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免拆模的装配式组合楼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44731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32
一种免拆模的装配式组合楼板,由无机复合薄板拼合成底模组件、连接底模组件用角钢、楼板底模组件结合缝、主梁钢筋、肋梁钢筋、构造钢筋、内置模、混凝土复合而成;所述无机复合薄板底模组件为装配式组合楼板永久性使用的免拆底模组件;所述无机复合薄板底模组件由N块无机复合薄板通过连接用角钢拼合成条状型底模组件;所述连接用角钢中采用带功能性固定件;所述内置模安置在条状型底模组件两条连接用角钢之间,构成纵肋梁宽度的一半,两块条状型底模组件拼合构成纵肋梁宽度;装配式组合楼板构造钢筋布置在内置模上端;所述混凝土与永久性使用的免拆底模组件和内置模直接复合,形成一种免拆模的装配式组合楼板。一种免拆模的装配式组合楼板。一种免拆模的装配式组合楼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免拆模的装配式组合楼板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系统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免拆模的装配式组合楼板技术。

技术介绍

[0002]目前装配式钢筋砼框架结构体系发展相对滞后,在预制装配式钢筋砼结构项目中,主要采用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是一部分或全部预制承重剪力墙构件,受力钢筋通过采用套筒灌浆方式连接;外墙板一般采用预制三明治墙板技术;楼板大多采用桁架板;大跨度的厂房项目刚起步,采用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后叠合双T楼板。
[0003]预制装配式钢筋砼框架结构是装配式建筑重点和难点,存在主要问题:

梁柱无节点没有解决,装配钢筋砼框架结构在现浇钢筋砼框架上叠合双T楼板或叠合桁架楼板,前者叠合高度是现浇钢筋砼框架梁与双T楼板之和;后者桁架楼板面积偏小,且只能通过与次梁叠合,施工难度加大,同样叠合高度增加,这是两者都不能在装配钢筋砼框架结构房建中应用根本原因。

桁架叠合楼板面积小,也只能作用于小跨度楼板的叠合模板。

两PC构件均采取套筒灌浆方式连接,往往套筒的造价与钢筋价格差距不大,导致造价偏高。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对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节点和钢筋连接进行系统创新。
[0004]为了有效解决装配式钢筋砼框架结构存在诸多问题,如专利技术人申报ZL201610919684.4
ꢀ“
一种装配式建筑空腔楼板”,ZL201711475323.6“一种钢筋砼框架结构的装配方法”, ZL201910577422.8“一种主梁与结构支座的连接方法”,ZL201910577446.3“一种预制架楼板钢筋的连接方法”等。通过这些专利技术创造,在确保装配式建筑结构安全性的前提下优化梁柱节点和钢筋的连接;对装配式钢筋砼框架结构系统进行整体创新,解决了装配式钢筋砼框架结构的核心技术,促进了装配式建筑产业的发展和建筑科学技术进步。
[0005]又为了将现有装配式建筑叠合楼板技术和空心楼盖技术转变为免拆模的装配式组合楼板结构技术,专利技术人在自已现有
技术介绍
的基础上,将现浇空心楼盖技术应用到装配式组合楼板中,形成新型的免拆模的装配式组合楼板结构体系;在工厂工业化批量生产免拆底模、内置模,通过现场把内置模与免拆底模有机结合,形成免拆模装配式组合楼板的梁板模具后浇注混凝土形成免拆模的装配式组合楼板。对现有装配式叠合板技术和空心楼盖技术进行转型升级,应用到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中,解决大跨度建筑采用装配式建筑技术是装配式建筑创新领域的急需。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利用无机复合薄板拼合成大面积的条状型底模组件与内置模有机结合,形成大跨度框架结构楼盖所需的梁板模具,后浇混凝土筑成免拆模的装配式组合楼板;本专利技术“采用刚柔相济无机复合薄板通过连接用角钢拼合成条状型底模组件和内置模形式免拆模的装配式组合楼板技术”替代“质量重、面积小、跨度小的剪力墙结构体系中
的桁架叠合板技术”;同时:免拆的条状型底模免除了现浇空心楼盖必置楼盖模板,克服了现浇空心楼盖填充体底部必须现浇混凝土筑成楼盖底板所造成抗浮、位移、工艺烦琐等问题;构成免拆模的装配式组合楼板技术,优化现有框架结构技术体系,为实现大跨度并无明梁装配式建筑奠定了基础;既提高了建筑的整体安全性,又解决了现有桁架叠合板楼盖技术,桁架板叠合在梁上表面形成明梁,明梁占用层间高度、现场施工工艺复杂、施工成本高、工程进展迟缓等一系列缺陷。
[0007]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免拆模的装配式组合楼板,由无机复合薄板拼合成底模组件、连接底模组件用角钢、楼板底模组件结合缝、主梁钢筋、肋梁钢筋、构造钢筋、内置模、混凝土复合而成;所述无机复合薄板底模组件为装配式组合楼板永久性使用的免拆底模组件;所述无机复合薄板底模组件由N块无机复合薄板通过连接用角钢拼合成条状型底模组件;所述连接用角钢中采用带功能性固定件;所述连接用角钢设置在内置模的两外侧下端;所述条状型底模组件宽度为肋梁宽度和内置模边宽之和;所述纵向肋梁钢筋安置在底模组件纵向结合缝上沿;所述内置模安置在条状型底模组件两条连接用角钢之间,两块条状型底模组件拼合构成纵肋梁宽度;装配式组合楼板构造钢筋布置在内置模上端;所述混凝土与永久性使用的免拆底模组件和内置模直接复合,形成一种免拆模的装配式组合楼板。
[0008]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无机复合薄板采用增强型纤维水泥在专用设备的作用下复合而成;所述无机复合薄板具有刚柔相济,至少有一面是粗糙面,其厚度≤20mm;所述无机复合薄板密度<1600kg/m3。
[0009]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楼板底模组件结合缝分为纵向结合缝和横向结合缝;所述纵向结合缝上表面复合有钢筋混凝土肋梁;所述横向结合缝上表面复合有抗裂钢网砂浆。
[0010]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主梁钢筋、肋梁钢筋的箍筋高度比内置模高度矮20mm。
[0011]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拼合成条状型底模组件的连接用角钢,设置在条状型底模组件两边距离150mm内;所述功能性固定件的外露部位陷入混凝土中。
[0012]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内置模的两侧面安置在两条连接用角钢之间构成纵肋梁宽度部分;所述内置模另两侧面安置在条状型底模组件横方向上设置内置模定位件,构成横肋梁宽度。
[0013]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装配式组合楼板中设置专用送风道,为确保楼板的防火等级,专用送风道采用A级不燃性材料在内置模中制作。
[0014]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免拆模的装配式组合楼板,主要是通过施工现场把内置模与免拆底模组件有机结合,形成大跨度框架结构楼盖所需的梁板模具,后浇混凝土筑成免拆模的装配式组合楼板。
[0015]一种免拆模的装配式组合楼板技术,是在建筑结构设计图纸的基础上进行,分解建筑结构设计图纸,针对组合楼板柱网的几何尺寸,在满足主型规格的前提下,图纸分解成N组无机复合薄板底模为装配式组合楼板永久性使用的免拆底模组件;无机复合薄板底模组件由 N块无机复合薄板通过连接用角钢拼合成条状型底模组件;无机复合薄板采用增强型纤维水泥在专用设备的作用下复合而成;无机复合薄板具有刚柔相济,至少有一面是粗糙面,其厚度≤20mm;无机复合薄板密度<1600kg/m3。每块条状型底模组件的拼合长度为柱网格的长度,每块底模组件宽度为纵肋梁宽度和内置模宽之和;条状型底模组件的宽度
最佳尺寸规格为1100mm;在距底模组件两边缘100mm处安置连接用角钢,将无机复合薄板拼合达到柱网格的长后,用自攻螺钉将角钢分别固定在已拼合的无机复合薄板两个边缘100mm处;条状型底模组件中连接用角钢的相对距离为900mm;连接用角钢设置在内置模的两外侧,900mm宽的内置模下端安置在连接用角钢的相对距离中;将两块底模组件拼合,由相邻两个内置模形成 200mm的肋梁宽度;肋梁宽度空间中安置纵肋梁钢筋;把纵向肋梁钢筋设置在纵向结合缝上,肋梁混凝土既有效的复合了底模组件,又永久性的解决了纵向结合缝开裂的问题;在底模组件的横向拼合结合缝上表面复合有抗裂钢网,内置模下端设置微量混凝土砂浆的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免拆模的装配式组合楼板,由无机复合薄板拼合成底模组件、连接底模组件用角钢、楼板底模组件结合缝、主梁钢筋、肋梁钢筋、构造钢筋、内置模、混凝土复合而成;所述无机复合薄板底模组件为装配式组合楼板永久性使用的免拆底模组件;所述无机复合薄板底模组件由N块无机复合薄板通过连接用角钢拼合成条状型底模组件;所述连接用角钢中采用带功能性固定件;所述连接用角钢设置在内置模的两外侧下端;所述条状型底模组件宽度为肋梁宽度和内置模边宽之和;所述纵向肋梁钢筋安置在底模组件纵向结合缝上沿;所述内置模安置在条状型底模组件两条连接用角钢之间,两块条状型底模组件拼合构成纵肋梁宽度;装配式组合楼板构造钢筋布置在内置模上端;所述混凝土与永久性使用的免拆底模组件和内置模直接复合,形成一种免拆模的装配式组合楼板。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免拆模的装配式组合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复合薄板采用增强型纤维水泥在专用设备的作用下复合而成;所述无机复合薄板具有刚柔相济,至少有一面是粗糙面,其厚度≤20mm;所述无机复合薄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海崴王本淼甘天云
申请(专利权)人:王本淼湖南标迪夫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