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二维涡轮叶型平面叶栅叶顶间隙调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428698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19
本发明专利技术针对不同叶顶结构的平面叶栅实验流场测量的需求,并基于现有实验台的结构以及尺寸,公开了一种应用于二维涡轮叶型平面叶栅叶顶间隙调整装置,可精确控制平叶顶或叶顶密封结构的间隙大小。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调节螺栓引导带有密封圈的矩形活塞平行滑动,从而实现对不带冠叶片的叶顶间隙或叶冠结构篦齿间隙大小的控制并防止气体泄漏。通过在透明活塞底座外围印上刻度,实现对密封间隙尺度的精确控制。通过光滑定位圆柱与螺栓连接活塞底座和顶板,确保叶顶间隙在调整过程中的均匀分布。这种构型相对简单,能在确保实验台流场品质的基础上实现叶顶间隙的精确控制,特别适用于高压涡轮叶顶泄漏或低压涡轮叶冠容腔密封结构的气动性能以及流场机理研究。能以及流场机理研究。能以及流场机理研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二维涡轮叶型平面叶栅叶顶间隙调整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燃气涡轮发动机叶轮机械流场测试领域,涉及一种平面叶栅叶顶间隙调整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二维涡轮叶型平面叶栅实验叶顶间隙的调整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带冠叶片因其减小叶顶泄漏并提高叶片叶顶刚度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涡扇发动机低压涡轮设计中。随着高推重比、高效率、低能耗的先进民用涡扇发动机的发展,低级数、高压比、高转速低压涡轮设计被广泛采用。由此,为提高单级涡轮做功能力以及叶片叶顶刚度,在机械强度限制下,需要进一步探索具有最优气动性能的耦合了先进密封和减重扇形叶冠结构设计。在此基础上,加深对具有不同叶冠密封容腔结构的涡轮叶顶流场损失机理的理解。平面叶栅实验是验证叶型设计、进行叶轮机械流场机理研究的常用方法。对于平面叶栅叶顶间隙流动损失机理以及各种叶顶泄漏控制方法的性能验证的研究也是平面叶栅实验研究内容的一部分。现有的叶顶泄漏流场测量实验,通常根据实验目的设计不同间隙大小的多套叶栅实验件模型或加工多套机匣底座模型。这种做法会导致实验件加工的成本过高,并难以精确控制叶顶间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平面叶栅叶顶间隙控制装置,包括平面叶栅实验台、平面叶栅实验件、叶顶间隙调节机构,所述平面叶栅实验台包括实验台上端壁和实验台下端壁,所述叶顶间隙调节机构固定设置在所述实验台上端壁上,所述平面叶栅实验件固定设置在所述实验台下端壁上,所述实验台上端壁上开设有空槽,所述空槽位于所述平面叶栅实验件的上方,其特征在于,所述叶顶间隙调节机构包括一透明底座、一矩形移动活塞、一顶板,其中,所述透明底座,包括一底座底板和一形成在所述底座底板中部且两端开口的矩形中空筒体,其中,所述底座底板固定设置在所述实验台上端壁的空槽中,且所述底座底板的底面与所述实验台上端壁的内壁平齐;所述矩形中空筒体的长边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平面叶栅实验件的长度方向保持一致,且所述矩形中空筒体的顶部的左右两侧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安装翻边;所述矩形中空筒体的左右两侧的安装翻边上设有多个等高的定位导柱,所述顶板固定设置在各所述定位导柱的顶部;所述矩形移动活塞,设置在所述顶板与矩形中空筒体之间,包括一矩形活塞体以及设置在所述矩形活塞体顶部的左右两活塞翻边,所述矩形活塞体的形状与所述矩形中空筒体的内壁相适配,并可沿所述矩形中空筒体的内壁上下移动,所述左右两活塞翻边上设有若干与所述定位导柱一一对应的导向孔,所述矩形移动活塞通过各所述导向孔设置在所述矩形中空筒体的定位导柱上;所述矩形中空筒体左右两侧的安装翻边上设有若干用于顶抵所述矩形移动活塞左右两侧活塞翻边底面的调节螺栓,所述顶板设有若干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炜阳诚武韩戈张燕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