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顶拉管的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43819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顶拉管的连接结构,包括第一顶拉管本体和第二顶拉管本体,所述第一顶拉管本体和第二顶拉管本体的结构完全相同,所述第一顶拉管本体包括后连接段和前连接段,所述后连接段的内壁上开设有若干个环形的凸台,所述前连接段的外壁上开设有若干个环形的扣槽,所述第二顶拉管本体上的凸台卡接在第一顶拉管本体上的扣槽内,所述前连接段的内壁上开设有环形的支撑槽,所述支撑槽内安装有内支撑结构,所述内支撑结构包括支撑管、槽口、板簧条、弹簧、滑块,所述支撑管为环形,所述支撑管的侧边开设有呈圆周阵列布置的槽口,所述槽口与支撑管的内部连通,所述板簧条为弧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连接可靠稳定,减少脱落的发生。减少脱落的发生。减少脱落的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顶拉管的连接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顶拉管
,尤其涉及一种顶拉管的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顶拉管工艺它既具有定向钻的优点、地质适应广、障碍处理能力强、次生灾害小等特点,又具有顶管标高控制准的优点。该工艺介于定向钻工艺和泥水平衡之间。同时配合柔性密封自锁接口聚乙烯缠绕实壁排水管(又称短管),将传统的管道回拖改为顶拉工艺,在末端井下安装管节,利用钻杆穿过管道中心,在管道尾端顶拉管道。掘进头负责掘进扭矩和迎面阻力,设备余力通过机头后分动装置和传力杆传到管体,实现顶拉目的。
[0003]常见的顶拉管主要靠相互之间的筋条和卡槽连接,但是在使用中我们发现有时候相互连接的顶拉管容易脱落,连接稳定性有待提高,针对这样的问题我们提出一种顶拉管的连接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顶拉管的连接结构。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顶拉管的连接结构,包括第一顶拉管本体和第二顶拉管本体,所述第一顶拉管本体和第二顶拉管本体的结构完全相同,所述第一顶拉管本体包括后连接段和前连接段,所述后连接段的内壁上开设有若干个环形的凸台,所述前连接段的外壁上开设有若干个环形的扣槽,所述第二顶拉管本体上的凸台卡接在第一顶拉管本体上的扣槽内,所述前连接段的内壁上开设有环形的支撑槽,所述支撑槽内安装有内支撑结构,所述内支撑结构包括支撑管、槽口、板簧条、弹簧、滑块,所述支撑管为环形,所述支撑管的侧边开设有呈圆周阵列布置的槽口,所述槽口与支撑管的内部连通,所述板簧条为弧形,所述板簧条的两端均固定有滑块,所述滑块滑动套接在支撑管的内部,相邻所述板簧条上的滑块之间连接有弹簧。
[0007]优选的,所述后连接段和前连接段为一整体结构。
[0008]优选的,所述后连接段的内壁上开设有环形的后密封槽,所述前连接段的外壁上开设有环形的前密封槽,所述第一顶拉管本体上的前密封槽和第二顶拉管本体上的后密封槽之间套接有同一个的密封圈。
[0009]优选的,所述后连接段的内壁上开设有环形的后卡槽,所述前连接段的外壁上开设有环形的前卡槽,所述第一顶拉管本体上的前卡槽和第二顶拉管本体上的后卡槽之间套接有同一个的卡环。
[0010]优选的,所述卡环的横截面为工字形,所述卡环采用不锈钢制成。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1、本技术中,支撑管套接在支撑槽内,此时弧形的板簧条对前连接段的内壁
进行弹性支撑,从而可减少前连接段发生形变,增强了整体的刚性,同时,由于刚性增强,也加强了第一顶拉管本体和第二顶拉管本体连接时的稳定性,避免第一顶拉管本体和第二顶拉管本体连接发生脱落的现象。
[0013]2、本技术中,设置的密封圈有助于提高第一顶拉管本体和第二顶拉管本体连接的密闭性,减少泄漏发生,设置的卡环可形成外支撑,同时可以提高第一顶拉管本体和第二顶拉管本体连接的可靠性,减少脱落。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第一顶拉管本体的剖视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的内支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的板簧条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5为本技术的密封圈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6为本技术的连接结构的密封圈的剖视图;
[0020]图7为本技术的连接结构的卡环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8为本技术的连接结构的卡环的剖视图。
[0022]图中:1第一顶拉管本体、101后连接段、102前连接段、103支撑槽、104扣槽、105前卡槽、106前密封槽、107凸块、108后卡槽、109后密封槽、2第二顶拉管本体、3内支撑结构、301支撑管、302槽口、303板簧条、304弹簧、305滑块、4密封圈、5卡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4]参照图1

4,一种顶拉管的连接结构,包括第一顶拉管本体1和第二顶拉管本体2,第一顶拉管本体1和第二顶拉管本体2的结构完全相同,第一顶拉管本体1包括后连接段101和前连接段102,后连接段101和前连接段102为一整体结构,后连接段101的内壁上开设有若干个环形的凸台107,前连接段102的外壁上开设有若干个环形的扣槽104,第二顶拉管本体2上的凸台107卡接在第一顶拉管本体1上的扣槽104内,前连接段102的内壁上开设有环形的支撑槽103,支撑槽103内安装有内支撑结构3,内支撑结构3包括支撑管301、槽口302、板簧条303、弹簧304、滑块305,支撑管301为环形,支撑管301的侧边开设有呈圆周阵列布置的槽口302,槽口302与支撑管301的内部连通,板簧条303为弧形,板簧条303的两端均固定有滑块305,滑块305滑动套接在支撑管301的内部,相邻板簧条303上的滑块305之间连接有弹簧304。
[0025]参照图5、图6,后连接段101的内壁上开设有环形的后密封槽109,前连接段102的外壁上开设有环形的前密封槽106,第一顶拉管本体1上的前密封槽106和第二顶拉管本体2上的后密封槽109之间套接有同一个的密封圈4。
[0026]参照图7、图8,后连接段101的内壁上开设有环形的后卡槽108,前连接段102的外壁上开设有环形的前卡槽105,第一顶拉管本体1上的前卡槽105和第二顶拉管本体2上的后
卡槽108之间套接有同一个的卡环5,卡环5的横截面为工字形,卡环5采用不锈钢制成。
[0027]工作原理:本技术中,支撑管301套接在支撑槽103内,此时弧形的板簧条303对前连接段102的内壁进行弹性支撑,从而可减少前连接段102发生形变,增强了整体的刚性,同时,由于刚性增强,也加强了第一顶拉管本体1和第二顶拉管本体2连接时的稳定性,避免第一顶拉管本体1和第二顶拉管本体2连接发生脱落的现象。
[0028]设置的密封圈4有助于提高第一顶拉管本体1和第二顶拉管本体2连接的密闭性,减少泄漏发生,设置的卡环5可形成外支撑,同时可以提高第一顶拉管本体1和第二顶拉管本体2连接的可靠性,减少脱落。
[0029]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顶拉管的连接结构,包括第一顶拉管本体(1)和第二顶拉管本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拉管本体(1)和第二顶拉管本体(2)的结构完全相同,所述第一顶拉管本体(1)包括后连接段(101)和前连接段(102),所述后连接段(101)的内壁上开设有若干个环形的凸台(107),所述前连接段(102)的外壁上开设有若干个环形的扣槽(104),所述第二顶拉管本体(2)上的凸台(107)卡接在第一顶拉管本体(1)上的扣槽(104)内,所述前连接段(102)的内壁上开设有环形的支撑槽(103),所述支撑槽(103)内安装有内支撑结构(3),所述内支撑结构(3)包括支撑管(301)、槽口(302)、板簧条(303)、弹簧(304)、滑块(305),所述支撑管(301)为环形,所述支撑管(301)的侧边开设有呈圆周阵列布置的槽口(302),所述槽口(302)与支撑管(301)的内部连通,所述板簧条(303)为弧形,所述板簧条(303)的两端均固定有滑块(305),所述滑块(305)滑动套接在支撑管(301)的内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仲海王新路郑钱波冯荣黄贵龙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枫叶管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