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力工程施工用安全隔离装置,包括设备主体,所述设备主体包括:用于将设备主体与外部固定面安装固定的安装组件,所述安装组件内滑动连接有固定件;用于起到防护隔离作用的防护组件,所述防护组件设置于安装组件的顶端,通过设置相互对应的连接件以及插接模组,在安装以及拆卸过程中,仅需拉动弯杆,将插杆卡入插孔或取出即可,相比传统螺栓连接结构安装以及拆卸起来更加方便简单,便于使用人员快速搭建隔离区域或拆除,减少搭建以及拆卸所需时间,有效增强装置的实用性。性。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力工程施工用安全隔离装置
[0001]本实用涉及电力设施
,具体为一种电力工程施工用安全隔离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护栏主要用于住宅、公路、商业区、公共场所等场合中对人身安全及设备设施的保护与防护,护栏在我们生活中处处可见,护栏根据高度的不同,每米长度的价格也会不同,防护栏材料有:铝合金、玛钢类(球墨铸铁)、碳钢(喷涂或镀锌)、不锈钢、塑钢、锌钢、及其他金属护栏等。电力施工现场存在很多安全隐患,如地下预留孔洞、变电柜维修时存在触电风险等等,因此需要有安全隔离装置对这些危险区域进行隔离,防止非操作人员误入,导致危险事故的发生。
[0003]现有的安全隔离装置结构过于简单,大部分只能够在平整地面进行使用,在户外泥土地面使用时,难以保持自身平衡以及温度,遇到大风大雨天气时,受到外界较大压力容易倒下,影响设备的正常使用,并且目前的隔离装置之间在安装连接时,大多采用螺栓等方式进行连接,安装以及后续拆卸皆较为繁琐复杂,耗费时间长,影响装置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实用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力工程施工用安全隔离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力工程施工用安全隔离装置,包括设备主体,所述设备主体包括:
[0006]用于将设备主体与外部固定面安装固定的安装组件,所述安装组件内滑动连接有固定件;
[0007]用于起到防护隔离作用的防护组件,所述防护组件设置于安装组件的顶端。
[0008]进一步地,所述安装组件包括安装柱,所述安装柱设置于外固定面上,所述安装柱的内部设置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的底端设置有适配孔,所述适配孔穿过安装柱的底端延伸至与外部连通,所述安装腔的前端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穿过安装柱的前端延伸至与外部连通。
[0009]进一步地,所述安装组件还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设置于安装柱的外侧底端,所述支撑件沿圆周均匀设置有四组,所述支撑件包括前后对称设置的两组安装耳,两组所述安装耳之间设置有连轴,所述连轴的外侧转动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与连轴相互对应的转动孔,所述支撑板通过转动孔转动套接于连轴的外侧。
[0010]进一步地,所述固定件包括滑动连接于安装腔内部的滑块,所述滑块的前端设置有延伸杆,所述延伸杆穿过滑槽延伸至安装柱的外侧,所述滑块的底端设置有与适配孔相对应的四组钢针。
[0011]进一步地,所述防护组件包括收卷件,所述收卷件固定连接于安装柱的顶端,所述收卷件内设置有卷簧收卷轴,所述收卷件的左端设置有出口,所述卷簧收卷轴的外侧缠绕
有隔离带,所述隔离带穿过出口延伸至外侧。
[0012]进一步地,所述隔离带上均匀设置有多组反光贴,所述隔离带的左端设置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于隔离带的左端,所述连接板的顶端设置有拉柄,所述连接板的左端设置有连接筒,所述连接筒上设置有插孔。
[0013]进一步地,所述防护组件还包括与连接件相互对应的插接模组,所述插接模组包括延伸块,所述延伸块固定连接于收卷件的右端,所述延伸块上设置有滑孔。
[0014]进一步地,所述插接模组还包括插接件,所述插接件包括滑动连接于滑孔内的滑动杆,所述滑动杆的前端设置有限位座,所述限位座的直径大于滑孔的直径,所述滑动杆的外侧还套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前端固定连接于限位座的后端,所述弹簧的后端固定连接于延伸块的前端,所述滑动杆的后端设置有弯杆,所述弯杆远离滑动杆的一端设置有与插孔相互对应的插杆。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的有益效果是:
[0016]通过设置设备主体,使用人员首先利用安装组件对设备主体沿所需保护区域进行均匀安装,安装过程中,使用人员将安装柱放置在地面上,转动支撑板,由于支撑板通过转动孔转动连接于连轴外侧,使用人员可分别转动支撑板,使四组支撑板能够适应地面,针对不平整地面也可有效固定,安装组件中还设置有固定件,在遇到泥土地面时,使用人员可用脚向下按压脚踏板,带动滑块沿安装腔向下滑动,钢针穿过适配孔刺入泥土地面内,将安装柱牢牢固定,在遇到大风大雨天气下,仍可保持安装柱稳定,确保隔离装置的正常使用,并且在使用后,使用人员将钢针收入安装腔内,适配孔可将钢针外侧沾附的泥土等刮除,防止其影响固定件的二次使用,有效增强装置的实用性;本技术通过设置防护组件,在将安装组件安装完成后,使用人员可向外拉动隔离带至下一设备主体上的插接模组处,使用人员向后拉动弯杆,带动滑动杆在滑孔内向后移动,弹簧被压缩,插杆跟随移动,将插杆的前端对准隔离带上的插孔,随后放手,弹簧回弹,带动插杆向前移动卡入插孔内,实现两组设备主体之间的连接,本技术通过设置相互对应的连接件以及插接模组,在安装以及拆卸过程中,仅需拉动弯杆,将插杆卡入插孔或取出即可,相比传统螺栓连接结构安装以及拆卸起来更加方便简单,便于使用人员快速搭建隔离区域或拆除,减少搭建以及拆卸所需时间,有效增强装置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0018]图1为本技术整体外观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安装柱部分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设备主体;2、安装组件;21、安装柱;211、安装腔;212、适配孔;213、滑槽;22、支撑件;221、安装耳;222、连轴;223、支撑板;2231、转动孔;23、固定件;231、滑块;232、
延伸杆;233、脚踏板;234、钢针;3、防护组件;31、收卷件;311、卷簧收卷轴;312、出口;32、隔离带;321、反光贴;322、连接件;3221、连接板;3222、拉柄;3223、连接筒;32231、插孔;33、插接模组;331、延伸块;3311、滑孔;332、插接件;3321、滑动杆;33211、限位座;3322、弹簧;3323、弯杆;3324、插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力工程施工用安全隔离装置,包括设备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主体(1)包括:用于将设备主体(1)与外部固定面安装固定的安装组件(2),所述安装组件(2)内滑动连接有固定件(23);用于起到防护隔离作用的防护组件(3),所述防护组件(3)设置于安装组件(2)的顶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力工程施工用安全隔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组件(2)包括安装柱(21),所述安装柱(21)设置于外固定面上,所述安装柱(21)的内部设置有安装腔(211),所述安装腔(211)的底端设置有适配孔(212),所述适配孔(212)穿过安装柱(21)的底端延伸至与外部连通,所述安装腔(211)的前端设置有滑槽(213),所述滑槽(213)穿过安装柱(21)的前端延伸至与外部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力工程施工用安全隔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组件(2)还包括支撑件(22),所述支撑件(22)设置于安装柱(21)的外侧底端,所述支撑件(22)沿圆周均匀设置有四组,所述支撑件(22)包括前后对称设置的两组安装耳(221),两组所述安装耳(221)之间设置有连轴(222),所述连轴(222)的外侧转动连接有支撑板(223),所述支撑板(223)上设置有与连轴(222)相互对应的转动孔(2231),所述支撑板(223)通过转动孔(2231)转动套接于连轴(222)的外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力工程施工用安全隔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23)包括滑动连接于安装腔(211)内部的滑块(231),所述滑块(231)的前端设置有延伸杆(232),所述延伸杆(232)穿过滑槽(213)延伸至安装柱(21)的外侧,所述滑块(231)的底端设置有与适配孔(212)相对应的四组钢针(234)。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力工程施工用安全隔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组件(3)包括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国,张迎春,曹天华,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文炳电气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