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自锁复位功能的保护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43550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开关电源保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自锁复位功能的保护电路,包括光耦U1、三极管Q2、三极管Q4和场效应管Q1,以及相互之间的电连接配合,利用两个三极管和场效应管的导通特性,实现电源故障时,保护电路断开电源连接后的自锁复位功能,防止电源的重复自动循环重启。动循环重启。动循环重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自锁复位功能的保护电路


[0001]本技术涉及开关电源保护
,尤其涉及一种带自锁复位功能的保护电路。

技术介绍

[0002]在开关电源领域,当电源给回路供电时,若电源状态出现异常,会导致回路的元器件发生损坏,通常采用开关电源故障保护的回路来进行开关电源异常的检测与保护,但传统的方式在保护后没有进行锁定,开关电源有重复自动循环启动的可能,造成负载电路及元器件的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带自锁复位功能的保护电路,具有自锁复位功能,提高对电路的保护性。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5]一种带自锁复位功能的保护电路,包括光耦U1、三极管Q2、三极管Q4和场效应管Q1,所述光耦U1的二极管输入侧用于与故障信号端口FAULT电连接,所述光耦U1的三极管发射极分别与三极管Q4的基极和三极管Q2的集电极电连接,所述光耦U1的三极管集电极分别与三极管Q2的发射极和场效应管Q1 的漏极电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1的源极用于与电源VCC电连接,所述三极管 Q2的基极与三极管Q4的集电极分别与信号输出端FAULT_OUT电连接。
[0006]进一步的,还包括电阻R7、电阻R8、电阻R9和电阻R10,所述光耦U1 的三极管发射极分别与电阻R8的一端和电阻R9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8 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7的一端、电阻R10的一端和三极管Q4的基极电连接,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2的集电极电连接,所述电阻R9的另一端、电阻R10的另一端和三极管Q4的发射极均接地。
[0007]进一步的,还包括电阻R6,所述电阻R6的一端与三极管Q2的基极电连接,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4的集电极电连接。
[0008]进一步的,还包括二极管D1和电阻R11,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与三极管 Q4的集电极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分别与电阻R11的一端和信号输出端FAULT_OUT电连接,所述电阻R11的另一端用于与电源VCC电连接。
[0009]进一步的,还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4、电阻R5和场效应管Q3,所述场效应管Q1的漏极与三极管Q2的发射极电连接,所述电阻R1的一端与场效应管Q1的源极电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1的栅极分别与电阻R1的另一端和电阻R2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与场效应管Q3的漏极电连接,所述电阻R4的一端与信号重置端FAULT_RESET电连接,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5的一端和场效应管Q3的栅极电连接,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和场效应管Q3的源极均接地。
[0010]进一步的,还包括电容C1,所述电容C1的一端与场效应管Q1的漏极电连接,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
[0011]进一步的,还包括电阻R3,所述电阻R3的一端与场效应管Q1的漏极电连接,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2的基极电连接。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带自锁复位功能的保护电路,包括光耦U1、三极管 Q2、三极管Q4和场效应管Q1,以及相互之间的电连接配合,利用两个三极管和场效应管的导通特性,实现电源故障时,保护电路断开电源连接后的自锁复位功能,防止电源的重复自动循环重启。
附图说明
[0014]图1所示为本技术一种带自锁复位功能的保护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0016]请参照图1所示,一种带自锁复位功能的保护电路,包括光耦U1、三极管 Q2、三极管Q4和场效应管Q1,所述光耦U1的二极管输入侧用于与故障信号端口FAULT电连接,所述光耦U1的三极管发射极分别与三极管Q4的基极和三极管Q2的集电极电连接,所述光耦U1的三极管集电极分别与三极管Q2的发射极和场效应管Q1的漏极电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1的源极用于与电源VCC 电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与三极管Q4的集电极分别与信号输出端 FAULT_OUT电连接。
[0017]从上述描述可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8]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带自锁复位功能的保护电路,包括光耦U1、三极管 Q2、三极管Q4和场效应管Q1,以及相互之间的电连接配合,利用两个三极管和场效应管的导通特性,实现电源故障时,保护电路断开电源连接后的自锁复位功能,防止电源的重复自动循环重启。
[0019]进一步的,还包括电阻R7、电阻R8、电阻R9和电阻R10,所述光耦U1 的三极管发射极分别与电阻R8的一端和电阻R9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8 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7的一端、电阻R10的一端和三极管Q4的基极电连接,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2的集电极电连接,所述电阻R9的另一端、电阻R10的另一端和三极管Q4的发射极均接地。
[0020]从上述描述可知,该结构在开关电源故障时,Q4导通,拉低信号输出端,发出关闭电源的信号,Q2导通,经R7再提供一个基极电流给Q4,维持Q4的导通,这样就形成了保护电路的自锁。
[0021]进一步的,还包括电阻R6,所述电阻R6的一端与三极管Q2的基极电连接,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4的集电极电连接。
[0022]从上述描述可知,当Q4导通时,Q2的基极电流经R6到地,Q2导通。
[0023]进一步的,还包括二极管D1和电阻R11,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与三极管 Q4的集电极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分别与电阻R11的一端和信号输出端FAULT_OUT电连接,所述电阻R11的另一端用于与电源VCC电连接。
[0024]从上述描述可知,R11作为上拉电阻,二极管D1起反向隔离作用,防止输出端的12V
电压反向影响输入端。
[0025]进一步的,还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4、电阻R5和场效应管Q3,所述场效应管Q1的漏极与三极管Q2的发射极电连接,所述电阻R1的一端与场效应管Q1的源极电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1的栅极分别与电阻R1的另一端和电阻R2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与场效应管Q3的漏极电连接,所述电阻R4的一端与信号重置端FAULT_RESET电连接,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5的一端和场效应管Q3的栅极电连接,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和场效应管Q3的源极均接地。
[0026]从上述描述可知,该结构作为启动模块,电源启动前FAULT_RESET置高, Q3导通,Q1驱动端被拉低,使得Q1导通。
[0027]进一步的,还包括电容C1,所述电容C1的一端与场效应管Q1的漏极电连接,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
[0028]从上述描述可知,C1作为旁路电容,将混有高频电流和低频电流的交流信号中的高频成分旁路滤掉。
[0029]进一步的,还包括电阻R3,所述电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自锁复位功能的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光耦U1、三极管Q2、三极管Q4和场效应管Q1,所述光耦U1的二极管输入侧用于与故障信号端口FAULT电连接,所述光耦U1的三极管发射极分别与三极管Q4的基极和三极管Q2的集电极电连接,所述光耦U1的三极管集电极分别与三极管Q2的发射极和场效应管Q1的漏极电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1的源极用于与电源VCC电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与三极管Q4的集电极分别与信号输出端FAULT_OUT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自锁复位功能的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阻R7、电阻R8、电阻R9和电阻R10,所述光耦U1的三极管发射极分别与电阻R8的一端和电阻R9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阻R8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7的一端、电阻R10的一端和三极管Q4的基极电连接,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2的集电极电连接,所述电阻R9的另一端、电阻R10的另一端和三极管Q4的发射极均接地。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自锁复位功能的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阻R6,所述电阻R6的一端与三极管Q2的基极电连接,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4的集电极电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带自锁复位功能的保护电路,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钱东林洪艺严富宇赵翔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雪人氢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