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神经科用可多项调节颅脑穿刺定位导向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神经介入
,特别涉及一种神经科用可多项调节颅脑穿刺定位导向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神经介入技术是用于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它是一种新兴的微创临床技术,为许多脑与脊髓血管疾病开辟了新的思路和治疗途径。通过神经介入技术来治疗脑血管疾病具有创伤小、时间短,对病人而言损伤轻,痛苦小,危险低等特点。在利用神经介入技术治疗脑血管疾病时,需使用穿刺定位装置来定位患者脑部血管的刺穿位置。
[0003]针对于此,中国专利号CN202110748110.6提出了一种神经科用可多项调节颅脑穿刺定位导向装置,可以对从穿刺针的位置进行精确定位,降低了穿刺的风险。而上述专利中的穿刺定位装置:
[0004](1)上述专利中的穿刺定位装置不具有调节功能,在使用装置进行穿刺定位时,由于手术台高度、患者体型和医生身高等方面的影响,不具有调节功能导致人员无法根据需求调节装置至适应高度,对神经介入手术带来不便,不利于医生的定位,且由于患者头部尺寸不同,不具有调节功能导致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神经科用可多项调节颅脑穿刺定位导向装置,包括支撑环(1),所述支撑环(1)顶端的中部固定设有连接块(2),所述连接块(2)顶端的中部固定设有拆卸螺柱(3),所述拆卸螺柱(3)外壁的底部与定位弧杆(4)顶端的一侧开设的第一穿插孔穿插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环(1)的两侧均固定设有插柱(5),两个所述插柱(5)的外壁分别与两个连接柱(6)顶端的中部开设的插孔卡合连接,两个所述连接柱(6)的正面螺纹连接的固定栓(7)分别与两个插柱(5)的正面开设的固定螺孔螺纹连接,每个所述连接柱(6)的底端均与对应调节丝杆(8)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调节丝杆(8)外壁的中部与螺纹套(27)的内壁螺纹连接,所述螺纹套(27)外壁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调节盒(11)内壁的顶端和底端嵌设的限位轴承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螺纹套(27)外壁的中部固定设有蜗轮(26),所述蜗轮(26)的一侧与蜗杆(13)的一侧啮合,所述蜗杆(13)外壁的两侧分别与调节盒(11)的两侧嵌设的连接轴承的内壁固定连接,两个所述蜗杆(13)之间固定设有传动轴(12),所述支撑环(1)底端的两侧均开设有拆卸孔(16),每个所述拆卸孔(16)的内壁均穿插设有限位柱(17),两个所述限位柱(17)的顶端分别与支撑弧板(18)底端的两侧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弧板(18)的顶端固定设有橡胶保护板(19),所述支撑弧板(18)底端的中部嵌设的转动轴承的内壁与调平螺杆(20)外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调平螺杆(20)外壁的中部与工字插块(29)顶端的中部开设的调平螺孔螺纹连接,所述工字插块(29)的外壁与支撑环(1)底端的中部开设的限位插孔(28)穿插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神经科用可多项调节颅脑穿刺定位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字插块(29)的正面固定设有固定条(30),所述固定条(30)正面的两侧螺纹连接的拆卸栓分别与支撑环(1)正面的两侧开设的拆卸螺孔螺纹连接,所述调平螺杆(20)的底端与第二转盘(21)的顶端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神经科用可多项调节颅脑穿刺定位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一个所述蜗杆(13)的一端与第一转盘(14)的一端固定连接,每个所述调节丝杆(8)外壁的表面均与对应支撑架(9)顶端的中部开设的开孔穿插连接,每个所述支撑架(9)内壁的顶部均与对应调节盒(11)的顶端固定连接,且每个支撑架(9)底端的两侧均固定设有活动脚轮(10),所述调节盒(11)底端的中部固定设有保护筒(15),每个所述保护筒(15)的内壁均与对应调节丝杆(8)外壁的底部穿插连接。4.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曲荣波,王鹏,刘庆利,
申请(专利权)人: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