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智能门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44930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门禁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新型智能门禁,解决了目前市场上的智能门禁不能自动报警和不具备摄像、录音的功能,以及指纹识别处长时间暴露在外部其表面会附着大量灰尘的问题,其包括门禁外壳,门禁外壳的侧面开设有指纹识别部,门禁外壳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摄像部,门禁外壳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响铃器,门禁外壳的一侧开设有凹槽,凹槽的内部设有CPU控制器,凹槽通口处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转动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检测到犯罪的在逃人员时,能够自动报警并发出警报声音,警示周围人群,还可以对现场进行录像以及录音,为抓捕罪犯提供有力的线索,并且在不使用的时候滑动块会覆盖在指纹识别屏的上面,能够避免灰尘附着在其表面。面。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智能门禁


[0001]本技术属于门禁
,具体为一种新型智能门禁。

技术介绍

[0002]智能门禁安全管理系统是新型现代化安全管理系统,它集微机自动识别技术和现代安全管理措施为一体,它涉及电子,机械,光学,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生物技术等诸多新技术,它是解决重要部门出入口实现安全防范管理的有效措施,适用各种机要部门,如银行、宾馆、机房、军械库、机要室、办公间,智能化小区,工厂等,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门禁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门禁系统早已超越了单纯的门道及钥匙管理,它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一套完整的出入管理系统。它在工作环境安全、人事考勤管理等行政管理工作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0003]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见的智能门禁不具有报警的作用,在遇到有犯罪的在逃人员时,不能及时报警,使在逃人员能够继续潜藏在社会上;并且常见的智能门禁不具备摄像以及录音的功能,无法为警务人员提供有力的抓捕线索,而且在门禁设备上的指纹识别处通常是暴露在外部的,时间长后其表面会附着有大量的灰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智能门禁,有效的解决了目前市场上的智能门禁不能自动报警和不具备摄像、录音的功能,以及指纹识别处长时间暴露在外部其表面会附着大量灰尘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智能门禁,包括门禁外壳,所述门禁外壳的侧面开设有指纹识别部,所述门禁外壳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摄像部,所述门禁外壳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响铃器,所述门禁外壳的一侧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部设有CPU控制器,所述凹槽通口处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转动杆,所述凹槽的通孔处活动安装有转动板,且转动板的底端转动套接在转动杆的外部,所述转动板的外侧设有两个螺栓,且两个螺栓均贯穿转动板与门禁外壳螺纹连接。
[0006]进一步的,所述CPU控制器包括数据库、对比模块、报警模块、指纹识别模块以及采集模块,所述指纹识别模块和采集模块与数据库电性连接,所述数据库与对比模块电性连接,所述对比模块与报警模块电性连接。
[0007]进一步的,所述采集模块包括图像采集模块和音频采集模块。
[0008]进一步的,所述报警模块包括信号发射模块和响铃模块。
[0009]进一步的,所述指纹识别部与CPU控制器中的指纹识别模块数据连接,所述摄像部与CPU控制器中的采集模块数据连接,所述响铃器与CPU控制器内部报警模块中的响铃模块电性连接。
[0010]进一步的,所述指纹识别部包括指纹识别槽和滑动块,所述指纹识别槽和滑动块均为平行四边形,在指纹识别槽两侧内壁顶部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滑动块两侧顶部的两端
均设置有能够转动的滚轮,且滑动块两侧的滚轮分别位于指纹识别槽两侧内壁上的滑槽内并能够在其内部进行滑动,且指纹识别槽的长度大于滑动块的长度。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1)、在使用装置的时候,首先将手指放在指纹识别部,CPU控制器中的指纹识别模块会对指纹进行采集,并与数据库内的指纹通过对比模块进行比对,若识别的指纹为犯罪人员的指纹,就是触发CPU控制器中的报警模块,报警模块中的信号发射模块会发射报警讯息,同时响铃模块会触发响铃器,对周围的人员起到警示作用,在采集指纹的同时,摄像部会对周围环境进行记录,采集模块中的图像采集模块能够对周围进行录像,音频采集模块可以进行录音,然后将摄像部采集到的视频以及音频传输并保存在CPU控制器中的数据库内,为抓捕犯人提供有效的线索;
[0013]2)、在用户使用门禁装置的时候,将手指放在指纹识别部并推动滑动块,使滑动块向指纹识别槽的内部移动,然后指纹识别槽底部的识别屏就会漏出来,用户将手指按压在上面即可完成指纹的识别,识别结束后,在重力的作用下,滑动块会向下滑动,而滑动块两侧的滚轮就会在指纹识别槽内壁两侧的滑槽内向下滑动,从而让滑动块重新覆盖在指纹识别槽底部识别屏的上方,起到防止灰尘附着在其表面的作用。
附图说明
[0014]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5]图1为本技术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局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CPU控制器的内部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采集模块的内部示意图;
[0019]图5为本技术报警模块的内部示意图;
[0020]图6为本技术指纹识别部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门禁外壳;2、指纹识别部;3、摄像部;4、转动板;5、凹槽;6、CPU控制器;7、转动杆;8、螺栓;9、响铃器;6051、图像采集模块;6052、音频采集模块;601、数据库;602、对比模块;603、报警模块;604、指纹识别模块;605、采集模块;6031、信号发射模块;6032、响铃模块;201、指纹识别槽;202、滑动块;203、滑槽;204、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实施例一,由图1

6给出,本技术包括门禁外壳1,门禁外壳1的侧面开设有指纹识别部2,门禁外壳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摄像部3,门禁外壳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响铃器9,门禁外壳1的一侧开设有凹槽5,凹槽5的内部设有CPU控制器6,凹槽5通口处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转动杆7,凹槽5的通孔处活动安装有转动板4,且转动板4的底端转动套接在转动杆7的
外部,转动板4的外侧设有两个螺栓8,且两个螺栓8均贯穿转动板4与门禁外壳1螺纹连接,转动板4能够对凹槽5内的CPU控制器6起到保护的作用,防止CPU控制器6在装置外部收到损坏。
[0024]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CPU控制器6包括数据库601、对比模块602、报警模块603、指纹识别模块604以及采集模块605,指纹识别模块604和采集模块605与数据库601电性连接,数据库601与对比模块602电性连接,对比模块602与报警模块603电性连接,CPU控制器6主要负责处理数据,数据库601用于储存数据,指纹识别模块604以及采集模块605将收集到的信息传输到数据库601内,CPU控制器6将收集到的数据与数据库601内的数据通过对比模块602进行比对,若发现可疑人员便会触发报警模块603,报警模块603内的信号发射模块6031会对公安局发送讯息以及地址,并且响铃模块6032会触发响铃器9,使响铃器9发生警报声。
[0025]实施例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智能门禁,包括门禁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门禁外壳(1)的侧面开设有指纹识别部(2),所述门禁外壳(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摄像部(3),在门禁外壳(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响铃器(9),所述门禁外壳(1)的一侧开设有凹槽(5),在凹槽(5)的内部设有CPU控制器(6),所述凹槽(5)通口处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转动杆(7),所述凹槽(5)的通孔处活动安装有转动板(4),且转动板(4)的底端转动套接在转动杆(7)的外部,所述转动板(4)的外侧设有两个螺栓(8),且两个螺栓(8)均贯穿转动板(4)与门禁外壳(1)螺纹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智能门禁,其特征在于:所述CPU控制器(6)包括数据库(601)、对比模块(602)、报警模块(603)、指纹识别模块(604)以及采集模块(605),所述指纹识别模块(604)和采集模块(605)与数据库(601)电性连接,所述数据库(601)与对比模块(602)电性连接,所述对比模块(602)与报警模块(603)电性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智能门禁,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集模块(60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传海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省优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