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输送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指纹锁;包括与门相连接的外锁体、内锁体、锁舌和微处理器,所述外锁体包括固定在门上的外侧壳体、与外侧壳体旋转连接的外把手、设置在外把手顶端内侧的指纹模块、对应指纹模块设置在外侧壳体上的隐藏窗、位于外把手上方的触摸面板、设置在触摸面板内的人脸识别机构、位于外把手下方的语音模块和声孔,所述内锁体包括固定在门上的内侧壳体、自上而下设置在内侧壳体上的显示屏、内把手、内锁旋钮、安全锁旋钮、语音模块和声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通过多种解锁模式提高智能指纹锁的应用场景,在锁体上设置隐藏窗和可旋转把手将机械锁口进行美化隐藏,提高整体美观,提高锁体的防盗性能和安全性能。能和安全性能。能和安全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指纹锁
[0001]本技术涉及输送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智能指纹锁。
技术介绍
[0002] 智能门锁区别于传统机械锁, 是具有安全性、 便利性、先进技术的复合型锁具。是一种磁卡、射频卡使用非机械钥匙作为用户识别ID的成熟技术,在银行、政府部门、酒店、学校宿舍居民小区、别墅、宾馆等场所应用较多;智能门锁主要应用于智能家居、智能旅店/酒店、智能建筑等系统中。
[0003]现有的智能指纹锁都无法脱离机械钥匙,作为锁具的核心部件机械锁舌是无法被代替的,为了安全性和实用性一些锁具会将机械钥匙孔外侧用滑盖隐藏,或者直接裸露在锁体外侧安全性能较低,其次也容易落灰产生静电吸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指纹锁,通过多种解锁模式提高智能指纹锁的应用场景,在锁体上设置隐藏窗和可旋转把手将机械锁口进行美化隐藏,提高整体美观,提高锁体的防盗性能和安全性能。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指纹锁,包括与门相连接的外锁体、内锁体、锁舌和微处理器,所述外锁体包括固定在门上的外侧壳体、与外侧壳体旋转连接的外把手、设置在外把手顶端内侧的指纹模块、对应指纹模块设置在外侧壳体上的隐藏窗、位于外把手上方的触摸面板、设置在触摸面板内的人脸识别机构、位于外把手下方的语音模块和声孔,所述隐藏窗与外侧壳体转动连接且内部还设置有机械钥匙孔组件和Type
‑
C充电接口,所述内锁体包括固定在门上的内侧壳体、自上而下设置在内侧壳体上的显示屏、内把手、内锁旋钮、安全锁旋钮、语音模块和声孔,所述指纹模块、触摸面板、人脸识别机构、语音模块、Type
‑
C充电接口、显示屏均与所述微处理器电性连接,所述触摸面板下层还设置有与所述微处理器连接的密码输入模块电路板,所述外把手、内把手与所述锁舌连接,所述锁舌与所述机械钥匙孔组件连接,所述微处理器内还设置有无线WiFi模块、蓝牙模块和电池模块,所述内锁体内还设置有连接电池模块的电池仓。
[0006]进一步的,所述外把手的旋转轴上还设置有限位头,与之连接的外侧壳体上开设有7型凹槽,7型凹槽由沿轴线的直槽和与直槽呈九十度夹角的弧形槽组成,其中弧形槽为四分之一圆形槽。
[0007]进一步的,所述外把手的旋转轴底端与外侧壳体的连接处还设置有固定在外侧壳体内的拉伸弹簧。
[0008]进一步的,所述人脸识别机构包括3D摄像头、距离感应器、红外感应器、警示灯。
[0009]进一步的,所述隐藏窗位于所述外把手在外侧壳体上的投影区域内,所述隐藏窗为圆角矩形且靠近所述外把手的一角上设置有旋转轴,靠近所述外把手的一边内侧设置有凹槽。
[00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申请设置有人脸识别机构、指纹模块、机械钥匙孔组件、无线WiFi模块、蓝牙模块、电池模块、触摸面板、语音模块、Type
‑
C充电接口、显示屏,在传统的钥匙开锁的基础上还支持指纹、密码、刷卡、远程开锁等功能,内置有可充电电池,可以通过接口连接充电口进行应急供电完成电子开锁,除此之外还支持3D人脸识别开锁,同样适用于光线较暗的场所开锁,配置的距离传感器和红外传感器可以避免非活物误触激活系统,节省电量提高续航能力。
[0011](2)在外把手下方对应的区域内设置隐藏窗,隐藏窗内安装机械钥匙孔组件和Type
‑
C充电接口,外把手内侧顶端设置指纹模块,整体外观上更美观,隐藏窗以靠近外把手的一角为原点旋转,按压下侧边角使上侧边翘起,打开隐藏内的钥匙孔和充电口,结构更合理防止落入灰尘,其次外把手设置在外侧会对隐藏窗进行遮挡,需要先将外把手向外拉出再向左旋转九十度后才能有足够空间打开隐藏窗,增加了撬锁孔的难度,提高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中外锁体的的主视图。
[0014]图3为本技术中外锁体的的侧视图。
[0015]图4为外把手与外侧壳体旋转连接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1、外锁体;2、内锁体;3、外侧壳体;4、外把手;5、指纹模块;6、触摸面板;7、人脸识别机构;8、声孔;9、机械钥匙孔组件;10、Type
‑
C充电接口;11、内侧壳体;12、显示屏;13、内把手;14、内锁旋钮;15、安全锁旋钮;16、限位头;17、7型凹槽;18、拉伸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解释说明。
[0018]实施例:如图1至图4所示的一种智能指纹锁,包括与门相连接的外锁体1、内锁体2、锁舌和微处理器,外锁体1包括固定在门上的外侧壳体3、与外侧壳体3旋转连接的外把手4、固定在外把手4顶端内侧的指纹模块5、对应指纹模块5固定在外侧壳体3上的隐藏窗、位于外把手4上方的触摸面板6、安装在触摸面板6内的人脸识别机构7、位于外把手4下方的语音模块和声孔8,隐藏窗与外侧壳体3转动连接且内部还连接有机械钥匙孔组件9和Type
‑
C充电接口10,内锁体2包括固定在门上的内侧壳体11、自上而下设置在内侧壳体11上的显示屏12、内把手13、内锁旋钮14、安全锁旋钮15、语音模块和声孔8,指纹模块5、触摸面板6、人脸识别机构7、语音模块、Type
‑
C充电接口10、显示屏12均与微处理器电性连接,触摸面板6下层还安装有与微处理器连接的密码输入模块电路板,外把手4、内把手13与锁舌连接,锁舌与机械钥匙孔组件9连接,微处理器内还连接有无线WiFi模块、蓝牙模块和电池模块,内锁体2内还安装有连接电池模块的电池仓。
[0019]外把手4的旋转轴上还连接有限位头16,与之连接的外侧壳体3上开设有7型凹槽17,7型凹槽17由沿轴线的直槽和与直槽呈九十度夹角的弧形槽组成,其中弧形槽为四分之一圆形槽。
[0020]外把手4的旋转轴底端与外侧壳体3的连接处还连接有固定在外侧壳体3内的拉伸弹簧18。
[0021]人脸识别机构7包括3D摄像头、距离感应器、红外感应器、警示灯。
[0022]隐藏窗位于外把手4在外侧壳体3上的投影区域内,隐藏窗为圆角矩形且靠近外把手4的一角上连接有旋转轴,靠近外把手4的一边内侧开设有凹槽。
[0023]具体使用时:外锁体1连接内锁体2,之间通过门体固定且两者之间连接有锁舌和微处理器,锁舌与外把手4、内把手13、机械钥匙孔组件9、内锁旋钮14、安全锁旋钮15相连接控制锁舌的运动,其次还与微处理器连接进行电子控制开锁;如图2
‑
图4所示通过机械钥匙开锁时,先克服拉伸弹簧18的拉力向外拉出外把手4一段距离,此时限位头16从图4中的A点运动到B点,然后将外把手4顺时针旋转使其落位点位中固定,如图2所示,然后按压隐藏窗的右下边,侧边往凹槽中陷入小段距离,在右下角旋转轴的支撑下使上侧边翘起,手指按住翘起部位,以右下角为旋转中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指纹锁,其特征在于:包括与门相连接的外锁体(1)、内锁体(2)、锁舌和微处理器,所述外锁体(1)包括固定在门上的外侧壳体(3)、与外侧壳体(3)旋转连接的外把手(4)、设置在外把手(4)顶端内侧的指纹模块(5)、对应指纹模块(5)设置在外侧壳体(3)上的隐藏窗、位于外把手(4)上方的触摸面板(6)、设置在触摸面板(6)内的人脸识别机构(7)、位于外把手(4)下方的语音模块和声孔(8),所述隐藏窗与外侧壳体(3)转动连接且内部还设置有机械钥匙孔组件(9)和Type
‑
C充电接口(10),所述内锁体(2)包括固定在门上的内侧壳体(11)、自上而下设置在内侧壳体(11)上的显示屏(12)、内把手(13)、内锁旋钮(14)、安全锁旋钮(15)、语音模块和声孔(8),所述指纹模块(5)、触摸面板(6)、人脸识别机构(7)、语音模块、Type
‑
C充电接口(10)、显示屏(12)均与所述微处理器电性连接,所述触摸面板(6)下层还设置有与所述微处理器连接的密码输入模块电路板,所述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建启,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天防安防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