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宁波大学专利>正文

用于检测肿瘤细胞内microRNA-203的双光子荧光纳米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3437029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检测肿瘤细胞内microRN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检测肿瘤细胞内microRNA

203的双光子荧光纳米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纳米材料与生物传感器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检测肿瘤细胞内microRNA

203的双光子荧光纳米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MicroRNA作为一种短链、非编码、内源性RNA,不仅广泛的参与早期发育、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等多种生物过程的调控,同时其表达水平与各种疾病密切相关,因此microRNA可以做研究许多疾病的重要标志物。特别的是,microRNA的异常表达(上调或下调)与癌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被认为是不同癌症预后、诊断和治疗过程中有前景的生物标志物。由于细胞内microRNA的含量普遍较低,因此人们致力于发展能够特异性、高灵敏的检测microRNA的方法。现有技术中,反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RT

PCR)是一种传统的检测低浓度RNA信号放大策略,但是其只能够在缓冲液中操作,无法反映在细胞中表达的差异;基于等温酶信号放大的原位杂交(FISH)策略,由于酶向内运输需要细胞的固定,只能够实现对单细胞的microRNA成像,不适宜用于活细胞成像。最近几年,基于无酶信号放大目标物,实现对活细胞中低浓度microRNA的检测与成像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催化发夹组装(CHA)是一种能够很好实现原位痕量目标物的信号放大策略,其有望实现对细胞中原位microRNA的荧光成像。
[0003]荧光成像作为一种目前常用的可视化、动态监测活细胞变化的技术,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在生物医学研究和分子诊断。传统的荧光成像手段容易受到生物背景自身荧光的干扰,以及外部环境的干扰,而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作为一种比率性荧光成像的手段能够很好消除背景信号的干扰,且不受外界因素的干扰,实现对细胞内物质的精准定量。同时传统的荧光成像手段组织成像穿透深度低,无法实现较大组织穿透深度的成像,而具有更深组织穿透深度、更低荧光背景、高时空分辨的双光子成像能够很好地避免上述问题。将FRET和双光子成像结合不仅能够减少生物自发荧光背景干扰,同时能够获得较大组织穿透深度的信息,实现对生物样品的无损、高灵敏精准定量。
[0004]基于上述的研究背景,如能构建了一种基于触发性CHA信号放大和FRET策略的核酸功能化双光子硅纳米复合探针,就有望用于监测活细胞内源性microRNAs的表达,对于组织成像和活体成像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构建一种能够精准定量不同肿瘤细胞中痕量microRNA

203的荧光探针,联合催化发夹自组装(CHA)信号放大策略和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的方法实现对细胞中microRNA

203的成像和检测。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检测肿瘤细胞内microRNA

203的双光子荧光纳米探针,包括双光子硅纳米颗粒、羧基荧光素和发夹结构DNA,所述双光
子硅纳米颗粒上修饰了发夹DNA1,发夹DNA2上修饰了所述羧基荧光素,所述双光子硅纳米颗粒作为能量供体,所述羧基荧光素作为荧光受体。
[0007]进一步地,所述发夹DNA1的序列为:5'

TTT AGG ACC ACT AGG GTG TGT GTG GGC TAG TGG TCC TAAACATTTCAC

NH2‑
3',所述发夹DNA2的序列为:5'

GGT GTG TGT GGG(T

FAM)TTA GGACCACTAGCC CAC ACA CAC CCT AGT GGT

3'。
[0008]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一种上述的用于检测肿瘤细胞内microRNA

203的双光子荧光纳米探针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9]S1、合成双光子硅纳米颗粒TP

SiNPs;
[0010]S2、发夹DNA1修饰双光子硅纳米颗粒制备TP

SiNPs@H1;
[0011]S3、在发夹DNA2上修饰羧基荧光素FAM,得到H2‑
FAM。
[0012]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1具体包括:
[0013]S11、将2

萘甲酸添加到的含有DIPEA和HATU的DMF中,在冰浴中反应0.5

1.5小时,加入APTES并在室温下搅拌1

2小时;
[0014]S12、将步骤S11得到的混合物倒入冰水中,产生沉淀,沉淀经真空过滤机分离,硅胶柱层析纯化,得到固体粗产物;
[0015]S13、将TEOS溶解在乙醇中,逐滴加入步骤S12得到的固体粗产物中,再滴加三乙醇胺,搅拌反应1

2小时,离心收集反应物并用乙醇洗涤数次;
[0016]S14、将步骤S13得到的反应物溶解在乙醇中,加入戊二酸酐,搅拌3

5小时,离心并洗去未反应的戊二酸酐,冷冻干燥得到双光子硅纳米颗粒TP

SiNPs。
[0017]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具体包括:
[0018]S21、将EDC和sulfo

NHS添加到含有双光子硅纳米颗粒TP

SiNPs的MES缓冲液,反应8

12小时,超滤离心除去过量的EDC和sulfo

NHS,得到羧基活化的TP

SiNPs;
[0019]S22、将羧基活化的TP

SiNPs分散在HEPES缓冲液中,并与H1混合,在3

7℃下反应40

56小时;
[0020]S23、用Tris缓冲液超滤离心清洗数次,得到发夹DNA1修饰双光子硅纳米颗粒TP

SiNPs@H1。
[0021]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3具体包括:
[0022]得到发夹DNA2后,将C6

dT amino

linker加到胸腺嘧啶残基上,修饰后氨基与主链相距10个原子,通过有机合成的方法将羧基荧光素FAM标记在发夹DNA2的序列上,得到H2‑
FAM。
[0023]进一步地,发夹DNA1和发夹DNA2通过亚磷酰胺三酯法合成,合成的方向为:待合成引物的3

端向5

端合成,相邻的核苷酸通过3
’‑5’
磷酸二酯键连接。
[0024]本专利技术第三方面提供一种上述的用于检测肿瘤细胞内microRNA

203的双光子荧光纳米探针在组织成像/活体成像中的应用
[0025]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检测肿瘤细胞内microRNA

203的双光子荧光纳米探针,其特征在于,包括双光子硅纳米颗粒、羧基荧光素和发夹结构DNA,所述双光子硅纳米颗粒上修饰了发夹DNA1,发夹DNA2上修饰了所述羧基荧光素,所述双光子硅纳米颗粒作为能量供体,所述羧基荧光素作为荧光受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检测肿瘤细胞内microRNA

203的双光子荧光纳米探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夹DNA1的序列为:5'

TTT AGG ACC ACT AGG GTG TGT GTG GGC TAG TGG TCC TAAACATTTCAC

NH2‑
3',所述发夹DNA2的序列为:5'

GGT GTG TGT GGG(T

FAM)TTA GGACCACTAGCC CAC ACA CAC CCT AGT GGT

3'。3.一种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检测肿瘤细胞内microRNA

203的双光子荧光纳米探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合成双光子硅纳米颗粒TP

SiNPs;S2、发夹DNA1修饰双光子硅纳米颗粒制备TP

SiNPs@H1;S3、在发夹DNA2上修饰羧基荧光素FAM,得到H2‑
FAM。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检测肿瘤细胞内microRNA

203的双光子荧光纳米探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具体包括:S11、将2

萘甲酸添加到的含有DIPEA和HATU的DMF中,在冰浴中反应0.5

1.5小时,加入APTES并在室温下搅拌1

2小时;S12、将步骤S11得到的混合物倒入冰水中,产生沉淀,沉淀经真空过滤机分离,硅胶柱层析纯化,得到固体粗产物;S13、将TEOS溶解在乙醇中,逐滴加入步骤S12得到的固体粗产物中,再滴加三乙醇胺,搅拌反应1

2小时,离心收集反应物并用乙醇洗涤数次;S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永祥何康迪喻盛容钟红梅刘荧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