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充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43518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充电装置,包括输入交流电源、输出低压直流电源的充电主体;与充电主体电连接的充电底座;安装在充电底座上的带有充电触点的可更换的电池盒。一个充电触点与电池顶部中心的正极接触,另一个充电触点与电池顶部外圈的充电负极接触。其优点是,可为正极与充电负极在同一端的可充电电池充电;更换不同的电池盒,可为不同型号的可充电电池充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源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可以为可充电电池充电的装置。适 用于为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可充电电池充电。
技术介绍
目前巿面上有很多的一次性电池,如碱性电池、 一次锂电池、镍镉电池和 镍氢电池等,其原理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往往使用一段时间后电能耗尽。 每次使用完就不能用,使用起来不仅花费大,而且会对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 由此出现了可多次充电使用的可充电电池,并被广泛应用于各类便携式电子装 置上。传统的充电装置,其充电对象往往是一种型号的电池,如要对不同型号 的电池充电,需购买数种不同的充电装置。特别是对于充电电极与放电电极不 共用的充电电池,则需要一种专用的充电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弥补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为不同型号电芯类型、 容量相同或相近的电池充电的装置。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设计一种充电装置,它包括输入交流电源、输出低压直流电源的充电主体; 与充电主体电连接的固定在充电底座内的控制调整电路;充电底座上安装有可. 更换的电池盒;该电池盒内设置有与可充电电池的正极和充电负极相对应的充 电触点。所述电池盒内的充电触点为安装在一端可与可充电电池顶部中心的正极 相接触的弹性元件和安装在同一端可与可充电电池顶部正极外圈的充电负极 相接触的弹性元件。所述充电底座内的控制调整电路包括可接入低压直流电源的输入电路,依 次连接线性调整电路和充电输出电路,以及从输出电路引出又接入线性调整电路的反馈控制电路。所述输入电路、线性调整电路和输出电路,以及反馈控制电路组合在充电 底座内的电路板上。所述电池盒与充电底座的接合面设有一对可分别连接控制调整电路输出 端的电连接点。当电池盒与充电底座组合时,连接到充电底座内的输出电路输 出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的充电装置具有如下优点1. 充电装置可为正极与充电负极在同一端的可充电电池充电。2. —i充电主体和充电底座,更换不同的电池盒,可为不同型号的可充 电电池充电。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附图说明如下图1为适用于本专利技术充电装置的可充电电池的电路原理方框图。 图2为上述可充电电池的充放电路原理示意图。 图3为上述可充电电池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专利技术充电装置的原理方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充电装置的充电底座内的控制调整电路原理示意图。 图6为本专利技术充电装置的充电底座和电池盒组合的元件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来说明本专利技术充电装置及其适用的可充电电池的实施例。如图l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可充电电池包括,锂离子充电电芯和连接电芯 的保护电路和降压电路组成的充放电路。因为锂离子电芯对电压要求比较严格,过充电和过放电都会损坏电池,所 以我们釆用了理光公司的专用单节锂电池保护芯片U1,型号为R5426。通过 在充放电路上串入两个阻抗很小的场效应管U2-A和U2-B来控制充放电回路 的通断,以达到保护电池的作用,其电路原理图如图2所示。所述充放电路还 包括三极管Ql、电容C1-C2以及电阻R1 R2;所述场效应管U2-A和U2-B 互相串接,它们的控制信号输入端分别连接芯片U1的信号输出端CO和DO。其工作原理是,场效应管的控制信号由Ul侦测锂离子电芯的电压和充放 电路上的电流的大小。当电芯电压过高时,U1控制U2-A断开,停止充电。当电芯电压过低或放电电流过大时,U1控制U2-B断开,停止放电。从而达 到防止电芯过充电和过放电的目的。故其保护电路为过电压保护、欠电压保护 和过电流保护的组合。锂电芯电压一般在3.6V到4.2V,如果直接对标称3V电压的用电装置供 电,显然过高。为降低电压,我们用了一个晶体三极管Q1串入在保护电路的 充电负极和连接负载的放电负极间。当电池工作时, 一般有电流通过时三极管 上会有0.7V-0.8V压降,这样,负载两端得到的电压就会被降到3V左右。当 然,这个电压不是恒定值,会随电池电压而变化,但这个变化值对电子装置(如 数码相机)来说是可以接受的。如图3所示,锂离子电芯2与充放电路1用条形镍片6、 7连接;充放电 路1通过支架3、双面胶14固定在锂电芯2的正极端;充放电路1的充电负 极CH-和放电负极PACK-分别通过条形镍片5、 4连接到钢壳8和底板81;充 放电路l的正极BAT+穿过橡胶圈11置于钢壳8的顶部的中央,构成电池的正 极PACK+;锂电芯2与条形镍片4、 5、 7及钢壳8之间隔有防火胶纸12和121; 底板81的内外分别置有快巴纸9和10,通过双面胶13固定在锂电芯2的负 极端。电池组装后包装在塑料绝缘套管内,留出电池顶部中心的电池正极和正 极外圏的充电负极,以及电池底部的放电负极。如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充电装置包括输入交流电源、输出低压直流电源的 充电主体;与充电主体电连接的固定在充电底座内的控制调整电路;安装在 充电底座上的带有充电触点的可更换的电池盒。所述充电底座内的控制调整电路包括可接入低压直流电源的输入电路, 依次连接线性调整电路和充电输出电路,以及从输出电路引出又接入线性调 整电路的反馈控制电路。其电路原理示意图,见图5。所述输入电路、线性调 整电路和输出电路,以及反馈控制电路,组合安装在充电底座内的电路板23 上。如图6所示,充电底座还包括上盖21和下盖22,以及固定在电路板 23上的接自输出电路输出端的接触板25等。在图6中,电池盒内有一对在电池盒与充电底座组合时,可分别电连接充电底座内的控制调整电路的输出电路输出端的充电触点。其中一个充电触 点为安装在电池盒一端的可与电池顶部中心的正极相接触的弹性元件a,另一个充电触点为安装在电池盒同一端的可与电池顶端正极外圈的充电负极接触的弹性元件26b。电池盒还包括承载充电龟池的电池托架27、防护盖28 和防护板29,与充电触点电连接的弹簧片20等。电池盒可快速安装在充电底座上,当电池盒与充电底座组合时,电池盒 下部的弹簧片20就与充电底座上的接触板25导通。电池盒内的电池则通过 弹性元件26a和26b,弹簧片20和接触板25与充电底座内的控制调整电路的 输出电路相联接。适用的可充电电池的实施例具有以下电气特性:<table>table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6</column></row><table>本专利技术充电装置的实施例具有以下电气特性:<table>table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7</column></row><table>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充电装置,包括输入交流电源、输出低压直流电源的充电主体;与充电主体电连接的固定在充电底座内的控制调整电路;其特征是:充电底座上安装有可更换的电池盒;该电池盒内设置有与可充电电池的正极和充电负极相对应的充电触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电装置,包括输入交流电源、输出低压直流电源的充电主体;与充电主体电连接的固定在充电底座内的控制调整电路;其特征是充电底座上安装有可更换的电池盒;该电池盒内设置有与可充电电池的正极和充电负极相对应的充电触点。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电池盒内的充电 触点为安装在一端可与可充电电池顶部中心的正极相接触的弹性元件(26a )和安装在同一端可与可充电电池顶部正极外圈的充电负极相接触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猛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展辉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