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星分布式信息融合系统的多星联合测试方法及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多星分布式信息融合系统,具体地,涉及一种多星分布式信息融合系统的多星联合测试方法及系统,可应用于该系统接口、工作流程、主要功能的地面测试。
技术介绍
[0002]多源信息融合又称为多传感器信息融合,在20世纪70年代被提出,军事应用是该技术被提出的起因。多源信息融合通过多个同类或异类传感器协同获取信息,将得到的信息进行滤波、相关和融合,可对目标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估计与判决,相比单个传感器获取的信息更为准确和可靠。近年来,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不论在军事领域还是民事领域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这一技术正在广泛应用于自动目标识别、自动飞行器导航、机器人、遥感、图像处理、模式识别和复杂工业过程控制等领域。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网络、人工智能等学科的高速发展,系统应用需求的多样化、环境复杂化及精确性、鲁棒性要求的提高都促进了多源信息融合技术的快速发展。
[0003]多星分布式信息融合系统在多颗成员星上部署不同类型的传感器,获取目标信息,并由其图像处理单元作为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星分布式信息融合系统的多星联合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S1:选取预设场景的可见光图像,同时将载荷性能参数和任务参数发送至各成员星;各成员星将同一场景的可见光图像根据载荷性能参数和任务参数结合预设辅助信息生成各星有效载荷模拟数据;步骤S2:将各成员星加电,并将各星有效载荷模拟数据通过地面模拟源分别发送至各成员星相应星上图像处理单元进行处理,完成目标检测与识别;步骤S3:将中枢星加电,成员星通过星间高速链路将各自星上目标检测与识别的处理结果发送至中枢星信息融合单元进行多源信息融合处理;步骤S4:多源信息融合处理完成后通过对地数传链路将处理结果发送至地面进行判读及评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星分布式信息融合系统的多星联合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采用:步骤S1.1:各成员星将陆地或海面场景的可见光图像与包括载荷成像分辨率和幅宽的性能参数以及包括任务中心经纬度、任务号和工作模式的任务参数相结合,并按数据组帧格式生成载荷原始数据;步骤S1.2:将载荷原始数据与卫星位置、姿态以及成像时间生成载荷模拟数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星分布式信息融合系统的多星联合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采用:步骤S2.1:将载荷模拟数据配置在地面模拟源中,并通过星地电缆将地面模拟源连接至星上图像处理单元;步骤S2.2:将各成员星按照预设加电流程完成加电;步骤S2.3:通过遥控指令设置星上图像处理单元的工作模式和工作参数;步骤S2.4:通过地面模拟源将载荷模拟数据发送至星上图像处理单元进行目标检测和识别处理。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星分布式信息融合系统的多星联合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采用:步骤S3.1:将成员星星间高速发射终端加电,通过遥控指令设置星间高速发射终端的工作模式以及发送速率;步骤S3.2:将中枢星星间高速接收终端以及数据服务器加电,通过遥控指令设置星间高速接收终端和数据服务器的工作模式和工作参数;步骤S3.3:调整成员星及中枢星星间高速发射天线指向,使得两者天线均在对方波束覆盖范围内;步骤S3.4:成员星图像处理单元将结果发送至星间高速发射终端,再由星间高速发射天线发射,中枢星星间高速接收天线接收后发送至星间高速接收终端;步骤S3.5:将中枢星数据服务器工作模式设置为记录模式,记录星间高速接收终端收到的数据;步骤S3.6:通过遥控指令设置信息融合单元的工作模式和工作参数;步骤S3.7:将数据服务器工作模式设置为检索模式,将接收到的成员星数据检索后发送至信息融合单元;
步骤S3.8:信息融合单元接收到成员星数据后按照预设工作模式及参数进行多源融合处理,输出融合处理结果。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星分布式信息融合系统的多星联合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采用:步骤S4.1:将中枢星数据服务器工作模式设置为记录模式,记录信息融合单元输出的融合处理结果;步骤S4.2:设置对地数传设备的工作模式及参数;步骤S4.3:将数据服务器工作模式设置为检索模式,将融合处理结果及成员星数据检索至对地数传通道下传至地面接收设备。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星分布式信息融合系统的多星联合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采用:步骤S4.4:地面对接收到的融合结果数据、成员星载荷模拟数据以及成员星图像处理结果按照数据格式进行解析,将成员星星上处理结果与场景图像中真实目标情况进行比对,得到各成员星对目标检测率、虚警率以及定位精度的指标情况;将星上融合处理结果与场景图像中的真实目标情况进行对比,得到通过多源信息融合对融合检测率、虚警率、融合定位精度的提升情况;步骤S4.5:通过目标的检测率、检测虚警率以及定位精度指标测试结果对成员星图像处理单元性能进行评估,通过对经过信息融合后融合检测率、虚警率以及融合定位精度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瀚霆,陈占胜,成飞,范凯,游月辉,曹岸杰,徐侃,陈俊奇,狄慧,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