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子式压缩机、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430445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转子式压缩机、空调器,其中的转子式压缩机,包括曲轴组件,所述曲轴组件包括动力直轴、第一从动曲轴、第二从动曲轴,其中所述第一从动曲轴包括第一轴体及设于所述第一轴体上的第一偏心部,所述第二从动曲轴包括第二轴体及设于所述第二轴体上的第二偏心部,所述第一轴体、第二轴体皆为套筒结构且皆套装于所述动力直轴的外周侧,所述动力直轴可以选择性地驱动所述第一从动曲轴、第二从动曲轴中的任一个旋转。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所述动力直轴驱动所述第一从动曲轴或者第二从动曲轴中的一个旋转,并可以实现自由切换,从而使所述压缩机的运行能够更加满足不同的系统冷媒量的需求。的系统冷媒量的需求。的系统冷媒量的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转子式压缩机、空调器


[0001]本技术属于压缩机制造
,具体涉及一种转子式压缩机、空调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空调系统中所用的双转子压缩机都是同步同向旋转的泵体结构,曲轴偏心圆分布在对称的两侧,在压缩过程中用以抵消一部分动态不平衡力。但是整体运行过程中泵体的振动仍然很大,振动大会使的压缩机的运行不平稳,影响其使用可靠性,而对于某些异向旋转缸体,其常动缸不能自由切换,也无法自由选择。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因此,本技术提供一种转子式压缩机、空调器,能够克服相关技术中压缩机的常动缸不能自由切换的不足。
[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转子式压缩机,包括曲轴组件,所述曲轴组件包括动力直轴、第一从动曲轴、第二从动曲轴,其中所述第一从动曲轴包括第一轴体及设于所述第一轴体上的第一偏心部,所述第二从动曲轴包括第二轴体及设于所述第二轴体上的第二偏心部,所述第一轴体、第二轴体皆为套筒结构且皆套装于所述动力直轴的外周侧,所述动力直轴可以选择性地驱动所述第一从动曲轴、第二从动曲轴中的任一个旋转。
[000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动力直轴上设有沿其轴向间隔的第一主锥齿轮及第二主锥齿轮,所述第一轴体上设有第一从锥齿轮,所述第二轴体上设有第二从锥齿轮,所述第一主锥齿轮、第一从锥齿轮分别与第一传动锥齿轮可选择啮合以实现所述第一主锥齿轮与所述第一从锥齿轮的旋向反向,所述第二主锥齿轮、第二从锥齿轮分别与第二传动锥齿轮可选择啮合以实现所述第二主锥齿轮与所述第二从锥齿轮的旋向反向。
[000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转子式压缩机还包括上法兰,所述动力直轴的端部设置有电机组件,所述上法兰与所述电机组件之间具有第一轴体固定件,所述第一轴体可旋转地与所述第一轴体固定件连接。
[000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轴体固定件包括固定盘,所述固定盘上构造有通气孔,以使经由所述上法兰的排气气流能够进入所述电机组件所处的空间内。
[000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轴体固定件还包括锥齿轮安装件,用于对所述第一传动锥齿轮的位置确定与调整;和/或,所述第一主锥齿轮、第一从锥齿轮及第一传动锥齿轮皆处于所述固定盘与所述电机组件之间。
[000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盘朝向所述上法兰的一侧具有PTFE微孔膜。
[00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轴体与所述动力直轴之间还具有抱紧结构,所述抱紧结构能够使所述第一轴体跟随所述动力直轴同步旋转;和/或,所述第二轴体与所述动力直轴之间还具有抱紧结构,所述抱紧结构能够使所述第二轴体跟随所述动力直轴同步旋转。
[00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转子式压缩机还包括对应于所述第一偏心部的第一滑
片、对应于所述第二偏心部的第二滑片,所述第一滑片与所述第二滑片关于所述第一轴体的旋转中心轴对称布置;和/或,还包括对应于所述第一偏心部的第一气缸、对应于所述第二偏心部的第二气缸,所述第一气缸上具有第一吸气通道,所述第二气缸上具有第二吸气通道,所述第一吸气通道与所述第二吸气通道关于所述动力直轴的旋转中心轴对称布置。
[00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转子式压缩机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吸气通道连通的第一分液器、与所述第二吸气通道连通的第二分液器,所述第一分液器与所述第二分液器关于所述第一轴体的旋转中心轴对称布置。
[00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动力直轴具有中心油道,所述中心油道能够将油池中的润滑油输送至所述第一主锥齿轮、第一从锥齿轮、第一传动锥齿轮中的至少一个的齿部位置以及所述第二主锥齿轮、第二从锥齿轮、第二传动锥齿轮中的至少一个的齿部位置。
[0014]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的转子式压缩机。
[001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转子式压缩机、空调器,所述第一从动曲轴及第二从动曲轴分别具有的偏心部以及对应的泵体结构的压缩腔可以被设计的不相同,进而可以根据对压缩机排量的实际需求,通过所述动力直轴驱动所述第一从动曲轴或者第二从动曲轴中的一个旋转,并可以实现自由切换,从而使所述压缩机的运行能够更加满足不同的系统冷媒量的需求。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转子式压缩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图1中的曲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含第一传动锥齿轮及第二传动锥齿轮);
[0018]图3为图2中的动力直轴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图2中的第一曲轴的结构示意图。
[0020]附图标记表示为:
[0021]1、动力直轴;11、第一主锥齿轮;12、第二主锥齿轮;2、第一从动曲轴;21、第一轴体;22、第一偏心部;23、第一从锥齿轮;24、第一轴体固定件;241、固定盘;242、通气孔;243、锥齿轮安装件;25、第一气缸;26、第一分液器;3、第二从动曲轴;31、第二轴体;32、第二偏心部;33、第二从锥齿轮;34、第二轴体固定件;35、第二气缸;36、第二分液器;41、中心油道;42、第一径向通油孔;43、第二径向通油孔;51、第一传动锥齿轮;52、第二传动锥齿轮;6、PTFE微孔膜;100、上法兰;101、油池;102、电机组件;103、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22]结合参见图1至图4所示,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转子式压缩机,包括壳体103,其内设有泵体组件、电机组件102,其中,所述泵体组件具有曲轴组件,所述曲轴组件包括动力直轴1、第一从动曲轴2、第二从动曲轴3,其中所述第一从动曲轴2包括第一轴体21及设于所述第一轴体21上的第一偏心部22,所述第二从动曲轴3包括第二轴体31及设于所述第二轴体31上的第二偏心部32,所述第一轴体21、第二轴体31皆为套筒结构且皆套装于所述动力直轴1的外周侧,所述动力直轴1可以选择性地驱动所述第一从动曲轴2、第二从动曲轴3中的任一个旋转,可以理解的,所述动力直轴1的端部设置有电机组件102。该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从动曲轴2及第二从动曲轴3分别具有的偏心部以及对应的泵体结构的压
缩腔可以被设计的不相同,进而可以根据对压缩机排量的实际需求,通过所述动力直轴1驱动所述第一从动曲轴2或者第二从动曲轴3中的一个旋转,并可以实现自由切换,从而使所述压缩机的运行能够更加满足不同的系统冷媒量的需求。
[002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动力直轴1上设有沿其轴向间隔的第一主锥齿轮11及第二主锥齿轮12,所述第一轴体21上设有第一从锥齿轮23,所述第二轴体31上设有第二从锥齿轮33,所述第一主锥齿轮11、第一从锥齿轮23分别与第一传动锥齿轮51可选择啮合以实现所述第一主锥齿轮11与所述第一从锥齿轮23的旋向反向,所述第二主锥齿轮12、第二从锥齿轮33分别与第二传动锥齿轮52可选择啮合以实现所述第二主锥齿轮12与所述第二从锥齿轮33的旋向反向。该技术方案给出了一种具体的动力传动方式,结构简单、紧凑,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传动锥齿轮51及第二传动锥齿轮52能够分别被控制朝向或者远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子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曲轴组件,所述曲轴组件包括动力直轴(1)、第一从动曲轴(2)、第二从动曲轴(3),其中所述第一从动曲轴(2)包括第一轴体(21)及设于所述第一轴体(21)上的第一偏心部(22),所述第二从动曲轴(3)包括第二轴体(31)及设于所述第二轴体(31)上的第二偏心部(32),所述第一轴体(21)、第二轴体(31)皆为套筒结构且皆套装于所述动力直轴(1)的外周侧,所述动力直轴(1)可以选择性地驱动所述第一从动曲轴(2)、第二从动曲轴(3)中的任一个旋转。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直轴(1)上设有沿其轴向间隔的第一主锥齿轮(11)及第二主锥齿轮(12),所述第一轴体(21)上设有第一从锥齿轮(23),所述第二轴体(31)上设有第二从锥齿轮(33),所述第一主锥齿轮(11)、第一从锥齿轮(23)分别与第一传动锥齿轮(51)可选择啮合以实现所述第一主锥齿轮(11)与所述第一从锥齿轮(23)的旋向反向,所述第二主锥齿轮(12)、第二从锥齿轮(33)分别与第二传动锥齿轮(52)可选择啮合以实现所述第二主锥齿轮(12)与所述第二从锥齿轮(33)的旋向反向。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子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法兰(100),所述动力直轴(1)的端部设置有电机组件(102),所述上法兰(100)与所述电机组件(102)之间具有第一轴体固定件(24),所述第一轴体(21)可旋转地与所述第一轴体固定件(24)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子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体固定件(24)包括固定盘(241),所述固定盘(241)上构造有通气孔(242),以使经由所述上法兰(100)的排气气流能够进入所述电机组件(102)所处的空间内。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子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体固定件(24)还包括锥齿轮安装件(243),用于对所述第一传动锥齿轮(51)的位置确定与调整;和/或,所述第一主锥齿轮(11)、第一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晓东张文科蔡庆波曾鸿健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