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计算机用电磁输电信号屏蔽电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42784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5-19 00: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计算机电缆技术领域内的一种计算机用电磁输电信号屏蔽电缆,包括电缆本体,所述电缆本体的中心处配合设置有一组传输电缆,传输电缆的内部配合设置有小填充层,所述传输电缆的外侧配合设置有若干组四芯电缆,所述电缆本体配合传输电缆与四芯电缆设置有总填充层,所述电缆本体的外部配合设置有绝缘加固层,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屏蔽频率范围宽且为模块化设计,可选用不同原材料搭配形成芯壳结构实现需要的功能,提高了接地效率,防止触电或漏电等一外侧发生,同时提高了内部的电磁屏蔽效果,内部结构稳定。内部结构稳定。内部结构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计算机用电磁输电信号屏蔽电缆


[0001]本技术涉及计算机电缆
,特别涉及一种电磁屏蔽电缆。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中国专利数据库中公开了一种计算机电缆,其专利申请号为:CN201821558871.5,申请日为:2018.09.21,公布号为CN209232463U,公布日为:2019.08.09,该技术申请公开一种电子计算机电缆,包括绝缘线芯,所述绝缘线芯包括导体和导体外表面挤包的绝缘层,所述绝缘线芯对绞编织分屏蔽层,所述分屏蔽层对绞编织总屏蔽层且分屏蔽层和总屏蔽层之间的间隙内设有填充层,该技术的结构过于简单,无法有效的屏蔽外部的电磁信号,容易在使用过程中,影响计算机的工作效率且内部结构不够稳定,容易发生形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计算机用电磁输电信号屏蔽电缆;该技术屏蔽频率范围宽且为模块化设计,可选用不同原材料搭配形成芯壳结构实现需要的功能,提高了接地效率,防止触电或漏电等一外侧发生,同时提高了内部的电磁屏蔽效果,内部结构稳定。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计算机用电磁输电信号屏蔽电缆,包括电缆本体(1),所述电缆本体(1)的中心处配合设置有一组传输电缆(2),传输电缆(2)的内部配合设置有小填充层(4),所述传输电缆(2)的外侧配合设置有若干组四芯电缆(3),所述电缆本体(1)配合传输电缆(2)与四芯电缆(3)设置有总填充层(5),所述电缆本体(1)的外部配合设置有绝缘加固层(6)。
[0005]本技术工作时,将绝缘层(8)绕包于铜导线(7)的外部,将磁屏蔽层(9)绕包于绝缘层(8)的外部,将绝缘护套层(10)绕包于磁屏蔽层(9)的外部,将磁屏蔽层(9)与绝缘护套层(10)支架内的间隙通过小填充层(4)进行填充,将安装完成后的传输电缆(2)设置于电缆本体(1)的中心处并固定,将四芯电缆(3)内部的导电铜线(11)固定,同时将接地线缆(13)固定设置于导电铜线(11)的两侧,将阻燃包带(14)绕包于四芯电缆(3)的外部,将安装完成后的四芯电缆(3)基于电缆本体(1)的中心点阵列设置于绝缘加固层(6)的内壁并固定,将绝缘加固层(6)绕包于电缆本体(1)的外部,将总填充层(5)填充与四芯电缆(3)的间隙内,至此安装完成,在使用时,电缆本体(1)中心处的传输电缆(2)将有效的进行信号接收工作,同时外部的绝缘层(8)与绝缘护套层(10)可有效的防止漏电等意外的发生,设置于传输电缆(2)外部的四芯电缆(3)通过互相作用形成磁屏蔽场,可有效提高电磁屏蔽的效果,同时内部的接地线缆(13),可有效的进行导电,防止漏电,设置于电缆本体(1)内部的小填充层(4)与总填充层(5)可提高电缆本体(1)内部结构的稳定性,防止电缆本体(1)发生形变,从而影响电磁屏蔽效果。
[0006]本技术的优点是:提供一种计算机用电磁输电信号屏蔽电缆;该技术屏
蔽频率范围宽且为模块化设计,可选用不同原材料搭配形成芯壳结构实现需要的功能,提高了接地效率,防止触电或漏电等一外侧发生,同时提高了内部的电磁屏蔽效果,内部结构稳定。
[000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为了提高传输电缆(2)内部铜导线(7)的绝缘性,同时提高传输电缆(2)内部结构的稳定性;所述传输电缆(2)内部配合设置有两根铜导线(7),所述铜导线(7)外部皆配合设置有绝缘层(8),所述绝缘层(8)的外部配合设置磁屏蔽层(9),磁屏蔽层(9)的外部配合设置有小填充层(4),所述小填充层(4)的外侧绕包有绝缘护套层(10)。
[000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为了便于后期安装及固定铜导线(7)的位置,防止在工作过程中产生位移,从而发生意外;所述铜导线(7)共设置有两组且基于传输电缆(2)的中心线相互对称设置,所述铜导线(7)外部的磁屏蔽层(9)与绝缘护套层(10)的内部相接并固定。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为了提高电缆本体(1)内部的屏蔽效果,使得内部产生电批屏蔽场;所述电缆本体(1)内部共设置有八组四芯电缆(3),每组四芯电缆(3)内部配合设置有两根导电铜线(11),各个导电铜线(11)外部均涂覆有绝缘漆(12),所述导电铜线(11)的两侧还配合设置有接地线缆(13),所述接地线缆(13)的直径小于导电铜线(11)的直径。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为了便于对四芯电缆(3)进行定位,同时保证四芯电缆(3)内部结构的稳定性;所述四芯电缆(3)内部的接地线缆(13)的任意一侧与四芯电缆(3)的内壁相接且上下两侧与导电铜线(11)相接并固定,所述四芯电缆(3)的外部还配合设置有阻燃包带(14)。
[00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为了能使四芯电缆(3)在电缆本体(11内部形成电磁屏蔽场,提高电磁屏蔽效率;所述电缆本体(1)内部共设置有八组四芯电缆(3)且八组四芯电缆(3)基于电缆本体(1)的中心点呈阵列设置,每组四芯电缆(3)的任意两侧均分别与传输电缆(2)的绝缘护套层(10)外壁及电缆本体(1)外部的绝缘加固层(6)内部相接并固定。
[001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为了防止电缆本体(1)发生不必要的形变,导致内部各个电缆发生断裂等意外;所述总填充层(5)填充于八组四芯电缆(3)的间隙处,所述总填充层(5)的填充材料为聚丙乙烯填充绳,所述小填充层(4)的填充材料为扇形填充条,所述绝缘加固层(6)绕包于总填充层(5)的外部并加固。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截面图。
[0014]图2为四芯电缆的截面图。
[0015]图3为传输电缆的截面图。
[0016]其中,1电缆本体、2传输电缆、3四芯电缆、4小填充层、5总填充层、6绝缘加固层、7铜导线、8绝缘层、9磁屏蔽层、10绝缘护套层、11导电铜线、12绝缘漆、13接地线缆、14阻燃包带。
具体实施方式
[0017]如图1

3所示,一种计算机用电磁输电信号屏蔽电缆,包括电缆本体1,所述电缆本体1的中心处配合设置有一组传输电缆2,传输电缆2的内部配合设置有小填充层4,所述传输电缆2的外侧配合设置有若干组四芯电缆3,所述电缆本体1配合传输电缆2与四芯电缆3设置有总填充层5,所述电缆本体1的外部配合设置有绝缘加固层6,所述传输电缆2内部配合设置有两根铜导线7,所述铜导线7外部皆配合设置有绝缘层8,所述绝缘层8的外部配合设置磁屏蔽层9,磁屏蔽层9的外部配合设置有小填充层4,所述小填充层4的外侧绕包有绝缘护套层10,所述铜导线7共设置有两组且基于传输电缆2的中心线相互对称设置,所述铜导线7外部的磁屏蔽层9与绝缘护套层10的内部相接并固定,所述电缆本体1内部共设置有八组四芯电缆3,每组四芯电缆3内部配合设置有两根导电铜线11,各个导电铜线11外部均涂覆有绝缘漆12,所述导电铜线11的两侧还配合设置有接地线缆13,所述接地线缆13的直径小于导电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计算机用电磁输电信号屏蔽电缆,包括电缆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本体(1)的中心处配合设置有一组传输电缆(2),传输电缆(2)的内部配合设置有小填充层(4),所述传输电缆(2)的外侧配合设置有若干组四芯电缆(3),所述电缆本体(1)配合传输电缆(2)与四芯电缆(3)设置有总填充层(5),所述电缆本体(1)的外部配合设置有绝缘加固层(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计算机用电磁输电信号屏蔽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电缆(2)内部配合设置有两根铜导线(7),所述铜导线(7)外部皆配合设置有绝缘层(8),所述绝缘层(8)的外部配合设置磁屏蔽层(9),磁屏蔽层(9)的外部配合设置有小填充层(4),所述小填充层(4)的外侧绕包有绝缘护套层(1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计算机用电磁输电信号屏蔽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铜导线(7)共设置有两组且基于传输电缆(2)的中心线相互对称设置,所述铜导线(7)外部的磁屏蔽层(9)与绝缘护套层(10)的内部相接并固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计算机用电磁输电信号屏蔽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本体(1)内部共设置有八组四芯电缆(3),每组四芯电缆(3)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文涛陈俊岐胡贤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润集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