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机冷却系统、冷却方法及空调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45187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压缩机冷却系统、冷却方法及空调,所述冷却系统包括:压力容器,其用于接收来自压缩机所在制冷剂系统中的冷凝器的液态制冷剂,并将所述液态制冷剂作为冷却用制冷剂提供至所述压缩机;增压部件,其用于对接收自所述制冷剂系统中的蒸发器的气态制冷剂进行增压,并将增压后的气态制冷剂提供至所述压力容器,以增加所述压力容器中的液态制冷剂的压力。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解决现有技术压缩机冷却系统可靠性低、对压缩机冷却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术问题。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压缩机冷却系统、冷却方法及空调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制冷
,具体地说,涉及空调压缩机冷却技术,更具体地说,涉及压缩机冷却系统、冷却方法及空调。

技术介绍

[0002]空调的压缩机、冷凝器、电子膨胀阀及蒸发器等构成制冷剂循环系统,压缩机的制冷剂排出端与冷凝器的制冷剂入端连通,冷凝器与蒸发器连通,蒸发器与压缩机的吸气端连通。压缩机排出的高压气态制冷剂进入冷凝器,在冷凝器中冷凝放热,变为液态制冷剂,输入至蒸发器中;蒸发器中的制冷剂蒸发吸热,气化为气态制冷剂,返回到压缩机中,再次被压缩机压缩后的高压气态制冷剂再进入冷凝器中,从而形成制冷剂循环。
[0003]压缩机需要采用制冷剂降温。从上述系统的冷凝器引出部分制冷剂,并通过管路引入压缩机冷却端,形成压缩机的冷却系统。从压缩机冷却端引入的制冷剂进入压缩机冷却腔内,制冷剂在冷却腔内完成冷却后进入压缩机吸气口,随着压缩机的转子转动进入上述制冷剂循环。制冷剂进入压缩机冷却腔的动力来源是冷凝器内部压力和压缩机吸气口处的压差,但当这个压差过小时,制冷剂动力不足,制冷剂流量过小,这时冷却效果就会变差,影响压缩机使用寿命和系统稳定性。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通常在冷却系统中设置液态制冷剂泵作为增压装置,对来自冷凝器的液态制冷剂增压,以达到在系统压差不足时为冷却系统的制冷剂增压,使得有足够的制冷剂进入压缩机中进行冷却。采用液态制冷剂泵作为增压装置,存在下述问题:因安装工艺等的问题,无法保证一直有液态制冷剂进入到液态制冷剂泵中;而且,制冷剂在液态制冷剂泵中的状态易发生变化,由液态变为气液两相状态,从而,极易造成制冷剂泵干转而损坏。而且,制冷剂泵损坏后难以发现,无法及时维修或更换,进一步加剧了制冷剂泵的损坏以及压缩机无法得到有效冷却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另外,因制冷剂在液态制冷剂泵中容易发生状态变化而成为气液两相状态,不利于压缩机的冷却,导致压缩机冷却效果下降,进一步加剧了压缩机使用寿命和系统稳定性的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压缩机冷却系统及冷却方法,解决现有技术冷却系统可靠性低、对压缩机冷却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压缩机冷却系统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压缩机冷却系统,包括:压力容器,其用于接收来自压缩机所在制冷剂系统中的冷凝器的液态制冷剂,并将所述液态制冷剂作为冷却用制冷剂提供至所述压缩机;增压部件,其用于对接收自所述制冷剂系统中的蒸发器的气态制冷剂进行增压,并将增压后的气态制冷剂提供至所述压力容器,以增加所述压力容器中的液态制冷剂的压
力。
[0007]在其中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冷却系统还包括:降温部件,其内置于所述压力容器中,来自所述蒸发器的气态制冷剂经所述降温部件后再进入所述增压部件。
[0008]在其中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降温部件为毛细管,所述毛细管位于所述压力容器中、靠近所述压力容器底部的位置。
[0009]在其中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冷却系统还包括:冷凝器内压力检测部件,用于检测所述冷凝器内制冷剂的压力;蒸发器内压力检测部件,用于检测所述蒸发器内制冷剂的压力;温度检测部件,用于检测所述压缩机的温度;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冷凝器内制冷剂的压力、所述蒸发器内制冷剂的压力和所述压缩机的温度控制所述增压部件的开启/关闭,实现对所述压力容器的增压控制。
[0010]在其中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冷却系统还包括:第一压力调整管路,用于可控地连通所述增压部件和所述冷凝器。
[0011]在其中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压力调整管路包括:第一调整管路,其一端与所述增压部件的增压输出端之间,另一端与所述冷凝器连接;压力调节阀,其设置在所述第一调整管路上。
[0012]在其中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冷却系统还包括:液态制冷剂量检测部件,其内置于所述压力容器中,用于检测所述压力容器中的液态制冷剂的量;第二压力调整管路,用于可控地连通所述压力容器和所述冷凝器;所述控制器还用于根据所述压力容器中的所述液态制冷剂的量控制所述第二压力调整管路的开启/关闭。
[0013]在其中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压力容器为一个;所述压缩机冷却系统还包括:第一单向阀,其设置在所述增压部件的增压输出端和所述压力容器的气态制冷剂入端之间,其使得气态制冷剂的流向为从所述增压部件流向所述压力容器;所述第二压力调整管路包括:第二调整管路,其一端连接在所述压力容器的气态制冷剂入端与所述第一单向阀之间,另一端与所述冷凝器连接;第二电磁阀,其设置在所述第二调整管路上;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二电磁阀,实现控制所述第二调整管路的开启/关闭。
[0014]在其中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压力容器包括以并联连接方式连接在所述冷凝器与所述增压部件之间的第一压力容器和第二压力容器;所述第二压力调整管路包括:第一四通换向阀,其具有四个连接端,分别用于与所述增压部件的增压输出端、所述冷凝器、所述第一压力容器的气态制冷剂入端、所述第二压力容器的气态制冷剂入端连接;
第二调整管路,其一端与所述第一四通换向阀的一个连接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冷凝器连接;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四通换向阀的导通方向,实现对所述第二调整管路的开启/关闭。
[0015]为实现前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压缩机冷却方法采用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压缩机冷却方法,包括:对接收自压缩机所在制冷剂系统中的蒸发器的气态制冷剂进行增压,获得增压后气态制冷剂;利用所述增压后气体制冷剂对接收自所述制冷剂系统中的冷凝器的液态制冷剂进行增压,获得增压后液态制冷剂;将所述增压后液态制冷剂作为冷却用制冷剂提供至所述压缩机。
[0016]在其中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所述冷凝器内制冷剂的压力、所述蒸发器内制冷剂的压力和所述压缩机的温度;根据所述冷凝器内制冷剂的压力、所述蒸发器内制冷剂的压力和所述压缩机的温度可控地利用所述增压后气体制冷剂对接收自所述制冷剂系统中的冷凝器的液态制冷剂进行增压。
[0017]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所述空调包括有上述的压缩机冷却系统。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压缩机冷却系统及冷却方法,利用蒸发器的气态制冷剂增压获得增压后气态制冷剂,再利用增压后气态整流器对来自冷凝器的液态制冷剂进行增压,获得增压后液态制冷剂,最后利用增压后液态制冷剂提供给压缩机进行压缩机的冷却,从而,实现利用高压气体为液态制冷剂增压,利用增压后的液态制冷剂提供给压缩机进行冷却;采用该技术方案,一方面,增压对象为气态制冷剂,增压部件选用气体增压装置即可实现,气体增压装置不易损坏,且工作状态易于检测,相比于现有技术的液态制冷剂泵,有效避免了增压部件易损坏、损坏后不易发现而影响冷却系统可靠性的技术问题;另一方面,提供至压缩机的冷却用制冷剂始终为液态,冷却效果好,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气液两相制冷剂进行冷却而造成压缩机冷却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进而,采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缩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系统包括:压力容器,其用于接收来自压缩机所在制冷剂系统中的冷凝器的液态制冷剂,并将所述液态制冷剂作为冷却用制冷剂提供至所述压缩机;增压部件,其用于对接收自所述制冷剂系统中的蒸发器的气态制冷剂进行增压,并将增压后的气态制冷剂提供至所述压力容器,以增加所述压力容器中的液态制冷剂的压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系统还包括:降温部件,其内置于所述压力容器中,来自所述蒸发器的气态制冷剂经所述降温部件后再进入所述增压部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缩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温部件为毛细管,所述毛细管位于所述压力容器中、靠近所述压力容器底部的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系统还包括:冷凝器内压力检测部件,用于检测所述冷凝器内制冷剂的压力;蒸发器内压力检测部件,用于检测所述蒸发器内制冷剂的压力;温度检测部件,用于检测所述压缩机的温度;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冷凝器内制冷剂的压力、所述蒸发器内制冷剂的压力和所述压缩机的温度控制所述增压部件的开启/关闭,实现对所述压力容器的增压控制。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缩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系统还包括:第一压力调整管路,用于可控地连通所述增压部件和所述冷凝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缩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力调整管路包括:第一调整管路,其一端与所述增压部件的增压输出端之间,另一端与所述冷凝器连接;压力调节阀,其设置在所述第一调整管路上。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缩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系统还包括:液态制冷剂量检测部件,其内置于所述压力容器中,用于检测所述压力容器中的液态制冷剂的量;第二压力调整管路,用于可控地连通所述压力容器和所述冷凝器;所述控制器还用于根据所述压力容器中的所述液态制冷剂的量控制所述第二压力调整管路的开启/关闭。8.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辉隋杰磊张捷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