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春邦专利>正文

甘蔗框载式自动收割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43040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甘蔗框载式自动收割机,包括机身、吃蔗装置、输蔗装置、翻蔗装置、甘蔗分配器、集蔗框和导蔗板;输蔗装置包括输蔗槽,输蔗槽内安装有上下两排输送轮;翻蔗装置安装在输蔗装置后上方,翻蔗装置包括翻蔗轮,翻蔗轮安装在输蔗装置后上方,翻蔗轮的后半圆两侧安装有两根顺着翻蔗轮后半圆表面弯曲的弧形导蔗轨道,导蔗轨道之间通过多组圆柱状传送滚轮连接,并安装有多组自驱动滚筒,两根导蔗轨道位于翻蔗轮顶部位置有甘蔗输送出口;甘蔗输送出口处安装有甘蔗分配器,集蔗框分别安装于机身两侧。所述甘蔗框载式自动收割机通过甘蔗分配器使甘蔗平稳地进入收割机左侧或右侧的集蔗框,实现了甘蔗成整条收割,便于运输作业。作业。作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甘蔗框载式自动收割机


[0001]本技术涉及农业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甘蔗框载式自动收割机。

技术介绍

[0002]甘蔗是制糖的原料,在全世界有多个国家广泛种植,在我国特别是南方地区有广泛的种植,甘蔗收割依靠人力收割,需要耗费大量人力,收割甘蔗时环境恶劣,工人收割甘蔗十分辛苦,为了实现机械化作业研发了甘蔗收割机,传统的收割机一般只针对大面积甘蔗地进行设计,这些收割机在面对甘蔗种植的复杂地域往往力不从心,特别是在集堆处理等环节,在一些地方甘蔗收割需要集堆打捆,一些地方只需要收割后甘蔗成堆即可,一般的收割机就无法完成,目前的甘蔗收割机不带收集功能,甘蔗收割后直接抛飞在地里,需要额外收集甘蔗,这是目前主要使用的类型;另一种为带收集功能的切断式收割机,其收割模式是将甘蔗切断为多节后便于收集,但是将甘蔗切为多段会使得甘蔗糖分流失,首先糖粘结在收割机上会影响收割机的运转,其次甘蔗收割并运输到糖厂的过程中糖分会持续流失,且断口处很容易发霉导致甘蔗质量下降和安全问题,糖厂更需要非切断式的甘蔗。由于甘蔗摆放不整齐,不利于装车运输。现有的一些整杆式甘蔗收割机在收集甘蔗时,收集装置输送甘蔗稳定性差,严重影响甘蔗的收集效果,在此背景下,专利技术人专利技术并申请了一种甘蔗框载收割机(专利申请号为2021105065708),由于研发较为前沿,需要不断的开发和完善其他技术方案,经过进一步研究以后发现导蔗和拨蔗进框的方式和结构还可以有更为简易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控制甘蔗快速平稳的进入收割机左侧或右侧集蔗框的甘蔗框载式自动收割机,旨在解决甘蔗框载收割机结构复杂,成本高的问题。
[0004]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甘蔗框载式自动收割机,包括机身、吃蔗装置、输蔗装置、翻蔗装置、甘蔗分配器、集蔗框;吃蔗装置安装在机身底部,输蔗装置安装在吃蔗装置后部,输蔗装置包括输蔗槽,输蔗槽内安装有上下两排输送轮,所述输送轮为滚筒状;翻蔗装置安装在输蔗装置后上方,翻蔗装置包括翻蔗轮,翻蔗轮两端通过带轴承的支架与机身连接并安装在输蔗装置后上方,翻蔗轮沿机身向上逆时针转动,翻蔗轮上还安装有两根顺着翻蔗轮表面向上的导向轨道,导向轨道的下部入口与所述输蔗装置的出口对接,导向轨道与翻蔗轮表面保持有一定距离,导向轨道之间通过轴承安装多个圆柱状传送滚轮,两根导向轨道位于翻蔗轮顶部位置有甘蔗输送出口;翻蔗轮的两端安装有主动齿轮,主动齿轮随翻蔗轮进行转动,传送滚轮的滚轴穿过并伸出导向轨道外与从动齿轮连接,主动齿轮带动从动齿轮形成齿轮组转动;
[0005]甘蔗输送出口处安装有甘蔗分配器,甘蔗分配器包括出蔗板、罩盖、拨蔗板和驱动装置,出蔗板由两个斜侧面连接一个平面顶面构成,罩盖包括两块长方形竖板、长方形尾部
背板和长方形顶板,顶板将两块竖板连接,背板将竖板尾部、顶板尾部分别连接使得所述罩盖形成头部、下部为开口其余各面为封闭的长方体罩子,罩盖将出蔗板罩住,罩盖的竖板与出蔗板的斜侧面下端之间形成出蔗口,拨蔗板中部通过铰接件活动安装在所述顶板下方,所述罩盖上开有弧形槽,弧形槽内设置有一根拨杆,拨杆下端与拨蔗板的一端连接,拨杆上端与驱动装置连接;
[0006]集蔗框分别安装于机身两侧,集蔗框的开口位于甘蔗分配器出蔗口的下方。
[0007]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集蔗框包括两根内竖杆、两根外竖杆、多根横向连杆和两段式折叠杆,内竖杆设置有卡槽,机身向外延伸安装有两根挑杆,内竖杆与挑杆端部铰接,所述两根内竖杆之间由铁丝网连接,所述两根外竖杆之间由铁丝网连接,横向连杆一端为可向上翻转的“7字形”活动接头,“7字形”活动接头扣入卡槽内并固定,横向连杆的另一端与外竖杆铰接,使得内竖杆、外竖杆以及横向连杆和铁丝网形成四面框架,框架底部安装集蔗框底板,所述两段式折叠杆由第一段杆和第二段杆铰接构成,第一段杆的活动端与集蔗框底板端部连接,第二段杆中部铰接在集蔗框底板上方的横向连杆上,第二段杆的活动端连接到液压伸缩杆上,所述液压伸缩杆另一端固定在内竖杆上方,内竖杆下半段位置处与机身之间安装有有可使集蔗框向外倾斜伸缩的液压推杆。
[0008]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集蔗框的内竖杆下段从上往下依次开有上卡口和下卡口,内竖杆底端安装有鹰嘴扣,所述鹰嘴扣由上卡扣和下卡扣组成,上卡扣和下卡扣的左侧分别位于上卡扣和下卡扣外,所述上卡扣为带三个角的形状,上卡扣的左下角根部铰接到内竖杆的卡槽上,上卡扣的左上角与索链连接,索链连接到机身上,上卡扣的左上角上连接有拉紧弹簧,拉紧弹簧的另一端向右上方连接到卡槽上,上卡扣的右上角为弯钩形状,下卡扣为带三个角的形状,下卡扣的右下角根部铰接到内竖杆的卡槽上,下卡扣的左下角上连接有拉紧弹簧,拉紧弹簧的另一端向右上方连接到卡槽上,下卡扣的上角落入上卡扣的右上角的弯钩内;下卡扣的上角落入上卡扣的右上角的弯钩内时下卡扣的右下角内侧处于水平位置并将集蔗框底板的横向连杆托住,上卡扣的左上角卡在上卡口的顶部;拉紧索链后上卡扣的右上角向逆时针旋转使得下卡扣的上角与上卡扣的右上角分离。
[0009]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围绕着滚筒面上安装有多根剥叶条。
[0010]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剥叶条为圆柱形状的橡胶条。
[0011]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驱动电机转轴上安装有一个驱动齿轮,驱动齿轮匹配一个轴承齿轮,驱动齿轮与轴承齿轮啮合,轴承齿轮安装在罩盖上,轴承齿轮通过一根驱动杆与所述拨杆上端连接。
[0012]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还包括集蔗开关,集蔗开关包括导蔗板,导蔗板连接在导向轨道的下部入口与输蔗装置之间,导蔗板的底面通过铰接件与螺旋杆连接,螺旋杆由电机驱动进行升降。
[0013]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输蔗装置还包括输蔗槽两侧和上方的三块挡板。
[0014]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齿轮组与轴承之间的翻蔗轮上安装有隔板。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之甘蔗框载式自动收割机的翻蔗装置使得甘蔗收割机可以将整根甘蔗进行较为平稳的收割和传送,通过翻蔗装置后上行进入甘蔗分配器,甘蔗分配器通过控制拨蔗板使甘蔗平稳地进入收割机左侧
或右侧的集蔗框,实现了甘蔗收割后传送平稳进入收集的动作、便于运输作业,该技术方案可以更大批量以及更快速的完成拨蔗入框的动作。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所述甘蔗框载式自动收割机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所述翻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本技术所述翻蔗装置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4是本技术所述输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5是本技术所述甘蔗分配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6是本技术所述集蔗框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7是本技术所述集蔗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甘蔗框载式自动收割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身、吃蔗装置、输蔗装置、翻蔗装置、甘蔗分配器、集蔗框;吃蔗装置安装在机身底部,输蔗装置安装在吃蔗装置后部,输蔗装置包括输蔗槽,输蔗槽内安装有上下两排输送轮,所述输送轮为滚筒状;翻蔗装置安装在输蔗装置后上方,翻蔗装置包括翻蔗轮,翻蔗轮两端通过带轴承的支架与机身连接并安装在输蔗装置后上方,翻蔗轮沿机身向上逆时针转动,翻蔗轮上还安装有两根顺着翻蔗轮表面向上的导向轨道,导向轨道的下部入口与所述输蔗装置的出口对接,导向轨道与翻蔗轮表面保持有一定距离,导向轨道之间通过轴承安装多个圆柱状传送滚轮,两根导向轨道位于翻蔗轮顶部位置有甘蔗输送出口;翻蔗轮的两端安装有主动齿轮,主动齿轮随翻蔗轮进行转动,传送滚轮的滚轴穿过并伸出导向轨道外与从动齿轮连接,主动齿轮带动从动齿轮形成齿轮组转动;甘蔗输送出口处安装有甘蔗分配器,甘蔗分配器包括出蔗板、罩盖、拨蔗板和驱动装置,出蔗板由两个斜侧面连接一个平面顶面构成,罩盖包括两块长方形竖板、长方形尾部背板和长方形顶板,顶板将两块竖板连接,背板将竖板尾部、顶板尾部分别连接使得所述罩盖形成头部、下部为开口其余各面为封闭的长方体罩子,罩盖将出蔗板罩住,罩盖的竖板与出蔗板的斜侧面下端之间形成出蔗口,拨蔗板中部通过铰接件活动安装在所述顶板下方,所述罩盖上开有弧形槽,弧形槽内设置有一根拨杆,拨杆下端与拨蔗板的一端连接,拨杆上端与驱动装置连接;集蔗框分别安装于机身两侧,集蔗框的开口位于甘蔗分配器出蔗口的下方。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甘蔗框载式自动收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集蔗框包括两根内竖杆、两根外竖杆、多根横向连杆和两段式折叠杆,内竖杆设置有卡槽,机身向外延伸安装有两根挑杆,内竖杆与挑杆端部铰接,所述两根内竖杆之间由铁丝网连接,所述两根外竖杆之间由铁丝网连接,横向连杆一端为可向上翻转的“7字形”活动接头,“7字形”活动接头扣入卡槽内并固定,横向连杆的另一端与外竖杆铰接,使得内竖杆、外竖杆以及横向连杆和铁丝网形成四面框架,框架底部安装集蔗框底板,所述两段式折叠杆由第一段杆和第二段杆铰接构成,第一段杆的活动端与集蔗框底板端部连接,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春邦
申请(专利权)人:陈春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