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吕正修专利>正文

一种风能、雨水能、光能联合微电网发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43122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风能、雨水能、光能联合微电网发电装置,包括塔架、固定箱和蓄水箱,所述塔架一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座,连接座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放置箱,固定箱和蓄水箱相互靠近的一侧固定连接,连接座的右侧固定连接在固定箱和蓄水箱上,放置箱内固定连接有蓄电池,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跟随机构可带动支架和太阳能板绕着塔架进行缓慢转动,使太阳能板可跟随太阳照射方向的变化而使其位置发生转换,便于将更多的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提高了装置的发电效果,同时和风能发电相结合,可进一步保证电力的稳定性,同时在无风和无阳光时,利用雨水能进行发电的方式,依旧可进行发电,风能、雨水能和光能的联合发电,提高了装置的发电效率。提高了装置的发电效率。提高了装置的发电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风能、雨水能、光能联合微电网发电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微电网发电
,涉及一种风能、雨水能、光能联合微电网发电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微电网是指小型发配电系统,微电网的提出旨在实现分布式电源的灵活、高效应用,解决数量庞大、形式多样的分布式电源并网问题,使用者经常利用微电网发电装置与可再生能源进行结合,实现对负荷多种能源形式的高可靠供给。
[0003]传统微电网发电装置的发电方式过于单一,无法将多种能量源整合,并使其联合发电,过于单一的发电方式,严重制约了微电网发电装置发电效率,同时无法保证对电力的持续性供应,会给周边人员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尤其是对于西南地区(雨水多、阳光少、风能少),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风能、雨水能、光能联合微电网发电装置,用于解决上述所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传统微电网发电装置的发电方式过于单一,无法将多种能量源整合,并使其联合发电,保障微电网发电稳定性的问题,提供一种风能、雨水能、光能联合微电网发电装置。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风能、雨水能、光能联合微电网发电装置,包括塔架、固定箱和蓄水箱,塔架一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座,连接座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放置箱,固定箱和蓄水箱相互靠近的一侧固定连接,连接座的右侧固定连接在固定箱和蓄水箱上,放置箱内固定连接有蓄电池,塔架上连通有壳体,壳体底部的背面连通有放置盒,壳体的正面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旋转轴,旋转轴的一端通过固定座固定连接有三组扇叶且扇叶在固定座上均匀分布,旋转轴的另一端贯穿至壳体内并转动装设有第一齿轮箱,第一齿轮箱的底部与壳体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放置盒内固定连接有第一发电机且第一发电机的输出端转动装设在第一齿轮箱上,塔架上固定连接有固定盘,塔架上转动装设有转套且转套位于固定盘的下方,转套的正面固定连接有支架,支架上设置有太阳能板,塔架上设置有与太阳能板配合使用的跟随机构,固定盘的正面通过连接板固定连接有竖板,竖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横板且横板的背面固定连接在塔架上。
[0007]进一步,跟随机构包括第一锥齿轮,第一锥齿轮的内圈固定连接在旋转轴上,第一锥齿轮的底部啮合有第二锥齿轮,第二锥齿轮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轴,连接轴的底端依次贯穿壳体和横板并固定连接有圆柱齿轮,圆柱齿轮的正面啮合有环形齿轮且塔架位于环形齿轮内,环形齿轮的外圈固定连接有转动座,转动座的底部与固定盘的顶部转动连接,转动座内腔底部的正面通过安装块固定连接有弹簧,弹簧远离安装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碰触板,碰触板的底部通过活动座转动装设在转动座内腔的底部,转动座顶部的正面沿左右方
向开设有两组齿槽,竖板上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固定轴,固定轴的背面固定连接有转盘,转盘的四周对称固定连接有与齿槽配合使用的齿牙,转盘背面的四周均匀固定连接有四根与碰触板配合使用的固定杆,固定轴的正面固定连接第三锥齿轮,第三锥齿轮的底部啮合有第四锥齿轮,竖板的正面固定连接有安装座,且安装座内转动连接有转动轴,第四锥齿轮的底部与转动轴的顶端固定连接,转动轴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主动轮,转套上固定连接有从动轮,主动轮的表面通过皮带与从动轮的表面传动连接。
[0008]进一步,固定箱上连通有冲击管,冲击管的顶端连通有锥形管,锥形管的顶端连通有圆台管,固定箱内腔的正面和背面通过密封轴承转动连接有辅助轴,辅助轴上固定连接有滚筒,滚筒的四周均固定连接有多组集水板,固定箱的正面通过支撑座固定连接有第二发电机,第二发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二齿轮箱,辅助轴的正面贯穿固定箱并转动装设在第二齿轮箱上,固定箱内腔底部的一侧开设有与蓄水箱配合使用的排水槽,蓄水箱的右侧连通有排水管。
[0009]进一步,冲击管表面的四周均连通有进水管,进水管位于固定箱的上方,进水管远离冲击管的一端通过管道连通有蓄水槽。
[0010]进一步,转动座底部的四周均固定连接有多组滑动件,固定盘上开设有与滑动件配合使用的环形滑动槽。
[0011]进一步,太阳能板上固定连接有固定块,且固定块远离太阳能板的一侧固定连接在安装座上。
[0012]进一步,连接轴上沿上下方向转动装设有多组支撑件,且支撑件的背面固定连接在塔架上。
[0013]进一步,集水板上开设有集水槽。
[0014]进一步,锥形管上固定连接有固定环,且固定环的四周均通过支座固定连接在固定箱的顶部,进水管和蓄水槽相互靠近的一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且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在固定环和圆台管上。
[00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6]1、本专利技术所公开的一种风能、雨水能、光能联合微电网发电装置,通过设置多组扇叶,便于外界风力对其进行吹动,从而在旋转轴和第一齿轮箱的辅助下,可使第一发电机进行发电,同时通过设置跟随机构,利用旋转轴的转动,在第一锥齿轮的辅助下,可同步带动第二锥齿轮、连接轴和圆柱齿轮同步转动,从而可带动环形齿轮和转动座进行转动,随着扇叶的不断转动,则缓慢转动的转动座会带动碰触板转动并与固定杆接触,此时在可转动的固定轴和转盘的辅助下,固定杆会受力转动,随着转动座的不断转动,碰触板会逐渐对弹簧进行挤压并逐渐脱离与固定杆接触,此时受力转动的固定杆会带动转盘和齿牙同步主动,并使齿牙啮合在齿槽内,随着转动座的不断旋转,会使齿轮再次脱离齿槽,并使转盘不会再次转动,直至下一次碰触板再次对固定杆进行碰触,此时间歇性转动的转盘和固定轴在第三锥齿轮的辅助下,会带动第四锥齿轮、转动轴和主动轮进行转动,并在从动轮的辅助下,带动转套进行间歇性缓慢转动,从而可带动支架和太阳能板绕着塔架进行缓慢转动,便于太阳能板可跟随太阳照射方向的变化而使其位置发生转换,便于将更多的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提高了装置的发电效果,同时和风能发电相结合,可进一步保证电力的稳定性。
[0017]2、本专利技术所公开的一种风能、雨水能、光能联合微电网发电装置,通过设置圆台
管,便于对雨水进行接收,并将雨水经由锥形管传输至冲击管内,并对集水板进行冲击,促使集水板可带动滚筒和辅助轴进行转动,此时在第二齿轮箱的变速辅助下,可使第二发电机进行发电,利用雨水能进行发电的方式,可在无风和无阳光时,依旧可进行发电,提高了装置的发电效率,可进一步保证电力的稳定性。
[0018]3、本专利技术所公开的一种风能、雨水能、光能联合微电网发电装置,通过设置进水管和蓄水槽,蓄水槽的设计,增大了发电装置对雨水的接收面积,避免雨势较小时,无法推动集水板转动,进而影响装置的正常发电。
[0019]4、本专利技术所公开的一种风能、雨水能、光能联合微电网发电装置,利用跟随机构可带动支架和太阳能板绕着塔架进行缓慢转动,使太阳能板可跟随太阳照射方向的变化而使其位置发生转换,便于将更多的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提高了装置的发电效果,同时和风能发电相结合,可进一步保证电力的稳定性,同时在无风和无阳光时,利用雨水能进行发电的方式,依旧可进行发电,风能、雨水能和光能的联合发电,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能、雨水能、光能联合微电网发电装置,包括塔架(1)、固定箱(4)和蓄水箱(5),其特征在于,所述塔架(1)一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座(2),所述连接座(2)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放置箱(3),所述固定箱(4)和蓄水箱(5)相互靠近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座(2)的右侧固定连接在固定箱(4)和蓄水箱(5)上,所述放置箱(3)内固定连接有蓄电池(21),所述塔架(1)上连通有壳体(6),所述壳体(6)底部的背面连通有放置盒(7),所述壳体(6)的正面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旋转轴(8),所述旋转轴(8)的一端通过固定座固定连接有三组扇叶(11)且扇叶(11)在固定座上均匀分布,所述旋转轴(8)的另一端贯穿至壳体(6)内并转动装设有第一齿轮箱(9),所述第一齿轮箱(9)的底部与壳体(6)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放置盒(7)内固定连接有第一发电机(10)且第一发电机(10)的输出端转动装设在第一齿轮箱(9)上,所述塔架(1)上固定连接有固定盘(15),所述塔架(1)上转动装设有转套(12)且转套(12)位于固定盘(15)的下方,所述转套(12)的正面固定连接有支架(13),所述支架(13)上设置有太阳能板(14),所述塔架(1)上设置有与太阳能板(14)配合使用的跟随机构(16),所述固定盘(15)的正面通过连接板固定连接有竖板(18),所述竖板(1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横板(17)且横板(17)的背面固定连接在塔架(1)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能、雨水能、光能联合微电网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跟随机构(16)包括第一锥齿轮(161),所述第一锥齿轮(161)的内圈固定连接在旋转轴(8)上,所述第一锥齿轮(161)的底部啮合有第二锥齿轮(162),所述第二锥齿轮(16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轴(163),所述连接轴(163)的底端依次贯穿壳体(6)和横板(17)并固定连接有圆柱齿轮(164),所述圆柱齿轮(164)的正面啮合有环形齿轮(165)且塔架(1)位于环形齿轮(165)内,所述环形齿轮(165)的外圈固定连接有转动座(166),所述转动座(166)的底部与固定盘(15)的顶部转动连接,所述转动座(166)内腔底部的正面通过安装块固定连接有弹簧(168),所述弹簧(168)远离安装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碰触板(167),所述碰触板(167)的底部通过活动座转动装设在转动座(166)内腔的底部,所述转动座(166)顶部的正面沿左右方向开设有两组齿槽(1612),所述竖板(18)上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固定轴(169),所述固定轴(169)的背面固定连接有转盘(1610),所述转盘(1610)的四周对称固定连接有与齿槽(1612)配合使用的齿牙(1611),所述转盘(1610)背面的四周均匀固定连接有四根与碰触板(167)配合使用的固定杆(1613),所述固定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正修倪赐圭
申请(专利权)人:吕正修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