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生产超大芯体固化模具的涂层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模具涂层
,尤其是涉及一种适用于生产超大芯体固化模具的涂层工艺。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模具涂层包括底层、中层和表层;进行生产时主要是将一些原料进行搅拌混合,但是现有的搅拌方法无法再搅拌桶中进行无死角的原料置换,从而会导由于搅拌不均匀致产品的质量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以更好的使原料搅拌均匀,提高产品质量的适用于生产超大芯体固化模具的涂层工艺。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适用于生产超大芯体固化模具的涂层工艺,具体为混料方法,通过搅拌混合装置对涂层原料搅拌;所述搅拌混合装置包括上料工位、搅拌桶、设于搅拌桶上方的驱动结构、设于搅拌桶内部的主转轴、置换结构、设于主转轴外层的搅拌结构、设于主转轴内部并连接于置换结构和驱动结构的控制结构;所述主转轴上设有第二搅拌叶、滑动设于第二搅拌叶中的伸缩搅拌杆;
[0005]其搅拌步骤为:
[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生产超大芯体固化模具的涂层工艺,具体为混料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搅拌混合装置对涂层原料搅拌;所述搅拌混合装置包括上料工位、搅拌桶(1)、设于搅拌桶(1)上方的驱动结构(6)、设于搅拌桶(1)内部的主转轴(2)、置换结构(4)、设于主转轴外层的搅拌结构(3)、设于主转轴内部并连接于置换结构(4)和驱动结构(6)的控制结构(5);所述主转轴(2)上设有第二搅拌叶(21)、滑动设于第二搅拌叶(21)中的伸缩搅拌杆(22);其搅拌步骤为:A、将涂层的原料上料;B、启动驱动结构(6),带动主转轴旋转和第二搅拌叶,对搅拌桶内部进行搅拌;C、通过控制结构(5)带动置换结构(4)进行运动,对搅拌桶(1)内部的原料进行空间置换;D、通过搅拌结构(3)对搅拌桶(1)边缘搅拌;E、通过下料工位出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生产超大芯体固化模具的涂层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涂层原料按重量比的组成为:NaCl+KCl:15
‑
25份;NaF:8
‑
12份;CaF2:5
‑
8份;K3AlF6:5
‑
8份;Na2SO4+K2SO4:3
‑
5份;石墨:1
‑
3份;CaCO3:4
‑
6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生产超大芯体固化模具的涂层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结构(6)包括控制组件(69)、滑动台(64);所述控制组件(69)包括固定设于滑动台(64)下方的固定杆(691)、固定连接于固定杆(691)并滑动连接于控制结构(5)的第二升降块(692)、固定设于第二升降块(692)上的导向环(693)、固定连接于控制结构(5)并上下滑动设于主转轴(2)内部的第一升降板(695)、固定设于第一升降板(695)上方并用于和导向环(693)进行配合的第三弧形导向块(694)、固定设于第三弧形导向块(694)下方的第一弹簧(696)、固定设于主转轴(2)内壁上并转动连接于升降杆(51)的第一固定板(697);具体驱动步骤为:滑动台(64)的带动固定杆(691)、第二升降块(692)和导向环(693)运动,第三弧形导向块(694)接触到导向环(693),导向环(693)迫使第三弧形导向块(694)和第一升降板(695)向下运动,并带动升降杆(51)向下运动,第三弧形导向块(694)和导向环(693)脱开升降杆(51)进行复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生产超大芯体固化模具的涂层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结构(3)包括固定连接于主转轴(2)的旋转杆(31)、转动设于旋转杆(31)上的第一转轴(32)、固定连接于第一转轴(32)的第一搅拌叶(33)、固定连接于第一转轴(32)的第一齿轮(34)、固定设于搅拌桶(1)并啮合于第一齿轮(34)的第二齿轮(35);所述第二齿轮(35)转动连接于主转轴(2);边缘搅拌步骤为:主转轴(2)带动旋转杆(31)旋转,旋转杆(31)带动第一转轴(32)旋转,第一齿轮(34)和第二齿轮(35)的啮合,第一齿轮(34)进行旋转,第一齿轮(34)通过第一转轴(32)带动第一搅拌叶(33)进行旋转。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适用于生产超大芯体固化模具的涂层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结构(6)还包括固定设于保护罩(13)上方的第一支架(611)、固定设于第一支架(611)下方的电机(61)、连接于电机(61)和主转轴(2)的传动带(62)、连接于电机(61)的往复组件(63)、通过伸缩机构设于保护罩(13)上方的第一导向杆(642)、滑动设于第一导向杆(642)上并连接于往复组件(63)的滑动台(64)、固定设于滑动台(64)侧面的控制板(641)、设于保护罩(13)上方并与控制板(641)进行配合的卡位组件(65)、连接于卡位组件(65)用
于和卡位组件(65)配合使高度进行变化的第一升降块(68)、固定设于卡位组件(65)和复位组件(66)上方用于对两者进行导向的第三支撑板、固定设于第三支撑板下方并固定连接于第一升降块(68)的第五伸缩杆(682)、固定连接于第一升降块(68)的第三导向杆(681)、设于滑动台(64)上并与第三导向杆(681)滑动连接的直槽(643);所述控制组件(69)连接于滑动台(64)和升降杆(51);所述往复组件(63)包括固定连接于电机(61)的第三直齿轮(631)、啮合于第三直齿轮(631)的第四直齿轮(632)、固定连接于第四直齿轮(632)并转动设于保护罩(13)上用于对第四直齿轮(632)进行支撑的齿轮转轴、固定连接于齿轮转轴的第二连杆(633)、啮合于第二连杆(633)和滑动台(64)的第三连杆(634);所述伸缩机构为多段伸缩杆;所述多段伸缩杆为紧配合;具体驱动步骤为:电机(61)带动第三直齿轮(631)进行旋转,第三直齿轮(631)带动第四直齿轮(632)旋转,齿轮转轴带动第二连杆(633)和第三连杆(634)进行运动,通过第二连杆(633)和第三连杆(634)带动滑动台(64)进行往复运动,第三导向杆(681)和卡位组件(65)带动滑动台(64)进行向上运动以及向下运动,滑动台(64)和控制组件(69)带动升降杆(51)进行上下运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适用于生产超大芯体固化模具的涂层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卡位组件(65)包括固定设于保护罩(13)上的第四固定板(652)、固定连接于第四固定板(652)的第四伸缩杆(653)、固定连接于第四伸缩杆(653)的第三滑动板(651)、设于第三滑动板(651)和第四固定板(652)之间的第五弹簧(654)、铰接于第三滑动板(651)的第四连杆(65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裕,游焕洋,王淑颖,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金凤凰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