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蛙类毁脑毁髓练习教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450186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蛙类毁脑毁髓练习教具,属于生物学教具领域,包括头部、中部和尾部;头部与中部铰接;中部与尾部固定连接;前大肢的一端与头部本体铰接,另一端与前小肢铰接;前肢锁定机构与头部本体固定连接,用于锁定前大肢和前小肢;中部内开设中部腔管;中部腔管内设置凸起部;后大肢的一端与尾部本体铰接,另一端与后小肢铰接;后肢锁定机构与尾部本体固定连接,用于锁定后大肢和后小肢,由于采用全机械结构、可重复使用的毁脑毁髓练习教具,大幅降低了实验成本,学校能保证每名学生都得到充分的练习机会,保证了教学效果,学生充分掌握操作要领后,再使用活体动物进行实验,能大幅提高毁脑和毁髓操作的一步成功率,既保障了实验效果,又避免不必要的动物死亡,符合动物伦理学的规定。理学的规定。理学的规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蛙类毁脑毁髓练习教具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学教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蛙类毁脑毁髓练习教具。

技术介绍

[0002]在生物学、药学和医学领域,经常要对两栖纲无尾目的蛙类进行各种实验操作。具体来说,包括对活体青蛙、蟾蜍进行毁脑和/或毁髓操作。
[0003]现有技术中,上述操作完全使用活体蛙类,毁脑和毁髓实验的技术难度大,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重复练习才能掌握技术要领。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体现在:1.活体蛙类售价高昂,使学校付出巨大的实验成本。而往往受成本限制,通常采用数名学生操作一只活体蛙类的操作模式,无法保证每名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操作、练习机会,无法保证学习效果;2.学生在宿舍中不具备饲养、保存活体蛙类的条件,无法随时随地练习毁脑和毁髓操作,无法准确掌握其操作要领;3.一些学校不具备活体蛙类的实验条件,学生只能通过观看视频或者照片了解毁脑和毁髓操作及其操作后的动物生理反应,导致教学效果差;4.使用活体蛙类练习毁脑和毁髓操作,必然造成大量的动物死亡,不符合动物伦理学的要求;5.学生在使用活体蟾蜍进行实验时,可能引起蟾蜍喷射毒液,造成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蛙类毁脑毁髓练习教具,其特征是,包括头部组件(1)、中部组件(17)和尾部组件(14);所述的头部组件(1)包括头部本体(23)、头部上盖(2)、头部下盖(98)和头部连接耳(18);所述的头部本体(23)、头部上盖(2)和头部下盖(98)之间分别螺栓连接;所述的中部组件(17)具有中部连接耳(21);所述的尾部组件(14)包括尾部本体(26)和尾部上盖(16),二者螺栓连接;所述的头部连接耳(18)与所述的中部连接耳(21)铰接;卷簧(2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的头部连接耳(18)和中部连接耳(21)连接;定位卡片(19)设置在所述的中部连接耳(21)上;所述的中部组件(17)与所述的尾部组件(14)固定连接;前大肢(7)的一端与所述的头部本体(23)铰接,另一端与前小肢(5)铰接;前肢锁定机构(22)固定设置在所述的头部本体(23)上,用于锁定所述的前大肢(7)和前小肢(5);所述的中部组件(17)内开设中部腔管(59);所述的中部腔管(59)内具有凸起部(60);后大肢(9)的一端与所述的尾部本体(26)铰接,另一端与后小肢(11)铰接;后肢锁定机构(25)固定设置在所述的尾部本体(26)上,用于锁定所述的后大肢(9)和后小肢(1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蛙类毁脑毁髓练习教具,其特征是,所述的前肢锁定机构(22)包括头部腔管(36)、开口卡片(34)、卡片座(32)、滑轴座(30)、软绳(29)、大滑轮(28)、软绳导套(39)、软绳座(47)、弹簧座(38)、导套(52)、锁定杆(49)和连杆(45);所述的开口卡片(34)的封闭端通过螺栓(42)与所述的卡片座(32)连接,其开口端套设在所述的头部腔管(36)上;所述的滑轴座(30)固定设置在所述的头部本体(23)的上腔壁;滑轴(31)穿过滑轴座(30)上开设的滑轴孔和卡片座(32),所述的卡片座(32)能沿所述的滑轴座(30)水平运动;所述的头部本体(23)上开设滑轮孔(27);所述的大滑轮(28)设置在所述的头部本体(23)的上腔壁,其经过所述的滑轮孔(27)贯通所述的头部本体(23)的上下两个腔体;所述的软绳(29)一端与所述的卡片座(32)固定连接,另一端绕经所述的大滑轮(28)至所述的头部本体(23)的下腔体;所述的软绳导套(39)固定设置在所述的头部本体(23)的下腔壁;所述的软绳(29)穿过所述的软绳导套(39),并与所述的软绳座(47)固定连接;所述的弹簧座(38)与所述的头部本体(23)的下腔壁固定连接;弹簧(37)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的软绳座(47)和弹簧座(38)连接;所述的导套(52)与所述的头部本体(23)的下腔壁固定连接;所述的锁定杆(49)穿过所述的导套(52),其上设置卡块(53);弹簧(48)套设在所述的导套(52)和卡块(53)之间的锁定杆(49)上;所述的连杆(45)通过转轴(46)与所述的头部本体(23)的下腔壁铰接,其两端分别与所述的软绳座(47)和锁定杆(49)铰接;所述的头部腔管(36)固定设置在所述的头部本体(23)的上腔体内;所述的开口卡片(34)上设置凹形定位部(40),所述的凹形定位部(40)的右侧开设卡孔(41);所述的头部腔管(36)上分别设置与所述的凹形定位部(40)和卡孔(41)配合的定位凹环(43)和卡点35;解锁纽(44)穿过所述的头部腔管(36);所述的开口卡片(34)能卡在所述的解锁纽(44)上;所述的卡片座(32)上开设前肢复位孔(33)。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蛙类毁脑毁髓练习教具,其特征是,所述的前大肢(7)包括前大肢本体(8)和前大肢下盖(51),二者螺栓连接;所述的前大肢本体(8)与所述的头部本体(23)的下腔壁铰接;所述的前大肢本体(8)侧部设置锁定块(50);杆帽(54)与锁定杆(57)固定连接;导套(56)与所述的前大肢本体(8)固定连接;所述的前小肢(5)包括前小肢本体(6)和前小肢下盖(61),二者螺栓连接;所述的前小肢本体(6)与所述的前大肢本体(8)铰接,其侧部设置锁定块(58);所述的杆帽(54)穿过所述的前大肢本体(8),并置于所述的锁
定块(50)中间;所述的锁定杆(57)穿过所述的导套(56);弹簧(55)套设在所述的导套(56)和杆帽(54)之间的锁定杆(57)上;当所述的杆帽(54)受到所述的锁定杆(49)的挤压时,能使所述的锁定杆(57)插入所述的锁定块(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春光谭江崔思思范玉莹陈磊霍洪亮
申请(专利权)人:东北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