槽,凹槽可选择性的设置在第二活性物质层朝向结合部的一侧,且凹槽可与结合部配合设置,即凹槽可与结合部相对设置,以保证压合电极组件时,至少部分结合部可嵌设在凹槽内,以降低电池的整体厚度。如此设置,为实现降低电池的整体厚度的目的,无需对极耳安装槽边缘处预留的活性物质层进行冲切,可避免冲切后容易增加毛刺以及极片断带的风险。
[0025]除了上面所描述的本公开实施例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以及由这些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外,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电极组件、电池及其制作方法所能解决的其他技术问题、技术方案中包含的其他技术特征以及这些技术特征带来的有益效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作出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00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7]图1为现有技术中分切前母卷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2为现有技术中分切后的极片结构示意图;
[0029]图3为现有技术中冲切残留区域后的极片结构示意图;
[0030]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第一极片的俯视图;
[0031]图5为图4中A

A向剖视图;
[0032]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第一极片的俯视图;
[0033]图7为图6中B

B向剖视图;
[0034]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第二极片的结构示意图一;
[0035]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第一极片、第二极片的层叠示意图一;
[0036]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第一极片、第二极片的层叠示意图二;
[0037]图11为本申请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隔离膜及相对设置在所述隔离膜两侧的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且所述第一极片与所述第二极片的电性相反;所述第一极片包括第一极耳、位于其一侧表面的第一活性物质层,所述第一活性物质层设置有第一极耳安装槽,且沿第一方向所述第一极耳安装槽的一侧与所述第一活性物质层的边缘之间设置有预留区域;部分所述第一极耳连接在所述第一极耳安装槽内,所述第一极耳覆盖部分所述预留区域,并形成所述第一极耳与所述预留区域的结合部;所述第二极片包括位于其一侧表面第二活性物质层,且所述第二活性物质层与所述第一活性物质层相对;所述第二活性物质层设置有与所述结合部相对的凹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结合部位置处的第一极耳的表面高于位于所述第一极耳安装槽内的第一极耳的表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为开口槽,并且所述凹槽的开口位于所述第二活性物质层的边缘。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在所述第一极片上的正投影面积大于或等于所述结合部在所述第一极片上的正投影面积。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在所述第一极片上的正投影面积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极耳在所述第一极片上的正投影面积。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片还包括第一集流体;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涛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