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采血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440036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新型采血针,包括用于采血的针体,所述针体的上端部通过安装座安装有用于连接外部注射连接器检测扎针位置的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对外部注射器端部进行限位的密封橡胶塞,所述密封橡胶塞的内部开设有便于外部注射器插入的变形口;能够形成在扎针完成后对针头插入位置进行检测的完整的采血针,通过外部注射器对针头的插入位置进行检测,方便医护人员根据注射器抽血的状况对采血管中针头的插入位置进行判断,从而能够避免在对婴儿进行采血时,由于婴儿血管较细使得针头插偏而导致的通过负压抽血失败,进而能够提高在使用负压采血时的采血成功率,降低在采血过程中对负压采血管的浪费。负压采血管的浪费。负压采血管的浪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采血针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采血针。

技术介绍

[0002]采血针是一种在医疗检验过程中用于采集血样的仪器,由针头和针杆组成,针头设在针杆的头部,在针杆上滑动连接有护套,在护套和针杆之间设有复位弹簧且护套的初始位置位于针头和针杆的头部,采血的时候先把采血针的针刺入静脉,接入采血管,采血管中有负压可以抽出定量的血。

技术实现思路

[0003]目前在儿科对婴儿进行采血的过程中多使用负压采血管进行采血,但是在儿科采血的过程中由于儿童的血管比较细,扎针的时候容易扎偏,但医护人员无法从外部进行准确的判断,在接入负压采血管抽不出血时,负压会在短时间内消失,从而导致抽血失败,进而使得在采血的过程中负压采血管的大量浪费。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采血针,具有能够形成在扎针完成后对针头插入位置进行检测的完整的采血针,能够通过连接管连通外部注射器对针头的插入位置进行检测,能够方便医护人员根据注射器抽血的状况对采血管中针头的插入位置进行判断,从而能够避免在对婴儿进行采血时,由于婴儿血管较细使得针头插偏而导致的通过负压抽血失败,进而能够提高在使用负压采血时的采血成功率,降低在采血过程中对负压采血管的浪费的特点。
[0004]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采血针,包括用于采血的针体,所述针体的上端部通过安装座安装有用于连接外部注射连接器检测扎针位置的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对外部注射器端部进行限位的密封橡胶塞,所述密封橡胶塞的内部开设有便于外部注射器插入的变形口。
[0005]其中,所述安装座与所述针体通过连接软管相连通。
[0006]其中,所述安装座的内部弹性铰接有对内部送液通孔进行密封的密封板。
[0007]其中,所述连接管的顶部开设有便于工作人员确认所述变形口位置进行外部注射器连接的导向口。
[0008]其中,所述连接管的外侧通过弹性连接绳连接有对所述导向口进行密封的防尘塞。
[0009]其中,所述密封板的长度小于所述安装座短边的长度。
[0010]其中,所述变形口开设于所述密封橡胶塞内靠近所述密封板铰接的一端。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针体、安装座、连接管的相互配合下,形成了能够在扎针完成后对针头插入位置进行检测的完整的采血针,能够通过连接管连通外部注射器对针头的插入位置进行检测,能够方便医护人员根据注射器抽血的状况对采血管中针头的插入位置进行判断,从而能够避免在对婴儿进行采血时,由于婴儿血管较细使得针头插偏而导致的通过负压抽血失败,进而能够提高在使用负压采血时的采血成功率,降低在采血过
程中对负压采血管的浪费。
[0012]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图1中A部细节放大图;
[0015]图3为本技术的使用流程示意图;
[0016]图4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针体;2、安装座;21、连接软管;22、密封板;3、连接管;31、导向口;32、防尘塞;4、密封橡胶塞;41、变形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18]请参阅图1

图4,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采血针,包括用于采血的针体1,针体1的上端部通过安装座2安装有用于连接外部注射连接器检测扎针位置的连接管3,连接管3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对外部注射器端部进行限位的密封橡胶塞4,密封橡胶塞4的内部开设有便于外部注射器插入的变形口41。
[0019]本实施方案中:当医护人员在为婴儿进行扎针取血时,可通过针体1端部的采血针扎入血管进行取血,其中针体1为采血工作的主要取血工具,此时,在安装座2的连接下,针体1的前端部与连接管3之间形成一条通路,当医护人员完成对婴儿患者的扎针后,连接管3为与外部注射器之间的连接提供载体,当外部注射器通过连接管3完成安装后与针体1的前端部之间形成血液通道,此时,医护人员能够通过外部注射器向外抽血,通过针体1前端部的回血状况判断针体1端部的针头是否插入血管中,当针体1的前端部在外部注射器的抽血下出血时,则可判定针体1的针头已插入血管中,反之则相反,从而医护人员能够判断针体1端部的针头是否插入血管中,进而根据针头的插入情况开启外部的负压进行后续的抽血工作,此时在针体1、安装座2、连接管3的相互配合下,形成了能够在扎针完成后对针头插入位置进行检测的完整的采血针,能够通过连接管3连通外部注射器对针头的插入位置进行检测,能够方便医护人员根据注射器抽血的状况对采血管中针头的插入位置进行判断,从而能够避免在对婴儿进行采血时,由于婴儿血管较细使得针头插偏而导致的通过负压抽血失败,进而能够提高在使用负压采血时的采血成功率,降低在采血过程中对负压采血管的浪费,且在医护人员进行外部注射器连接时,外部注射器的端部通过变形口41贯穿至安装座2的内腔中,从而完成抽血查看针头插入情况的工作,此时密封橡胶塞4为连接管3与针体1前端部之间形成的回路起到密封的作用,其中开设于密封橡胶塞4内部的变形口41连接外部注射器时,首先将针头通过连接管3插入变形口41中,其中变形口41在无外物进入的状态下在橡胶自身弹性的作用下呈闭合的状态,当外部注射器的端部插入变形口41后,变形口41的内部受到挤压向外压缩,在外部注射器的端部外壁形成通孔,使得注射器能够穿过变形口41进入安装座2的内部。
[0020]安装座2与针体1通过连接软管21相连通;其中安装座2与针体1呈分体式的能够方便在该种采血针进行生产的过程中通过组装方式进行生产,只需将针体1的两端分别与安装座2通过连接软管21进行连接即可,提高了在生产过程中的效率。
[0021]安装座2的内部弹性铰接有对内部送液通孔进行密封的密封板22;其中密封板22在注射器通过变形口41插入安装座2的内部时,密封板22的一侧受到注射器顶压的力向一侧转动,且在转动的同时能够对安装座2与针体1下端部之间的通道进行密封,使得连接管3与针体1的上端部之间形成一个密封的回路。
[0022]连接管3的顶部开设有便于工作人员确认变形口41位置进行外部注射器连接的导向口31;其中导向口31的位置与变形口41的位置相对应,由于密封橡胶塞4位于连接管3的内部,医护人员不便于从外部判断出变形口41的位置,此时可通过导向口31的位置判断下方变形口41的位置,便于工作人员的操作。
[0023]连接管3的外侧通过弹性连接绳连接有对导向口31进行密封的防尘塞32;其中防尘塞32能够避免灰尘进入连接管3的内部对密封橡胶塞4造成污染,影响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0024]密封板22的长度小于安装座2短边的长度;此时能够避免密封板22在安装座2内转动时安装座2的内壁对密封板22的转动造成运动干涉。
[0025]变形口41开设于密封橡胶塞4内靠近密封板22铰接的一端;此时当注射器通过变形口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采血针,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采血的针体(1),所述针体(1)的上端部通过安装座(2)安装有用于连接外部注射连接器检测扎针位置的连接管(3),所述连接管(3)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对外部注射器端部进行限位的密封橡胶塞(4),所述密封橡胶塞(4)的内部开设有便于外部注射器插入的变形口(4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采血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2)与所述针体(1)通过连接软管(21)相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采血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2)的内部弹性铰接有对内部送液通孔进行密封的密封板(22)。4.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倩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省妇幼保健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