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埋式管道降噪支撑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448870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埋式管道降噪支撑架,包括第一弧形夹片、第二弧形夹片、承托件、连接扣件、支撑柱和底座,第一弧形夹片和第二弧形夹片内侧均设置有软质隔音垫,底座底面包裹有软质隔音套,可阻隔噪声传递,提高降噪效果,第一弧形夹片和第二弧形夹片分别转动连接在承托件上,可自由开合,利用第一弧形夹片和第二弧形夹片上端设置的连接扣件可方便快捷地完成扣合,提高安装效率,支撑柱上端固定连接承托件,下端螺纹连接在底座上的凸台内,使高度可调,适用性更强。适用性更强。适用性更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全埋式管道降噪支撑架


[0001]本技术涉及同层排水系统降噪
,具体涉及一种全埋式管道降噪支撑架。

技术介绍

[0002]同层排水是指同楼层的排水支管均不穿越楼板,在同楼层内连接到主排水管。如果发生需要清理疏通的情况,在本层套内即能够解决问题的一种排水方式。
[0003]采用同层排水方式铺设排水管道时,通常在横向排水管道下方安装支撑架,将排水管道抬起一定距离,在排水管道与结构楼板之间填充煤渣或陶粒等隔音垫层,以达到降噪的目的,目前常用的同层排水系统中的支撑架还是沿用传统的管道吊卡结构,其结构由管卡上片、管卡下片、支撑柱和底座组成,这种支撑架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0004]1)现有的支撑架绝大部分是由硬质PVC材料制作而成,声音传导率较高,支撑架直接接触排水管道和结构楼板,根据固体传声原理,排水管道中的水流噪声仍可以沿支撑架和结构楼板传递,降噪效果不彻底。
[0005]2)管卡上片与管卡下片之间使用两套螺栓连接,组装麻烦,造成安装效率低。
[0006]3)支撑柱上端固定连接管卡下片,下端固定连接底座,使得支撑架的整体高度固定,实际施工中往往与排水管道与结构楼板之间的预留距离不匹配,造成安装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0007]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全埋式管道降噪支撑架,可进一步提高降噪效果,且便于安装,高度可调。
[0008]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9]一种全埋式管道降噪支撑架,包括第一弧形夹片、第二弧形夹片、支撑柱和底座,所述第一弧形夹片和第二弧形夹片内侧均设置有软质隔音垫,所述底座底面包裹有软质隔音套;
[0010]所述第一弧形夹片和第二弧形夹片与所述支撑柱之间设置有承托件,所述第一弧形夹片和第二弧形夹片均与所述承托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弧形夹片上端与所述第一弧形夹片上端之间设置有连接扣件。
[0011]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软质隔音垫是由橡胶材料制成的隔音垫,所述软质隔音套是由橡胶材料制成的隔音套。
[0012]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软质隔音套底部设置有防滑条纹。
[0013]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承托件包括托板,所述支撑柱上端固定连接所述托板下侧面,所述托板上侧面相对设置有第一立面板和第二立面板,所述第一立面板与所述第二立面板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所述第一弧形夹片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转轴上,所述第二弧形夹片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二转轴上。
[0014]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弧形夹片中间偏下位置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转
轴上,所述第二弧形夹片中间偏下位置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二转轴上。
[0015]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连接扣件包括第一阶状条、第二阶状条和滑动扣,所述第一阶状条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弧形夹片上端,所述第二阶状条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弧形夹片上端,所述第一阶状条与所述第二阶状条平行设置,所述滑动扣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第一滑动槽和第二滑动槽,所述第一滑动槽与所述第一阶状条滑动配合,所述第二滑动槽与所述第二阶状条滑动配合。
[0016]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阶状条长度大于所述第二阶状条长度。
[0017]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阶状条和第二阶状条纵向截面均为阶梯状。
[0018]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底座上固定设置有凸台,所述支撑柱下端螺纹连接在所述凸台内。
[0019]本技术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0020]1)通过第一弧形夹片和第二弧形夹片内侧的软质隔音垫以及包裹在底座底面的软质隔音套,使得该全埋式管道降噪支撑架的硬质部位不与排水管道和结构楼板直接接触,阻隔了水流噪声沿支撑架本体传递,进一步提高了降噪效果,增强了居住环境的舒适度。
[0021]2)承托件的结构设置使第一弧形夹片和第二弧形夹片可自由开合,连接扣件的结构设置可实现方便快捷地扣合,替代了复杂的连接结构,大大提高了安装效率。
[0022]3)支撑柱与底座之间的螺纹连接结构,使得该全埋式管道降噪支撑架整体高度可调节,可灵活适应不同的排水管道与结构楼板预留间距。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技术中一种全埋式管道降噪支撑架上视结构图;
[0024]图2为本技术中一种全埋式管道降噪支撑架下视结构图;
[0025]图3为本技术中承托件结构图;
[0026]图4为本技术中连接扣件结构图;
[0027]图5为本技术中一种全埋式管道降噪支撑架使用效果图。
[0028]图中,
[0029]10

第一弧形夹片;20

第二弧形夹片;30

软质隔音垫;40

承托件;41

托板;42

第一立面板;43

第二立面板;44

第一转轴;45

第二转轴;50

连接扣件;51

第一阶状条;52

第二阶状条;53

滑动扣;531

第一滑动槽;532

第二滑动槽;60

支撑柱;70

底座;71

凸台;80

软质隔音套;81

防滑条纹;90

排水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出清楚、完整的说明。
[0031]实施例,如图1

图5所示,一种全埋式管道降噪支撑架,包括第一弧形夹片10、第二弧形夹片20、承托件40、连接扣件50、支撑柱60和底座70,第一弧形夹片10和第二弧形夹片20内侧均设置有橡胶材料制成的软质隔音垫30,底座70底面包裹有橡胶材料制成的软质隔音套80,通过软质隔音垫30和软质隔音套80的设置,使得该全埋式管道降噪支撑架的硬质部位不与排水管道90和结构楼板直接接触,起到阻隔噪声传递的作用,进一步提高了降噪
效果,软质隔音套80底部设置有防滑条纹81,增大了软质隔音套80与结构楼板之间的摩擦力,以减少在水流冲击作用下,排水管道90发生偏移的不稳定情况发生。
[0032]承托件40设置在第一弧形夹片10和第二弧形夹片20与支撑柱60之间,包括托板41、第一立面板42、第二立面板43、第一转轴44和第二转轴45,托板41上侧面相对设置有第一立面板42和第二立面板43,第一立面板42与第二立面板43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44和第二转轴45,第一弧形夹片10中间偏下位置转动连接在第一转轴44上,第二弧形夹片20中间偏下位置转动连接在第二转轴45上,第一弧形夹片10下端与第二弧形夹片20下端之间设置有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全埋式管道降噪支撑架,包括第一弧形夹片(10)、第二弧形夹片(20)、支撑柱(60)和底座(7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弧形夹片(10)和第二弧形夹片(20)内侧均设置有软质隔音垫(30),所述底座(70)底面包裹有软质隔音套(80);所述第一弧形夹片(10)和第二弧形夹片(20)与所述支撑柱(60)之间设置有承托件(40),所述第一弧形夹片(10)和第二弧形夹片(20)均与所述承托件(40)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弧形夹片(10)上端与所述第一弧形夹片(10)上端之间设置有连接扣件(5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全埋式管道降噪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软质隔音垫(30)是由橡胶材料制成的隔音垫,所述软质隔音套(80)是由橡胶材料制成的隔音套。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全埋式管道降噪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软质隔音套(80)底部设置有防滑条纹(8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全埋式管道降噪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件(40)包括托板(41),所述支撑柱(60)上端固定连接所述托板(41)下侧面,所述托板(41)上侧面相对设置有第一立面板(42)和第二立面板(43),所述第一立面板(42)与所述第二立面板(43)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44)和第二转轴(45),所述第一弧形夹片(10)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转轴(44)上,所述第二弧形夹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梦云张宝亮刘效庆刘江伟张克张秋丽周厚攀
申请(专利权)人:潍坊昌大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