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工程用混凝土混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43089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21
一种建筑工程用混凝土混合装置,在使用时可以将装有水泥或砂子的水泥袋和砂子带放置到承载框上端,当安装板向下时可以通过抓持装置抓住水泥袋或砂子袋,然后栅板向前侧移动通过多个刀片割破水泥袋或砂子袋,进而水泥袋或砂子带内的水泥或砂子便会流到暂存盒内,可以充分节省人力,有效的减轻了使用者的工作量,并且在控制通过踏动控制踏板便可以将暂存盒内部的水泥或砂子充填到搅拌筒内,使用者可通过清空量盒内水泥或砂子的次数计算出流入到搅拌筒内部的水泥或砂子的量,方便使用者分配水泥和砂子搅拌的混泥土量和搅拌比例,可以有效的加快使用者的工作效率,还方便了使用者后续对混泥土进行加量的工作,功能多样。功能多样。功能多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工程用混凝土混合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搅拌器材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建筑工程用混凝土混合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混凝土是目前最主要的建筑工程材料之一,具有原料丰富,价格低廉,生产工艺简单的特点,同时混凝土还具有抗压强度高,耐久性好,强度等级范围宽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其使用范围十分广泛,不仅在各种土木工程中使用,就是造船业,机械工业,海洋的开发,地热工程等,混凝土也是重要的材料;混凝土在进行制备时需要将砂石、水和水泥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混合,在进行混合时需要使用搅拌设备进行搅拌,可以加快混凝土的混合效率,但是目前在进行室内施工时,特别是高层建筑施工,大型的搅拌设备无法进入,小型的搅拌设备在进行搅拌时需要人工将水泥和砂石倒入搅拌设备内,由于水泥和砂石较重,在倾倒时不仅容易洒到外界,并且特别费力,在制备时水泥和砂石的比例不容易控制,而且混凝土在使用的过程中后续需要增加混凝土的用量时还需要重新向搅拌设备内倾倒水泥和砂石,不仅费时费力,还耽误使用者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工程用混凝土混合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后端的左右两侧固定连接有侧板(3),所述底板(1)的上端滑动连接有可前后移动的移动板(2),所述移动板(2)的上侧放置有搅拌筒(54),所述搅拌筒(54)上侧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暂存盒(6),所述暂存盒(6)分别与所述侧板(3)固定连接,所述暂存盒(6)的上侧分别设置有承载框(5),所述承载框(5)的后端分别与两个所述侧板(3)固定连接,所述承载框(5)的内侧滑动连接有可向前侧移动的栅板(7),所述栅板(7)的上端后侧分别固定连接有多个刀片(34);所述侧板(3)的前端上侧分别安装有可上下移动的安装板(8),两个所述侧板(3)的后端共同固定连接有多个后置盒(4),所述后置盒(4)的内部安装有控制结构,通过所述控制结构可驱动所述安装板(8)和所述栅板(7)分别交替移动,所述安装板(8)的下端安装有多个抓持装置;所述暂存盒(6)的下侧分别固定连接有量盒(52),所述量盒(52)的底部分别固定连接有连接管(53),两个所述连接管(53)的下端呈一体结构并位于所述搅拌筒(54)的上侧;所述量盒(52)的上端和内部下端分别滑动连接有第一挡板(55)和第二挡板(79),所述第一挡板(55)和所述第二挡板(79)可分别交替向外侧移动;两个所述暂存盒(6)之间设置有可转动的内轴(69),所述内轴(69)的表面滑动连接有可上下移动的外筒(70),所述外筒(70)的底部延伸至所述搅拌筒(54)的上端,所述外筒(70)底部的圆周表面分别固定有多个搅拌弯杆(7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用混凝土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抓持装置包括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安装板(8)下侧的固定板(35),所述固定板(35)的圆周表面分别铰接有可同步向内侧摆动的固定爪(36),所述固定爪(36)的内端分别固定连接有摆动槽板(37),所述固定板(35)的中部滑动连接有可上下移动的顶杆(41),所述顶杆(4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往复板(38),所述往复板(38)的底部分别固定连接有多个连接板(39),所述连接板(39)的底部分别固定连接有连接销轴(40),所述连接销轴(40)分别与所述摆动槽板(37)滑动连接,当所述往复板(38)向上移动时通过所述连接销轴(40)与所述摆动槽板(37)的滑动配合便可带动多个所述固定爪(36)同步向内侧摆动;所述往复板(38)的上端中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杆(42),所述限位杆(42)表面与所述安装板(8)滑动连接,所述往复板(38)上端的非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副杆(43),所述副杆(43)的表面与所述安装板(8)滑动连接,所述副杆(43)的表面套有复位弹簧(44),所述复位弹簧(44)位于所述安装板(8)下侧;所述限位杆(42)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棘齿条(45),所述棘齿条(45)的后侧滑动连接有可同步移动的棘齿块(46),所述棘齿块(46)与所述棘齿条(45)啮合,在所述棘齿块(46)和所述棘齿条(45)的啮合下所述往复板(38)只能单向向上移动,所述棘齿块(46)的后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啮合弹簧(47),所述啮合弹簧(47)的后端分别与所述安装板(8)固定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用混凝土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3)的表面上侧滑动连接有可上下移动的升降滑块(10),所述侧板(3)的前端上侧分别固定连接有导动杆(9),所述导动杆(9)的表面开设有导动槽(11),所述导动槽(11)的上侧向一侧倾斜,所述安装板(8)的后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安装筒(80),所述安装筒(80)分别套在所述导动杆(9)表面,所述升降滑块(10)的前端分别与所述安装筒(80)转动连接,所述安装筒(80)的内侧分别固定连接有导动销轴(12),所述导动销轴(12)分别与所述导动槽(11)滑动配合;所述侧板(3)的前端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二三角滑块(50),多个所述棘齿块(46)的右端共同固定连接有连动杆(48),所述连动杆(48)的后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三角滑块(49),
当所述安装板(8)上下移动时所述第一三角滑块(49)会在所述第二三角滑块(50)的阻挡下带动所述连动杆(48)向后侧移动。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建筑工程用混凝土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3)的后端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一圆柱凸轮(13),所述升降滑块(10)的后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配合销轴(14),所述第一配合销轴(14)与所述第一圆柱凸轮(13)滑动配合,所述承载框(5)的右端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二圆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观美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铭聿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