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疏浚工程水下精准抛填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疏浚工程
,特别涉及到一种疏浚工程水下精准抛填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过去的疏浚工程中,用于储存疏浚物的储砂坑或转运坑往往尺度较大、数量较多,可保证抛填与吹填施工的循环流水作业,对施工船舶抛填作业工序以及环境保护等要求较少。
[0003]为最大程度减少疏浚工程施工对海洋生态以及航道通航环境的影响,当前疏浚工程储砂坑或转运坑往往尺度小、数量少,原有粗犷的抛填施工方式已不适用储砂坑海域面积受限且海况复杂情况下的抛填施工需要;在现有技术中,如说明书附图1所示,航道疏浚物抛填与吹填施工采用抓斗船配合开体(底)泥驳船的方式进行航道疏浚施工,疏浚物经运输通道抛填至转运坑内,由绞吸式挖泥船将疏浚物吹填上岸进行陆域形成;如说明书附图2所示,疏浚物转运坑受限情况下施工船舶需在转运坑内同时进行抛泥、吹填交叉施工,且泥驳船抛泥完毕后需调头返航,绞吸式挖泥船横移锚、浮管铺设及相关辅助设施亦占用坑内部分水域,施工作业面严重受限;因转运坑内施工作业面受限,施工船舶之间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疏浚工程水下精准抛填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将转运坑划分为两个M/2*N的分区,依次设定为A区和B区;A区抛砂完成后,绞吸船在A区施工,抛填在B区进行,形成循环流水作业;S2,将转运坑进一步细化,把每个半区细化为多个长为m且宽为n的网格;网格尺寸大于泥驳船的尺寸;S3,按照自两边向中间以及由里向外的原则在划分的网格中进行抛填;泥驳船进出施工区域按照先进先出以及抛完即走的原则进行施工分配;施工顺序按A1
‑
A(M/2*N)至B1
‑
B(M/2*N)的顺序进行;S4,施工时,泥驳船对应网格抛填,每个网格抛足船数后,再由调度安排进行下一网格继续抛填作业;S5,划分好抛填施工网格后,利用基于互联网的AIS船位信息服务系统,将施工网格录入系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大鹏,包江,吴义海,周广文,严超泽,王翀,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水利水电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