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平衡多级中开泵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44425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平衡多级中开泵设备,其包括泵壳本体、泵轴、正向导叶组件及反向导叶组件,泵壳本体内设置有支板,支板将泵腔分割为第一腔体及第二腔体,泵壳本体于第一腔体内设置有第一挡板,泵壳本体与第二腔体内设置有第二挡板,上壳体上设置有限位块,第一挡板靠近其中一个正向导叶组件设置,限位块靠近其中一个反向导叶组件设置。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泵壳本体内设置第一挡板对处于第一腔体内的正向导叶组件进行限位,及配合设置第二挡板来降低液体输送过程中的能量损失;再利用限位块对反向导叶组件进行限位,以避免液体在泵腔内流动时对导叶组件施加的作用力而造成导叶组件形变,降低叶轮与导叶组件之间的摩擦风险,进而提高产品使用寿命。产品使用寿命。产品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平衡多级中开泵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中开泵
,尤其是涉及一种自平衡多级中开泵设备。

技术介绍

[0002]节段式多级离心泵由于受结构方式的限制,该产品在维护、检修时极其不便,且产品上的平衡盘装置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磨损、转子部件前移而出现效率明显下降等缺点;蜗壳式多级中开泵会因为流道的复杂而增加产品的铸造、加工难度。上述两种多级离心泵均会随着叶轮级数的不断增多而影响轴的刚度,降低产品运转稳定性,最终降低轴承寿命,缩短产品生命周期。
[0003]故而亟需提出一种自平衡多级中开泵设备来解决所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平衡多级中开泵设备,有效提高产品使用寿命。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平衡多级中开泵设备,其包括泵壳本体、泵轴、正向导叶组件及反向导叶组件,所述泵壳本体由上壳体及下壳体装配而成,所述上壳体与下壳体围设形成有泵腔,所述泵轴置于泵腔内;所述下壳体两端部分别设置有第一轴承部及第二轴承部,所述泵轴两端分别卡置在第一轴承部及第二轴承部上;
[0006]所述泵壳本体内设置有支板,所述支板将泵腔分割为第一腔体及第二腔体,所述泵轴贯穿支板设置,所述正向叶轮设置在第一腔体内,所述反向叶轮设置在第二腔体内,所述正向导叶组件套设在正向叶轮外侧部,所述反向导叶组件套设在反向叶轮外侧部;
[0007]所述泵壳本体于第一腔体内设置有第一挡板,所述泵壳本体与第二腔体内设置有第二挡板,所述上壳体上设置有限位块,所述第一挡板靠近其中一个正向导叶组件设置,所述限位块靠近其中一个反向导叶组件设置。
[000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壳体为半圆柱体状构造,所述下壳体为半圆柱体状构造,所述上壳体与下壳体围设形成的泵腔为圆筒状构造;所述正向导叶组件及反向导叶组件上均设置有限位凸块,所述限位凸块设置在正向导叶组件及反向导叶组件的下半部;所述下壳体内设置有卡槽,所述限位凸块卡持在卡槽内。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壳体上开设有出水端口及进水端口,所述出水端口与进水端口通过导通管连通设置;多个所述正向导叶组件依次并列设置在第一腔体内,多个所述正向导叶组件将第一腔体依次分割为首级吸水室、多个第一过渡流道及中间流道,多个所述反向导叶组件依次并列设置在第二腔体内,多个所述反向导叶组件将第二腔体依次分割为次级吸水室、至少一个第二过渡流道及出水流道,所述下壳体上开设有吸水口及出水口,所述吸水口与首级吸水室连通设置,所述出水口与出水流道连通设置,所述出水端口与中间流道连通设置,所述进水端口与次级吸水室连通设置。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挡板设置在首级吸水室内,所述第二挡板及限位块设置在次级吸水室内。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泵壳本体两端于第一轴承部及第二轴承部一侧分别开设置有第一平衡腔体及第二平衡腔体,所述第一平衡腔体与第二平衡腔体之间设置有平衡管;所述下壳体两端于第一轴承部一侧设置有第一节流板及第一端盖,所述下壳体于第二轴承部一侧设置有第二节流板及第二端盖,所述第一平衡腔体由所述第一节流板、第一端盖及上壳体围设而成,所述平衡管一端设置在上壳体上并与第一平衡腔体连通设置;所述第二平衡腔体由所述第二节流板、第二端盖及上壳体围设而成,所述平衡管另一端设置在上壳体上并与第二平衡腔体连通设置;其中,所述泵轴分别贯穿第一节流板、第一端盖、第二节流板及第二端盖设置。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轴承部包括第一轴承体及第一轴承件,所述第一轴承体内侧部设置有第一环形隔块,所述第一环形隔块将第一轴承体内侧分隔成第一容置腔及第一冷却腔,所述第一轴承件容置在第一容置腔内,所述泵轴一端贯穿第一轴承件设置,所述第一轴承体上开设有第一进孔及第一出孔,所述第一进孔及第一出孔与第一冷却腔连通设置,所述平衡管上连接有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与第一进孔连通设置;所述第二轴承部包括第二轴承体及第二轴承件,所述第二轴承体内侧部设置有第二环形隔块,所述第二环形隔块将第二轴承体内侧分隔成第二容置腔及第二冷却腔,所述第二轴承件容置在第二容置腔内,所述泵轴一端贯穿第二轴承件设置,所述第二轴承体上开设有第二进孔及第二出孔,所述第二进孔及第二出孔与第二冷却腔连通设置;所述第一出孔与第二进孔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一端设置在第二轴承体上并与第一冷却腔连通设置,所述第二连接管另一端设置在第一轴承体上并与第二冷却腔连通设置。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轴承体包括第一轴承座及第一密封板,所述第一轴承座与第一密封板对接设置,所述第一轴承座于第一冷却腔内间隔设置有第一对接块,所述第一对接块与第一密封板通过第一螺栓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轴承体包括第二轴承座及第二密封板,所述第二轴承座与第二密封板对接设置,所述第二轴承座于第二冷却腔内间隔设置有第二对接块,所述第二对接块与第二密封板通过第三螺栓件固定连接。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泵壳本体两端于第一平衡腔体及第二平衡腔体内侧均设置有机封腔体,两所述机封腔体之间连接有机械密封冲洗管;所述第一连接管上设置有开关阀,所述第二轴承体于第二出孔处设置有第三连接管;所述第一轴承体周侧向外延伸有第一固定凸块,所述第一固定凸块通过第二螺栓件与下壳体侧部连接,所述第二轴承体周侧向外延伸有第二固定凸块,所述第二固定凸块通过第四螺栓件与下壳体侧部连接。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正向导叶组件及反向导叶组件均包括导叶本体及隔板,所述隔板中部开设有液体入口,所述导叶本体与隔板对接设置,所述正向叶轮及反向叶轮分别设置在导叶本体与隔板围设而成的空间内。
[00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正向叶轮及反向叶轮均包括叶轮本体,所述叶轮本体朝向隔板的液体入口一侧设置有进液口,所述叶轮本体于进液口周侧凸设有导液凸环,所述导液凸环延伸至隔板的液体入口内侧;所述隔板于液体入口处设置有密封环,所述密封环包括对接环部及第一对接凸环,所述第一对接凸环由对接环部内侧缘朝一侧凸伸形成,所述隔板朝向正向叶轮或反向叶轮一侧开设有第一对接槽,所述对接环部置于第一对接槽
内;所述第一对接凸环置于隔板的液体入口内侧部,所述导液凸环置于第一对接凸环内侧,所述导液凸环靠近第一对接凸环设置,所述第一对接凸环将隔板与导液凸环隔开。
[00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叶本体中部开设有穿口部,所述导叶本体于穿口部处固定设置有导叶套,所述导叶套包括固定环部及第二对接凸环,所述第二对接凸环由固定环部内侧缘朝一侧凸伸形成,所述导叶本体一侧开设有第二对接槽,所述固定环部置于第二对接槽内;所述第二对接凸环置于穿口部内侧,所述泵轴贯穿第二对接凸环设置,所述第二对接凸环将穿口部与泵轴隔开。
[00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叶本体一侧设置有第三容置腔,所述正向叶轮或反向叶轮置于第三容置腔内,所述导叶本体于第三容置腔周侧围设有多个第一叶片,所述第一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平衡多级中开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泵壳本体、泵轴、正向导叶组件及反向导叶组件,所述泵壳本体由上壳体及下壳体装配而成,所述上壳体与下壳体围设形成有泵腔,所述泵轴置于泵腔内;所述下壳体两端部分别设置有第一轴承部及第二轴承部,所述泵轴两端分别卡置在第一轴承部及第二轴承部上;所述泵壳本体内设置有支板,所述支板将泵腔分割为第一腔体及第二腔体,所述泵轴贯穿支板设置,所述正向叶轮设置在第一腔体内,所述反向叶轮设置在第二腔体内,所述正向导叶组件套设在正向叶轮外侧部,所述反向导叶组件套设在反向叶轮外侧部;所述泵壳本体于第一腔体内设置有第一挡板,所述泵壳本体与第二腔体内设置有第二挡板,所述上壳体上设置有限位块,所述第一挡板靠近其中一个正向导叶组件设置,所述限位块靠近其中一个反向导叶组件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平衡多级中开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为半圆柱体状构造,所述下壳体为半圆柱体状构造,所述上壳体与下壳体围设形成的泵腔为圆筒状构造;所述正向导叶组件及反向导叶组件上均设置有限位凸块,所述限位凸块设置在正向导叶组件及反向导叶组件的下半部;所述下壳体内设置有卡槽,所述限位凸块卡持在卡槽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平衡多级中开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上开设有出水端口及进水端口,所述出水端口与进水端口通过导通管连通设置;多个所述正向导叶组件依次并列设置在第一腔体内,多个所述正向导叶组件将第一腔体依次分割为首级吸水室、多个第一过渡流道及中间流道,多个所述反向导叶组件依次并列设置在第二腔体内,多个所述反向导叶组件将第二腔体依次分割为次级吸水室、至少一个第二过渡流道及出水流道,所述下壳体上开设有吸水口及出水口,所述吸水口与首级吸水室连通设置,所述出水口与出水流道连通设置,所述出水端口与中间流道连通设置,所述进水端口与次级吸水室连通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平衡多级中开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板设置在首级吸水室内,所述第二挡板及限位块设置在次级吸水室内。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自平衡多级中开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泵壳本体两端于第一轴承部及第二轴承部一侧分别开设置有第一平衡腔体及第二平衡腔体,所述第一平衡腔体与第二平衡腔体之间设置有平衡管;所述下壳体两端于第一轴承部一侧设置有第一节流板及第一端盖,所述下壳体于第二轴承部一侧设置有第二节流板及第二端盖,所述第一平衡腔体由所述第一节流板、第一端盖及上壳体围设而成,所述平衡管一端设置在上壳体上并与第一平衡腔体连通设置;所述第二平衡腔体由所述第二节流板、第二端盖及上壳体围设而成,所述平衡管另一端设置在上壳体上并与第二平衡腔体连通设置;其中,所述泵轴分别贯穿第一节流板、第一端盖、第二节流板及第二端盖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自平衡多级中开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承部包括第一轴承体及第一轴承件,所述第一轴承体内侧部设置有第一环形隔块,所述第一环形隔块将第一轴承体内侧分隔成第一容置腔及第一冷却腔,所述第一轴承件容置在第一容置腔内,所述泵轴一端贯穿第一轴承件设置,所述第一轴承体上开设有第一进孔及第一出孔,所述第一进孔及第一出孔与第一冷却腔连通设置,所述平衡管上连接有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与第一进孔连通设置;所述第二轴承部包括第二轴承体及第二轴承件,所述第
二轴承体内侧部设置有第二环形隔块,所述第二环形隔块将第二轴承体内侧分隔成第二容置腔及第二冷却腔,所述第二轴承件容置在第二容置腔内,所述泵轴一端贯穿第二轴承件设置,所述第二轴承体上开设有第二进孔及第二出孔,所述第二进孔及第二出孔与第二冷却腔连通设置;所述第一出孔与第二进孔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一端设置在第二轴承体上并与第一冷却腔连通设置,所述第二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敦军熊军周坤高建梅张世朋杨小雄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凯利特泵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